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李鹤成 | 立足精准外科,重塑早期肺癌外科诊疗“整合范式”
2025-11-19 15:3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胸外科 李鹤成

  11月的昆明,春城飞花,暖意融融。再次踏上这片高原,参加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主办的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我不禁被现场那种磅礴的学术气场所震撼。看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数万名同道汇聚于此,听着樊代明院士关于“整合医学”振聋发聩的阐述,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肿瘤防治事业正如这高原的阳光一般,热烈而充满希望。

  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我有幸在本次大会的主旨报告环节,与海内外万余名专家分享了瑞金医院胸外科团队在《早期肺癌外科诊疗模式的优化与推广》方面的探索。站在演讲台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整合医学”的大旗下,我们手中的手术刀,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一、 整合之思:当“微创”遇上“微观”

  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我们迎来了肺癌患者逐渐早期化的时代,I期肺癌占比已超50%。这正是“整合医学”需要介入的时刻。传统的胸外科往往专注于“切除”,但在微观世界里,结节看不见、摸不着,切多了影响肺功能,切少了恐有残留。单纯依靠外科医生的手眼经验已捉襟见肘。在报告中,我提出,我们不仅是在做手术,更是在进行一场多学科、多维度的“深度整合”。我们将这场探索凝练为三个维度的灵魂追问:切哪里?切多少?怎么切?

  二、 实践之路:瑞金方案的“三维”破局

  面对挑战,我们团队尝试通过“技术整合”来寻找答案。针对微小结节“看不见”的难题,我们应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与增强现实(AR)技术,实现了虚拟影像与现实胸腔的“虚实结合”,精准锁定深部病灶;针对切缘“切不准”的困扰,我们引入三维CT重建结合“蔗糖铁示踪”,用这种简单低成本的方法清晰标记出安全边界,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健康肺组织;而在“怎么切”的问题上,我们推动单孔胸腔镜“瑞金法”的标准化,并深度参与国产手术机器人“Carina”的研发,通过扎实的临床研究(RCT)证实了新技术在淋巴结清扫和术后康复上的优势。从定位、切除到术式,我们力求用最适宜的技术组合,解决最实际的临床痛点。

  三、 医者初心:回归生命的本源

  演讲的最后,我用十二个字总结了我们的初心:“减少创伤、加速康复、提高生存。”这与本次大会的主题“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不谋而合,也呼应了CACA一直倡导的“防-筛-诊-治-康”全流程管理理念。

  整合医学,不是简单的物理拼凑,而是化学反应。对于我们外科医生而言,“整合”意味着我们要跳出“一把刀”的局限,去拥抱影像、去拥抱材料科学、去拥抱人工智能。在昆明的讲台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更迭,更看到了医学人文的回归。我们所有的技术优化、所有的整合尝试,最终指向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感谢CCHIO提供的这个世界级舞台,让“瑞金声音”得以传播;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了我们用“整合”之力,去攻克癌症、守护生命的可能。云岭承薪火,医路共前行。瑞金胸外科,一直在路上。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