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学术会议  >  CCHIO动态
2025CCHIO食管整合肿瘤康复与肾脏病学分会场圆满召开
2025-11-18 08:54

  2025年11月8日,CACA指南中国行食管肿瘤系列活动暨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与肾脏病学分会场在昆明阳光酒店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聚焦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与肾脏疾病诊疗两大核心议题,汇聚国内顶尖专家学者,通过指南解读、研究进展分享、案例实操、大咖论道等多元形式,搭建了跨学科交流与碰撞的高端平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兼具权威性、实用性与前瞻性的指导方案。

图片

  凝聚共识,共启新程

  会议伊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居来提?艾尼瓦尔教授主持开场环节。居来提教授指出,食管癌与肾脏疾病的交叉诊疗是整合肿瘤学的重要实践领域,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技术的发展,临床既面临疗效突破的机遇,也遭遇器官保护、不良反应管理等新挑战。本次分会场以“整合康复”与“肾脏病学”为双核心,正是响应CACA指南“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理念的关键举措,旨在推动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全周期、个体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图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居来提?艾尼瓦尔教授

  随后,会议举行了委员增补仪式,根据中国抗癌协会相关章程与学科发展需要,增补了一批在食管肿瘤康复与肿瘤肾脏病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居来提?艾尼瓦尔教授表示,委员队伍的充实将进一步强化学科凝聚力,为后续指南推广、临床研究、科普宣教等工作注入新活力,助力学科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权威解读,规范食管癌免疫治疗全程管理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环节,河南省肿瘤医院陈贝贝教授带来《食管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 版)》深度解读,为食管癌免疫治疗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最新指引。

  陈贝贝教授介绍,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7位和第5位,病理类型以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为主,占比达86%。以 PD-1/PD-L1 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全面重塑食管癌治疗格局,但临床实践中仍面临ICIs合理应用、联合治疗策略、不良反应管理、优势人群筛选等关键问题。2025版共识在2024版基础上,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与国内临床实践,进一步优化内容结构,突出实用性与整合诊治理念。

图片

河南省肿瘤医院 陈贝贝教授

  食管肿瘤整合康复新进展论坛:创新研究与实践案例双轮驱动

  边缘可切除食管癌整合治疗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弘教授聚焦边缘可切除食管癌的治疗困境与突破,分享了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牵头的系列临床研究成果。边缘可切除食管癌因原发灶过大、转移淋巴结侵犯等特点,一期手术R0切除率低,术前放化疗虽能使50%患者转化为可切除,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杨弘教授指出,边缘可切除食管癌的治疗需个体化制定方案,MDT 评估是关键,未来需进一步探索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转化治疗。

图片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杨弘教授

  在杨弘教授分享后,福建省肿瘤医院陈俊强教授总结道:“杨弘教授的研究为边缘可切除食管癌提供了‘转化治疗’的清晰路径——化免联合方案在提升疗效的同时控制了毒性,尤其2-4疗程的治疗周期建议,既避免过度治疗,又保障根治效果,这对临床筛选适宜病例、制定个体化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图片

福建省肿瘤医院 陈俊强教授

  开创晚期食管癌的“第五”治疗模式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陈永顺教授提出晚期食管癌“第五”治疗模式——“系统+局部”整合治疗,打破了传统全身化疗、靶向、免疫单一治疗的瓶颈。

  陈永顺教授分析,当前晚期食管癌治疗存在局限:单纯化疗疗效见顶,单纯靶向治疗获益人群有限,单纯免疫治疗 PD-L1阴性人群中疗效不佳,免疫联合化疗虽在高PD-L1人群中获益显著,但PD-L1<1%人群无明显获益。而“系统+局部”模式(免疫+化疗+放疗)不受PD-L1表达影响,可进一步提升ORR、PFS 和OS。

  陈永顺教授强调,该模式的核心是“系统治疗控制全身病灶,局部放疗精准打击原发灶及转移灶”,但需严格筛选适宜人群(如寡转移、体力状态良好者),并优化放疗剂量与时机,未来需开展更多Ⅲ期临床试验验证其普适性。

图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陈永顺教授

  体力活动的健康效应:现象、机制和原则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的秦健勇教授从循证医学证据、作用机制、实践原则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体力活动在肿瘤康复中的核心价值。多项临床研究证实,结构化运动可显著改善肿瘤患者预后:一项针对结肠癌患者的研究显示,术后辅助化疗后进行规律运动,无病生存率提高6.4个百分点,总生存率提高7.1个百分点。

图片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  秦健勇教授

  食管肿瘤整合康复成功案例分享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锁爱莉教授以“案例是临床最好的‘教科书’”为开场,介绍食管肿瘤整合康复成功案例分享环节由邀请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赵参军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韩淑梅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王建正教授分享了不同场景下的食管肿瘤整合康复成功案例,展现了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治疗的实践价值。

图片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锁爱莉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赵参军教授分享了75岁晚期食管鳞癌患者(ⅣB期),合并重度营养不良(BMI 17.6kg/m²)、焦虑状态(SAS 68分)。采用“评-扶-控-护-生”中西医整合模式:先通过营养支持(肠内+肠外联合)、心理干预(芳香疗法+音乐疗法)、中医辨证施治(气阴两虚+气滞痰湿,予健脾利湿、疏肝理气中药)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待KPS评分提升至70分后,行白蛋白紫杉醇+顺铂+信迪利单抗治疗,同时配合中医药减毒(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CINV,督灸防护骨髓抑制)。治疗后患者病灶PR,体重增加3.5kg,SAS评分降至52 分,实现“延长生存期+ 改善生活质量”双重目标。

图片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赵参军教授

  山东省肿瘤医院韩淑梅教授分享了晚期鳞癌化免+放疗案例,61岁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cT3N2M1,ⅣB期),PD-L1 CPS 40-50,存在食管穿孔风险。MDT制定方案:先予帕博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化疗4周期,病灶显著退缩后行局部放疗(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剂量1.8Gy/33次),后续免疫维持治疗。患者PFS达29个月,目前仍在随访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韩淑梅教授强调,晚期食管癌在全身治疗有效的基础上,适时加入局部放疗可进一步巩固疗效,延长生存。

图片

山东省肿瘤医院 韩淑梅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王建正教授分享了晚期食管癌全程管理案例,63岁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cT4bN+M0,Ⅳ期),初始症状重(下咽不顺、胸闷气短),一线化疗(紫杉醇+奈达铂)6 周期后症状缓解,停药3个月后局部进展,二线口服替吉奥,三线采用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治疗16周期,期间出现免疫相关脑炎(记忆力减退、步态不稳),经激素治疗后好转。后续调整为安罗替尼维持治疗,目前患者OS近6年,高质量生存。王建正教授指出,晚期食管癌治疗需“精准检测 + 动态调整+症状管理并重”,重视患者报告结局(PRO),实现全程人性化管理。

图片

河南省肿瘤医院 王建正教授

  第一讨论环节:大咖论道——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保器官还是新赛道?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柴慧平教授以“保器官治疗的疗效与生活质量平衡”为核心议题,引导三位专家展开讨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温珍平教授强调保器官的病例筛选标准,云南省肿瘤医院李科教授提出精准康复的技术方向,北京协和医院王湘教授则聚焦跨学科协作机制。

图片

  在充分讨论后,柴慧平教授总结共识:“本次讨论明确了两个关键——其一,保器官不‘盲目追求’,需严格结合肿瘤分期、浸润深度等因素,经MDT评估后实施;其二,新赛道的探索需围绕‘精准’与‘融合’,无论是生物标志物指导康复,还是AI整合多组学数据,最终都要回归‘以患者为中心’,兼顾疗效、生活质量与长期生存。”

  肾脏疾病诊疗新进展论坛:聚焦肿瘤相关肾损伤,构建整合防护体系

  开场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在肾脏疾病诊疗新进展论坛开场中指出,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新型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肿瘤与肾脏疾病的交叉问题日益突出。王理伟教授强调,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推动肿瘤肾脏病学的学科建设、指南制定与临床推广,助力提升我国肿瘤相关肾损伤的诊疗水平。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王理伟教授

  肿瘤肾脏病学的发展和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顾乐怡教授系统梳理了肿瘤肾脏病学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挑战。肿瘤肾脏病学作为nephrology与oncology交叉的新兴亚专业,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首次发现肿瘤与肾脏的关联),2013 年后逐步形成独立学科体系,目前已成为临床刚需。

  顾乐怡教授呼吁,未来需加强学科交叉协作、推进临床研究、完善培训体系,同时提升医患对肿瘤肾脏病学的认知,推动学科规范化发展。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顾乐怡教授

  从临床试验和真实事件浅谈晚期肾癌TKI+ICI靶免治疗的肾损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寿建忠教授聚焦晚期肾癌TKI+ICI靶免治疗的肾损害问题,结合临床试验数据与真实世界案例进行深度解析。晚期肾癌患者多因手术切除一侧肾脏(孤肾状态),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肾损伤风险较高。他强调,晚期肾癌靶免治疗的肾损伤防治需重视基线评估(eGFR、尿蛋白、电解质),治疗中动态监测,避免联合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更换方案。

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寿建忠教授

  肿瘤化疗及靶免治疗相关性肾损伤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育生教授以“不同抗肿瘤药物的肾损伤差异”为切入点,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肖秀英教授展开分级防治策略分享。肖教授从化疗药、靶向药到ICIs,分别明确肾损伤特点与干预措施,尤其强调肾活检与“假性 AKI”鉴别的重要性。肖秀英教授强调,肿瘤相关肾损伤的防治需遵循“护肾为本、动态评估、分级管理、调整控瘤” 原则,构建肿瘤科与肾内科MDT协作机制,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肖秀英教授

  在肖教授分享后,王育生教授总结:“肖秀英教授的‘分级防治’策略极具临床操作性——从预防(如顺铂水化)到干预(如ACEI/ARB 处理蛋白尿),再到鉴别诊断(如肾活检区分病因),形成了完整的管理链条。特别是‘假性 AKI’的提醒,避免了因盲目停药影响肿瘤治疗,保障了患者安全与疗效平衡。”

图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王育生教授

  第二讨论环节:大咖论道——整合肿瘤肾脏病学未来方向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东芹教授以“如何构建肿瘤肾脏病学的‘整合防护体系’”为核心,引导专家从指南、技术、团队、患者教育等维度展开讨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清教授强调指南制定的紧迫性,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权明教授提出生物标志物探索方向,河南省肿瘤医院王建正教授分享MDT实践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焦锋教授则聚焦患者认知提升。

图片

  在讨论尾声,陈东芹教授总结:“本次讨论明确了整合肿瘤肾脏病学的五大发展方向——以指南规范诊疗、以生物标志物实现早筛、以MDT打破学科壁垒、以培训储备专业人才、以宣教提升患者认知。这五大方向相辅相成,将推动学科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防护’,为肿瘤患者的肾脏健康保驾护航。”专家们一致认为,整合肿瘤肾脏病学的核心是“整合”,需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诊疗理念、技术与资源的融合,为肿瘤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肾脏保护。

  整合创新,共筑肿瘤诊疗与康复新生态

  会议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指出,本次分会场聚焦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与肿瘤肾脏病学两大核心领域,既有指南解读的权威性,又有临床研究的创新性,还有实践案例的实用性,充分体现了CACA整合肿瘤学“以人为本、全程管理”的核心理念。

  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教授强调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跨学科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后续需将会议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一是推动指南落地,通过CACA指南中国行系列活动,将食管癌免疫治疗共识、肿瘤相关肾损伤防治策略推广至各级医疗机构;二是加强临床研究协作,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三是完善多学科协作机制,在肿瘤诊疗中融入康复理念与肾脏保护措施,实现“治疗-康复-器官保护”一体化。

图片

河南省肿瘤医院 陈小兵教授

  两位教授共同表示,期待未来继续凝聚学科力量,推动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与肿瘤肾脏病学的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发展,为提升我国肿瘤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作出更大贡献。

  结语

  至此,2025CCHIO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与肾脏病学分会场的圆满召开,为肿瘤领域跨学科协作树立了典范。从食管癌免疫治疗的规范化指南,到边缘可切除肿瘤的转化治疗研究,从晚期肿瘤的整合康复模式,到肿瘤相关肾损伤的精准防治,会议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的全链条,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盛宴与实践指引。

图片

  在整合肿瘤学理念的引领下,未来将有更多跨学科研究与实践落地,为肿瘤患者带来更长生存期、更高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各方努力下,肿瘤诊疗与康复将迈入更加精准、高效、人性化的新时代!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肾脏病学专委会联合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