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ACA-CBCS)主办的“循象问道 和合共生 ——2025CACA 乳腺癌科普全域行(内蒙古自治区站)暨 CACA-CBCS 乳腺癌科普宣传与防筛诊治康知识普及全域行(内蒙古自治区站)”,在包头市肿瘤医院盛大启幕。这场汇聚全国顶尖乳腺诊疗力量的健康盛会,以“全域科普、医患同心” 为核心,通过多元化活动形式打通乳腺癌防治知识传播 “最后一公里”,为内蒙古自治区民众及线上众多听众带来了一次温馨且别开生面的科普之旅。
开幕式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包头市肿瘤医院副院长、乳腺中心主任张钢龄教授主持,在开篇介绍时张教授一一介绍了参加活动的乳腺专家,活动推动了乳腺癌权威专家与内蒙古当地民众深入的联动,也间接推动了内蒙古乳腺癌防治工作新方向。
张钢龄教授表示,作为 CACA-CBCS 乳腺癌 “防筛诊治康” 全域科普行动的重要一站,内蒙古自治区站接棒前序活动,通过线下搭建全国专家与内蒙古当地民众面对面的交流机会,线上通过抗癌协会公众平台全程直播打破地域限制,进一步加深了乳腺癌专家推动科普、赋能群众的工作,因此由衷感谢并由衷感谢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各级领导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并隆重请出各位领导对本次活动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赵勇在致辞中强调,乳腺癌防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需结合区域人口分布特点与医疗资源现状,推动科普工作下沉基层。他呼吁强化跨部门协同与城乡医疗资源联动,通过“全领域行动、全专业深耕、全地域覆盖、全人群参与、全媒体传播”的科普模式,让科学防治知识触达每一位女性,切实缩小区域防治差距,凝聚全社会抗癌合力。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炅教授从临床实践与健康管理角度切入,结合我国乳腺癌发病趋势数据,深入解读了“三级预防”理念的核心价值。他指出,一级预防需聚焦健康生活方式养成,二级预防要强化定期筛查与高危人群干预,三级预防则需依托规范诊疗提升患者生存率。同时,他分享了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强调在肿瘤根治基础上,需兼顾功能保留与外形重建,通过多学科协作优化患者全周期诊疗体验。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瑾教授作为科普全域行牵头专家,详细介绍了活动整体规划与内蒙古站特色举措。她提到,今年全国推动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普全域行,旨在成为乳腺癌“防筛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省级示范,团队还会通过患者教育小红书、科普丛书及人民网健康客户端(每两周一次专家讲解),让防治知识落地大众与患者,助力乳腺癌治愈。
中国抗癌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彩刚院长发言,他既为活动受重视、落地性强及众多区内外专家参与感到荣幸,也指出我国乳腺癌防治成效显著——五年生存率、生存质量与诊疗技术大幅提升,发病率升但死亡率降,但要实现2030年总体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仍需解决区域差异问题,像内蒙古地域狭长(2400多公里),部分地区筛查率低于发达地区,因此必须通过科普提升公众健康意识,推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表示后续专家会讲解乳腺癌发病、预防等知识,也会为患者答疑。
活动围绕乳腺癌“防筛诊治康”全流程,打造多场高质量科普环节,以“权威解读 + 通俗表达”的形式,让专业知识更易理解、更易传播。
在“科普大咖说”环节,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苏乌云教授担任主持,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秘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世超教授,内蒙古医学会甲乳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甲乳外科主任曹中伟教授,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陈光磊教授,包头市肿瘤医院王亚兰、丁力教授等专家联袂登台。
专家团队结合内蒙古本地人群生活习惯,用 “拉家常” 式语言拆解 “乳腺癌高危因素识别”“筛查频率与项目选择”“术后康复注意事项” 等核心话题,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健康指南,现场观众专注记录、频频颔首,知识获得感十足。
针对广大的患者和群众,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郎荣刚教授的主持引出中国抗癌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彩刚教授关于 “乳腺癌诊治科普小红书-预防篇”的科普宣讲,刘教授向在场的群众普及乳腺癌预防20问。这些被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包括 “乳腺癌的发病因素”“如何通过饮食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与乳腺癌相关”等高频痛点,刘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的举例针对性给出可落地的建议,内容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被观众纷纷拍照留存。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王天峰教授的引导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齐立强教授带来 “肿瘤支持治疗 - 患者关爱篇” 分享,打破 “重治疗、轻护理” 的认知局限。他强调,乳腺癌治疗需兼顾 “病情控制” 与 “生活质量”,通过科学饮食调整、专业心理疏导、精准药物干预,可有效缓解化疗引发的恶心、乏力等副作用,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治疗周期。现场,齐立强教授还分享了“化疗后能量补充食谱”,让专业医疗支持融入日常生活,传递 “科学抗癌、全程关怀” 的理念。
“谣言粉碎机” 环节则聚焦大众认知误区,由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党委书记、原乳腺中心主任李毅教授从 “乳腺结节 = 癌症前兆” 的误区展开科普:强调“多数乳腺结节为良性,只要定期复查、遵医嘱干预,不会发展为癌症,无需过度恐慌。” 在他主持的互动环节中,包头市肿瘤医院张辉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姚佳教授,兴义市人民医院匡真真教授,包头市肿瘤医院袁晓荣教授、包头市肿瘤医院王金岩教授,包头市肿瘤医院乳腺中心李欣护士长纷纷针对专家团队针对 “乳腺癌必然遗传”“切除乳房就无复发风险”“患癌即绝症” 等常见谣言逐一拆解。
此外,包头市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医护团队带来的 “康复操” 科普秀,以节奏舒缓、动作规范的编排,为术后患者提供便捷的肢体功能恢复方案,现场患者纷纷起身跟随学习,科普秀激发出现场群众积极抗癌的活力。
本次活动最重要的一环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乳腺专家组成义诊团队,为包头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 “家门口”。义诊现场,专家们仔细审阅患者病历与影像报告,针对 “复查方案制定”“用药调整”“术后康复计划”等个性化需求给出专业建议;对需进一步检查的患者,专家团队还协助对接包头市肿瘤医院绿色就诊通道,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找专家难”的问题,让健康保障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活动持续一个多小时,来自各地的患者及群众近200人,在包头市肿瘤医院门诊大厅,通过毫无障碍的沟通和问询,与在场义诊专家团形成了一个温馨有爱的互动团体,在寒冷的冬日展现了医患之间鲜活的关爱和温情。
本次2025CACA 乳腺癌科普全域行(内蒙古自治区站)的成功举办,是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深入基层、赋能群众、提升科普、提高乳腺癌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像前序每一次活动一样,要继续夯实科普工作的方方面面,科普全域行的接力棒是能量和爱心的传递,这次活动也不仅将乳腺癌“防筛诊治康”科学知识深度植入草原大地,更要在未来继续努力,在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谢晖乳腺癌专委会的指导下,搭建起全国专家与地方患者、医疗资源与健康需求之间更多的桥梁。
相信未来,随着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全域科普活动的持续推进,将有更多社会群众持续树立科学防癌意识、掌握健康管理技能,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坚实力量。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