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伍小柳 | 中国方案“亮剑”,精准治疗“破局”——第31期CACA前沿播学习感想
2025-11-21 15:02

  云南省肿瘤医院 伍小柳

  2025年10月1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一篇论文《Sentinel-Lymph-Node Biopsy Alone or with 
Lymphadenectomyin Cervical Cancer》让全球妇科肿瘤界为之瞩目,这就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继红教授领衔的PHENIX研究——用近十年的扎实数据,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带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NEJM副主编肖瑞平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评述:“PHENIX研究为临床指南提供了首个A级证据:对于早期宫颈癌且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可免除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2025年10月30日,通过第31期的“CACA前沿播”我再次深入学习了这项研究,详细了解了这项研究的研究过程与核心成果后,我感受到的不仅是该研究带给妇科肿瘤治疗的进步,更有中国医者用专业与坚守书写的责任与担当,心中满是敬意与启迪。

  一、研究价值:以精准突破,重构治疗新范式

  PHENIX研究最打动我的,是它对“过度治疗”的勇敢挑战和对患者需求的深刻洞察,该研究的突破直指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痛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始终是早期宫颈癌手术的标准术式,甚至被视为“不可动摇的规范术式”,但刘继红教授团队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敏锐发现,早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通常低于10%——这一冰冷数据背后,是90%以上的患者要承受不必要的手术创伤;长达数小时的手术延长了麻醉风险窗口,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高达30%,永久性下肢淋巴水肿的困扰更是让许多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部分人甚至因下肢淋巴水肿引发皮肤感染、行动受限,陷入“病愈却致身残”的困境。

  基于宫颈癌淋巴引流规律的科学认知,团队创新性地引入“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通过精准定位宫颈肿瘤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仅对活检阳性患者进行后续清扫,实现了“精准打击”替代“全面扫荡”。这种变革的价值不仅在于手术技术的优化,更在于治疗理念的升级:它打破了“治疗越彻底越安全”的惯性思维,证明了“以患者为中心”而非“以标准为准则”的实践意义。研究数据显示,前哨淋巴结活检组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淋巴囊肿、下肢淋巴水肿、感觉异常和疼痛发生率均显著降低,这些具象化的改善,让“活得更久、活得更好”的治疗目标真正落地,为全球早期宫颈癌治疗树立了“精准、微创、人文”的新标杆。

  二、医者精神:以坚守为炬,诠释责任与担当

  支撑这份研究结果的,是刘继红教授团队闪耀的医者精神——这份精神藏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中,融在严谨务实的细节里。研究启动之初,团队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宫颈癌淋巴引流规律的研究空白,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缺乏适配方案;另一方面,部分同行对“颠覆传统手术治疗标准”的质疑,让多中心协作的推进举步维艰。刘继红教授亲自扎根手术室,从每一例手术的淋巴显像中总结规律,带领团队反复优化示踪剂剂量与注射部位,终于摸索出适合的注射定位技术,使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从最初的82%提升至98.5%。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研究全程:为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团队为838例患者建立了“一人一档”的动态随访体系;为控制研究质量,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操作流程,对参与的多中心进行统一培训考核,确保每一例活检操作都精准规范。正是刘继红教授这份“把患者放在心上,把细节抓在手上”的医者精神,让研究在62.8个月的中位随访中交出了无可挑剔的答卷,也让中国医者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全球同行的尊重与认可。

  三、行业启示:以创新为帆,引领发展新方向

  PHENIX研究带带给我们的启示,早已超越妇科肿瘤领域,为整个临床医疗科研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从科研创新角度,它印证了“临床需求是创新的最佳源头”——团队并非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从患者的痛苦中发现问题,从临床的困惑中寻找方向,这种“问题导向型”研究模式,打破了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的“科研与临床脱节”的壁垒,为临床医疗科研指明了务实路径。正如刘继红教授所说:“最好的科研课题,就藏在每天的查房记录里。”

  从妇科肿瘤发展角度来看,PHENIX研究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临床医疗科研正在从“跟跑”向“领跑”迈出了宝贵的一步。此前,全球宫颈癌治疗指南多基于欧美人群数据制定,PHENIX研究首次用亚洲人群的高质量数据填补了空白,使中国方案得以写入国际指南,改变了全球临床实践的决策依据,向全世界亮出了中国医者自己锋利的“宝剑”。

  这项研究的突破更是给了我们外科医生巨大的信心,用基于临床实践的原创成果也能为全球健康贡献力量。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科研人员,都应秉持“精准、务实、坚守”的精神——像定位前哨淋巴结一样精准定位目标,像追踪随访患者一样务实推进工作,像刘继红教授团队坚守初心十年一样执着追求理想。当无数人将这种精神融入日常,就能汇聚成推动妇科肿瘤事业的进步,让更多“PHENIX式”的突破不断涌现。

  PHENIX研究如同一束精准的光,既照亮了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康复之路,也照亮了临床医生们的前路。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医学的温度应该藏在精准的技术里,科研的价值应该落在患者的笑容中,而中国医者的担当,就写在从临床到科研的每一步坚守里。这份成果不仅是刘继红教授团队献给宫颈癌患者的生命礼物,更是激励每一个追梦医者的精神坐标,“不忘初心,始终坚守”我们终能在自己的领域创造价值,用医者的初心、真心和爱心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温暖与希望。

  也希望CACA前沿播带给我们更多精彩的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