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协会动态  >  协会动态
中国方案照亮黑色素瘤诊疗新征程——MDT to HIM(第11期)成功举办
2025-11-26 16:15

  11月25日,由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药学委员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承办的“MDT to HIM(第11期):黑色素瘤整合治疗统览下药物治疗研讨会”成功召开。会议聚焦黑色素瘤整合治疗,围绕病理诊断、外科治疗、药物治疗、围术期康复与护理、药学监护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吸引众多专家学者在线参与,实时在线观看总人数达681.9万人次。

  会议在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委会主委、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高天文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中国抗癌协会围绕四大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登天”,即展示中国学者发表于国际顶刊的科研成果,树立学术标杆;二是“立地”,即全面倡导“MDT to HIM”(“MDT 3.0”模式),通过组建多学科整合诊治团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实现最优化整合诊治效果,同时避免过度诊断与过度医疗;三是“互赢”,即依托“CACA进企业”平台,促进协会与企业的成果交流与转化;四是“望远”,即通过举办国际抗癌峰会,向全球传播中国经验与声音。希望此次“MDT to HIM”会议能够切实推动“MDT 3.0”模式在黑色素瘤诊疗领域的落地与创新,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图片

  樊代明院士致辞

图片

  高天文教授主持

  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分别由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药学委员会执行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董梅教授,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委会副主委、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宋建民教授,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委会副主委、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煜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副主委、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任秀宝教授主持。

图片

  主持嘉宾

  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委会副主委、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勇教授就黑色素瘤的外科诊疗现状与前沿进展作了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外科手术在黑色素瘤整合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淋巴结处理、Ⅳ期黑色素瘤外科治疗指征等问题进行分析;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委会副主委、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杨吉龙教授围绕“黑色素瘤的药物综合治疗”发表了主题演讲,深入剖析中外黑色素瘤的治疗格局:在药物可及性与多样性上仍与国外存在差距;免疫治疗的总体疗效亦有提升空间,但靶向药物的疗效已与之比肩,传统化疗仍是重要的治疗基石,兼具创新与实效的“中国方案”正不断成熟。

图片

  陈勇教授

图片

  杨吉龙教授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刘业强教授分享了黑色素瘤病理诊断的核心要点,并结合临床实践案例,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病理学进行“定性”(即明确诊断是否为黑色素瘤)与“定量”(即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同时强调了病理学诊断报告所应包含的具体内容与规范标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琮教授深入探讨了黑色素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策略,系统介绍了在ICF框架指导下的多项关键康复路径,包括肿瘤康复评估、术前预康复、术后并发症防控、肢体功能锻炼以及音乐疗法等;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亚平教授团队代表围绕黑色素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深入分析了从术前全面的评估与准备、术中精准的体位管理与低温预防,到术后引流管护理、并发症监护、伤口管理等完整的护理流程。

图片

  刘业强教授

图片

  王琮教授

图片

  张亚平教授团队代表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博乐教授就黑色素瘤药物治疗中由“亚洲范式”所引领的精准治疗新进展进行了分享,指出针对在我国高发的肢端和黏膜型黑色素瘤,本土创新药物已展现出极高的临床价值。未来,黑色素瘤的治疗将是基于基因突变、解剖亚型及免疫微环境特征所构建的一个多维度、多模态的精准治疗体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婧琳教授以“恶性黑色素瘤新疗法药学监护核心要点与精准管理”为主题,强调了免疫、靶向、双抗、过继性细胞治疗等新疗法已深刻改变黑色素瘤的治疗格局。针对这些创新疗法,必须在用药前、中、后实施个体化与全程化的药学监护,这是实现精准管理、确保疗效与安全的核心所在。

图片

  李博乐教授

图片

  刘婧琳教授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黑色素瘤诊疗中的多个前沿与难点议题,展开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

  湖南省肿瘤医院张永昌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纲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委、浙江省肿瘤医院李涛教授,海南省肿瘤医院陈煜教授分别从黑色素瘤的早期筛查、病理诊断的现实挑战、中国特色治疗方案的创新探索、多学科整合诊疗模式的构建以及全程管理等核心维度,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图片

  交流讨论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高绪杰教授,天津中医药研究院皮肤病医院刘晓洁教授,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整合护理专委会主委、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璐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沈敏学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超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魏晓晨教授从技术到人文、从诊断到管理的多元视角进行了深度对话:内容纵贯影像学与无创检查的技术前沿,横跨临床护理、药学服务的实践革新,并深入剖析了社会因素对疾病风险的深远影响;同时,既有对MDT to HIM先进模式的宏观论证,也有人工智能赋能诊疗的未来展望。

图片

  交流讨论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樊代明院士对本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肯定。樊代明院士表示,整场报告犹如一块强大的“磁石”,凭借其深入的中外对比与寻根究底的前沿探索,吸引大家对黑色素瘤这一罕见疾病的广泛关注。樊代明院士着重强调了以下核心理念:诊断上要趋向于“活体判癌”,为精准治疗提供指导;治疗上要避免“因药而药、以药而药、为药而药”的机械思维,需整合考量药物引发的近期与远期并发症,在尊重医生专业经验的基础上同等重视患者的切身感受。治疗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抗癌、控瘤、扶生”三者的有机统一,要尽可能把所有的治疗方法考虑到,做到有的放矢,并将管理关怀从院内延伸至院外,真正构建起覆盖诊疗全周期的管理体系。

图片

  樊代明院士

图片

  会议合影

  本次系列会议旨在深入解读、系统拓展和精准细化CACA指南,全面推进MDT to HIM理念的落地实施,重点规范基层医生临床用药路径,提升合理用药水平,推动临床实践的规范化与创新性发展。

  12月22日将举办“MDT to HIM(第12期)——血液肿瘤整合治疗统览下药物治疗研讨会”,诚邀全国同道积极参与,共同为肿瘤药物治疗的规范化、精准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