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团委 李嵘
11月6日至9日,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春城昆明隆重举行。我有幸代表西安医学院参会,并获得“CACA指南进校园先进工作者”这一荣誉。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校指南深入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我代领学生工作部近年来的工作的肯定,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将最前沿、最科学、最权威的指南,系统地、生动地引入大学校园,为未来的医学人才赋能,是何等重要。在青年学者论坛上,精彩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者们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大胆的创新想法,让我真实的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朝气蓬勃,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我不仅是指南推广的参与者,更是未来青年医生培养的肩负者的信念。我手中传递的不仅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厚重指南,更是守护背后千万患者生命的坚实盾牌。这是一场荣耀与使命的交织。
工作回顾:在“双向奔赴”中,与青春共成长
在医院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疾病带给人类的痛苦、人类求生欲望的迫切、医疗技术的极致与边界、临终者跨越生死的感受、照护陪伴者的心理创伤,局促中却也让人无处躲闪。这让我不禁思考,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是一个好医生。
2024年11月成立工作小组后,我校扎实深入CACA指南进校园专项工作,形成了由校团委牵头、附属医院协同、学生志愿号召,依托我校基础医学部 “西安市病原微生物与肿瘤免疫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产-学-研-用”教育教学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及育人机制。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有探索的迷茫,也有执行的艰辛。与其说是我在推广指南,不如说我是与同学们进行一场智慧碰撞与青春激情的“双向奔赴”。通过一年的摸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了八个举措——顶层设计、平台搭建、科学素养培养、宣传氛围营造、协作机制、志愿服务等,实现了指南的校园化、科普化,显著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科研创新和社会。这个机制的核心,是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让学生在真实的科研环境中触摸医学前沿,将指南中的抽象概念与实验室里的具体研究相结合,是CACA指南进校园工作能够“走深走实”的关键所在。
医学的温度,体现在对社会的关怀上;而志愿服务的生命力,要靠脚踏实地的行动来培育。我和“指南进校园”团队成员都深刻地体会到,医学生是传播健康知识最庞大、最富有活力的生力军。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将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2024年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西安举办。我校选派505名师生积极投身于大会的各项志愿服务中,从10个学院及校级学生组织选拔了500名志愿者,同时配备5位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带队老师。他们坚守岗位、专业助力,卓有成效地为大会提供物资装运、注册协助、会务保障、场馆服务、秩序引导等志愿服务保障工作,500名青年志愿者在会议注册报到、开闭幕式、主旨报告、院士论坛、展览展示等项目中累计到岗服务达15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近2万小时,展现了我校青年志愿者的文明素养和良好风貌。志愿服务的最高价值,在于对参与者精神世界的塑造。当医学生们穿上白大褂,以志愿者的身份面对社区居民的咨询时,他们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是一种关怀与信任。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和团省委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陕西省深化“青”字号品牌助力“三个年”活动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我作为莲湖区青年联合会委员,通过整合资源,多渠道、广角度、大规模发展志愿者队伍,提供高品质立体式服务,并为此制作品牌形象标识logo,使我校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在莲湖区团结西路社区开展了“促肿瘤防治·保百姓健康”科普宣传义诊活动学生们有机会对附近居民进行肿瘤防治早筛、早查的科普宣传,将抽象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守护健康的实际行动。这个过程,不仅提升了全民健康意识,更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真正内涵,也真正体现了我校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和青年热心公益事业、参与社会服务的“雷锋”精神。这不仅是在擦亮青年品牌,助推“青年文明号”品牌创建,更是在为CACA指南的社会传播构建一个稳定、可信赖的载体。
青春加冕:在奉献中铸就医者仁心
有人问,学医这么苦,到底图什么?
图的是黄金十分钟里,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的成就感;图的是攻克罕见病,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得自豪感;图的是十年后重逢,我们未曾熄灭的救死扶伤初心;图的是薪火相传中,守护生命的信念生生不息。
医学生的培养需要指南的指引,需要精神的滋养,需要榜样的力量,一份参与的光荣,一份获奖的厚重,指南进校园创新发展大会、中国整合肿瘤学(CCHIO)大会都给予我最新的指引和力量。
我始终相信,医学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将继续带领学校的青年学子,推动CACA指南进校园的步伐,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