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第二届中英抗癌峰会暨2025伦敦全球抗癌活动周中国专场成功召开。本次峰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伦敦全球抗癌活动周、世界整合肿瘤学会共同主办。峰会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德国、西班牙、丹麦、挪威、爱尔兰、巴林、喀麦隆等国观众,线上观看总人次达到1743万,彰显了国际癌症防控领域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参与。
伦敦国际抗癌活动周是一个国际性的重要抗癌活动平台,旨在汇集来自全球各国的肿瘤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促进全球癌症防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本届抗癌活动周计划举办43场会议,将涉及全球各个国家不同瘤种话题。作为本届活动周的首场重要会议,本次中英抗癌峰会开启了中英两国在抗癌领域深化合作的新篇章。
本次峰会邀请到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伦敦国际抗癌活动周联合发起人Susannah Stanway教授进行开幕致辞,以及四位中英抗癌领域的顶尖专家做主题报告,分别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李悦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石丘玲教授、英国心脏肿瘤学会前任会长Alexander Lyon教授和国际老年肿瘤协会前任主席Nicolo Battisti教授。
本次峰会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王瑛教授以及伦敦国际抗癌活动周联合发起人Katie Wakeham教授进行共同主持。
开幕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洲肿瘤学会主席、世界整合肿瘤学会会长樊代明院士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本次峰会标志着中英两国在肿瘤防控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并期望本次峰会能进一步巩固双边持久合作,共同为全球肿瘤防控贡献智慧与力量。此外,樊院士重点阐述了中国抗癌协会首次提出的“整合肿瘤学”核心理念。“众志成城,普渡众生,从一而终(All for cancer,
for all cancer, and for cancer all)”,樊院士强调,整合肿瘤学理念致力于推动医学需从“循证医学”转向“询证医学”,肿瘤诊疗的理念也应从传统的“抗癌”转变为“控瘤”和“保人”。最后,樊院士介绍,CACA作为拥有超过85万名会员的中国最大抗癌组织,通过举办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及系列国际峰会,已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并显著提升了中国的肿瘤防控水平。
伦敦全球抗癌活动周联合发起者、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乳腺内科名誉顾问Susannah Stanway教授强调,面对全球每年1900万的新发癌症病例,必须通过国际协作与多学科对话来共同应对。她指出,践行“整合诊治”理念至关重要,需要聚焦预防早筛、依据循证医学优化治疗,并推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关注老年肿瘤学与心脏肿瘤学等交叉领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诊疗,已成为全球共同的挑战与目标。Stanway教授期待通过全球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全周期诊疗方案。
主题演讲
在主题演讲环节,英国皇家布朗普顿医院肿瘤心脏科主任、国际肿瘤心脏病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英国肿瘤心脏病学会前任主席Alexander Lyon教授介绍了“癌症治疗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他在讲座中指出,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进步,患者生存期延长,但治疗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日益凸显,形成了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心脏肿瘤学。多种化疗、靶向及免疫疗法均存在潜在心血管毒性,可引发心衰、高血压、心律失常等风险。他强调,对肿瘤患者进行基线心血管风险评估和全程监测至关重要。为此,国际学界已发布相关指南,并推出多种风险评估工具,旨在促进心内科与肿瘤科医生协作,共同管理患者风险,优化治疗方案,以改善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与预后。
亚洲心脏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前任主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李悦教授介绍了“中国心脏肿瘤学的当前进展与未来展望”。李悦教授指出,我国肿瘤心脏病学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建立了专科诊疗体系,发布了首部《中国肿瘤心脏病学指南》。研究层面,李教授团队揭示了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双向影响的深层机制:一方面抗肿瘤治疗会引发心脑血管损伤,另一方面心衰、房颤等心血管疾病也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研究还发现肠道菌群、昼夜节律等共同因素在两类疾病发生中均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未来,李教授提出四大发展方向:在全国范围建立专科诊疗网络、促进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度融合、探索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独特价值,以及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他强调,通过整合医学模式与国际合作,肿瘤心脏病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必将迎来重要突破。
国际老年肿瘤学会前任主席、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乳腺内科顾问Nicolo Battisti 教授带来了“老年肿瘤学: 推动老年癌症精准治疗之路”的主题演讲。 Battisti 教授系统阐述了老年肿瘤精准治疗的新范式。他指出,面对全球老年肿瘤患者数量的显著增长,传统基于年龄的治疗模式已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因此, Battisti 教授强调应通过综合老年评估体系,从生理功能、共病情况、认知状态、社会支持等多维度实现患者精准分层。该评估模式可有效降低30%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国际权威机构已推出系列评估工具与临床指南,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成为关键。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培训,推动精准医疗理念在老年肿瘤领域的深入应用,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真正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石丘玲教授分享了“ 中国老年癌症患者的综合评估: 量表汉化、实施障碍及未来模式。”石教授在讲座中系统阐述了老年肿瘤患者综合评估工具在中国的适应性与实施路径。CACA老年肿瘤专委会通过将国际通用的G8筛查工具进行本土化改良,开发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自评版sG8量表,有效减轻了医患双方的评估负担。此外,针对当前临床实践中的障碍,CACA老年肿瘤专委会制定了清晰的未来路线图,核心是构建一个包含快速筛查、精准分诊、异常领域深入评估及多学科团队干预的标准化工作流程,旨在为老年肿瘤患者提供真正整合、个体化的高质量诊疗服务。
圆桌讨论
本次圆桌讨论聚焦肿瘤心脏病学的学科定位与跨学科协作。樊代明院士率先提出关于学科命名的探讨,强调应使用“肿瘤心脏病学”(Onco-cardiology),这一术语更能准确体现“肿瘤治疗引发心脏问题”的学科本质。Nicolo Battisti教授、李悦教授均对此表示赞同,并从老年肿瘤学角度指出,学科命名应着重体现肿瘤治疗与器官保护的关联性,这一观点与整合肿瘤学的理念高度契合。石丘玲教授则介绍了CACA老年肿瘤专委会在推广标准化评估流程方面的工作成果。
讨论进一步深入至临床具体挑战,针对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导致心脏毒性增加的新趋势,专家们一致认为必须加强肿瘤科与心脏科的深度协作。樊院士特别强调,现代肿瘤治疗需兼顾局部疗效与全身影响,建立系统性的器官保护策略。
本次峰会汇聚了中英两国肿瘤防治领域的顶尖智慧,在整合肿瘤学、心脏肿瘤学、老年肿瘤学等关键领域达成了重要共识。会议为推动全球癌症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与会专家一致期待,以此次峰会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中英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