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杨启帆 | 多维整合,窥本溯真
2025-11-25 10:30

  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杨启帆

  回望人类医学的进步史与发展史,就是多维思想在健康领域的演化史。回首千年,我们的祖先在洞窟中就开始了对人体与疾病的探索,然而受限于落后的技术与局限的认知,先人的思考始终难以突破碎片化与单一化的藩篱。为了尽可能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古代西医以体液学说为基础,通过观察脉搏与尿液判断病情,而中医则沿用了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提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试图综合尽可能多维度的信息以看清患者疾病的全貌。进入现代后,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医生获取到的患者健康信息愈加丰富与精确。而各种不同来源、不同形式、不同时间序列的健康医疗数据,正是现代医学进步发展的稳固基石。而多维思想,也是整体整合医学思想在现代医学的具体体现。

  多维思想的核心医学意义在于其能够突破传统单一维度分析的局限,更接近人类疾病的多因素本质,这一思想体现在临床医疗的方方面面。以临床诊断为例。现代医学认识到,大多数疾病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遗传易感性、环境暴露、生活方式和生理变化等多种因素复杂交互的结果,多维思想正是应对这种复杂性的必要手段,它使得医学分析从"管中窥豹"走向"全景视角",从而提高疾病预测、诊断和治疗的整体精确度。在多维思想中,每个维度的信息并非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紧密联系,相互印证的。在临床实践中,影像学资料使得疾病病灶无所遁形,生化检验使得判断疾病性质的门槛大大降低,病理检验为最终结果一锤定音,基因检测则为靶向治疗提供目标,而动态监测则使疾病管理更加精准高效。上述各个维度共同作用,为全面了解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与开展预后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维思想不仅使得不同维度的临床证据彼此联系,更能通过彼此交叉涌现出单一维度难以挖掘到的真相,实现从“看见”到“理解”乃至“洞察”的飞跃,从而涌现出任何单一维度信息都无法揭示的新知识、新规律和新价值。这种“涌现”或“升华”并非简单的信息叠加,而是不同维度与模态数据在深度交互与耦合后,在更高认知层面上产生的质变,进而出现1+1>2的奇妙效果。借助能够同时分析多维医学数据的大模型和海量的专业医学数据,多维思想不仅能提升诊断的精准度与广度,还能借助多个低成本简便维度的检查结果完成对高成本检查的替代,甚至对患者的预后进行精准预测,大幅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又以肿瘤治疗为例,中国抗癌协会创新性提出的“抗癌-控瘤-扶生”整合干预策略,正是多维思维在临床实践中的生动体现。该策略从病灶、器官、人体整体等多个维度出发,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全周期的诊疗体系。其中,“抗癌”聚焦于对肿瘤病灶的精准打击,“控瘤”着眼于对器官功能的动态平衡,而“扶生”则立足于提升患者整体生命质量与自然康复力。这些干预措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协同、环环相扣。在具体实施中,医生需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发展阶段以及患者的全身状态,进行多维度评估,从而制定出最具针对性的整合型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某些中晚期患者,可能不再以激进“抗癌”为首要目标,而是转向“控瘤”以延缓进展,同时加强“扶生”支持,稳定机体内环境,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这种基于多维思维的综合策略,不仅提升了治疗的精准性与个体化程度,更在整体上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使患者在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两个维度上实现最大获益。

  单一维度的信息承载量有限,如同盲人摸象,只能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而多维思想承认了复杂世界的本质,并试图通过方法论创新来逼近这种复杂性,以构建起更立体的认知图景。将数字整合成数据,将数据整合成信息,将信息整合成知识,将知识整合成智慧,这就是多做思维,层层递进,再与时间相联系,形成多维思维的自觉。要在临床中贯彻多维思想,关键在于整合。在技术层面主要涉及到如何将异构数据在特征层、决策层等进行有效整合。在认知与阐释层面,则需要承认医生经验的宝贵价值,借助医生的知识经验对融合后的信息进行解读,从而衍生出仅从单一维度考虑无法获得的新知识或隐性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多维思想的纵向深度必将越来越远,而横向的广度也必然逐渐增加,若能利用整体整合思想对其加以改造利用,必然将医学领域引入更辉煌的明天!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