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张付玉 | 2025CCHIO指南进校园主题会场参会感想:以青春力量助力肿瘤防治事业
2025-11-21 11:15

   内蒙古医科大学  张付玉 

  《CACA指南》作为我国肿瘤整合诊治领域的权威体系,不仅凝聚了国内顶尖医学专家的智慧,更构建起“防 - 筛 - 诊 - 治 - 康” 全链条肿瘤防治框架,对提升全民肿瘤防治认知、推动我国肿瘤诊疗规范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让CACA指南走进校园、走向大众,成为打通肿瘤防治“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这也是我们所有投身此项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此次能以“CACA 指南进校园先进工作者”身份参会,既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内蒙古医科大学CACA学生部全体成员努力的认可。作为学生部副部长,我主要负责统筹科普实践工作,牵头组织学生团队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医护人员深度协作,从科普视频策划、拍摄到内容审核全流程参与,推动团队产出的科普作品成功入选 CACA 科普栏目,并在全国科普比赛中斩获三等奖,这份成绩也让我更有底气与全国同仁交流学习。

  一、指南推广成果与发展趋势

  会上各高校分享的CACA指南进校园成果令人振奋,从课程体系融入、虚拟教研室建设,到学术讲座、学生社团活动,多元化推广模式让指南真正“活”了起来。尤其中国医科大学“五位一体”体系的实践案例,让我深刻意识到,指南推广并非单一知识传递,而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未来随着跨校联盟、技术赋能推进,CACA 指南辐射力将进一步扩大,甚至有望对接国际肿瘤教育,为我们后续工作指明方向。

  会议中,“整合医学”“精准防癌”等理念被反复提及,专家分享的早期筛查技术、康复护理新方案,以及VR技术在肿瘤科普中的应用,刷新了我对肿瘤防治的认知。这些前沿内容不仅可作为科普创作新素材,更提示我们:科普工作需紧跟医学发展,兼顾专业性与创新性,才能让大众真正理解并接受科学的肿瘤防治知识。

  多所高校学生社团的案例也证明,学生组织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我们既能凭借专业知识将复杂指南内容转化为通俗语言,又能以青春视角贴近大众需求,比如通过短视频、知识竞赛等形式降低防癌知识传播门槛。正如我们团队的科普视频,正因为结合学生创意与医生专业,才得以在全国比赛中脱颖而出,这也印证了学生组织在肿瘤科普中的独特价值。

  二、内蒙古医科大学 CACA 学生部工作实践与收获

  我们学生部下设办公室部、组织部、宣传部、策划部、成果部5个部门,分工明确且高效协同:策划部联合医院医护人员确定科普主题,宣传部负责视频拍摄与剪辑,成果部对接 CACA 科普栏目与赛事申报,我则主要协调各部门与医院的沟通,确保每一个环节符合医学规范与传播需求。这种“学生主导 + 医院支撑”的模式,既保证科普内容专业性,又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自成立以来,我们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为依托,联合医护人员开展系列科普实践:除了前述入选CACA科普栏目及获奖的视频,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大众普及日常防癌知识、癌症治疗理念与患者康复护理指导。这些成果不仅让更多人了解科学的肿瘤防治知识,也让团队成员切实感受到 “用专业回馈社会” 的价值。

  在科普工作中,学生们实现了“理论 + 实践”的双向成长:跟随医生学习肿瘤诊疗知识,解决课堂疑惑;参与视频策划与拍摄,提升沟通协调、创意输出能力。有成员反馈,通过为老年人解读康复护理知识,不仅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更坚定了成为“有温度的医生”的决心。而我作为负责人,也在统筹工作中学会平衡专业性与传播性,为后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与其他院校交流的启发

  参会期间,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社团的 “科普进校园 + 进社区” 模式让我深受启发:他们在中小学开设防癌小课堂、在社区设立咨询点,让科普更接地气;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则将复杂医学知识转化为漫画形式,制作 “CACA指南科普手册”,适配不同年龄段人群阅读,这些都为我们后续优化科普内容形式提供了参考。

  与东北多所高校的交流中,我们还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联合开展“跨区域肿瘤科普短视频大赛”,共享优质科普素材与医院资源;同时借鉴“肿瘤整合虚拟教研室”经验,探索建立内蒙古地区高校与医院的线上交流平台,让学生更便捷地学习前沿知识。这些合作不仅能扩大科普影响力,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四、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接下来,我们将从三方面系统推进工作,重点融入学术交流与平台建设新举措:

  1、校园推广深化与学术平台搭建:将 CACA 指南深度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定期举办肿瘤防治专题讲座;联合学生会开展 “CACA 指南知识竞赛”,同时重点筹划 “鸿雁大讲堂” 品牌项目,按季度设定 “早期筛查技术”“康复护理新进展”“整合医学实践” 等主题,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专家、校内学科带头人开展系列学术讲座与座谈会,同步选拔优秀成员参与学校 “新医科” 课程辅助教学,将指南案例与大讲堂学术内容同步融入课堂,形成 “课程 + 讲座 + 竞赛” 的校园推广闭环。

  2、科普服务范围拓展与学术资源下沉:针对农村地区防癌意识薄弱问题,联合医院开展 “科普下乡” 活动,通过流动宣传车、乡村讲座普及早期筛查知识,制作发放通俗科普手册;同时将 优质学术内容转化为农村群众易懂的图文、短视频形式,依托乡村医疗站点设立 “科普角”,实现学术资源与基层需求的精准对接。

  3、外部交流与经验转化主动报名参与全国及区域级 “指南进校园创新发展大会”,安排核心成员现场学习前沿推广模式、技术应用案例,会后组织专题分享会,将 “VR 科普”“跨校联盟建设” 等先进经验转化为本土化方案;同时依托此前与东北高校达成的合作意向,联合开展 “跨区域肿瘤科普短视频大赛”,同步举办线上学术研讨会,共享大讲堂专家资源与科普素材。

  此次参会,让我既学习了全国各高校的优秀经验,更坚定了以青春力量助力肿瘤防治事业的决心。未来,内蒙古医科大学CACA学生部将以CACA指南为核心、以医院资源为支撑,以“鸿雁大讲堂”和外部交流大会为重要载体,在科普实践与学术创新中持续发力,既要做好指南的“传播者”,更要成为肿瘤防治事业的 “践行者”,为守护公众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