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喻军
11月的昆明,天朗气清,暖意融融。我怀着崇敬又期待的心情来到这座春城,参加由中国抗癌协会和腾冲科学家论坛组委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走进会场,就能感受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同行们对学术的热情,这种跨地域的专业共鸣,让我有了强烈的归属感。这场盛会于我而言,不仅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更让我对樊代明院士深耕的整合医学事业有了更鲜活、更深刻的认知。
本届大会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核心主题,开篇寄语“云岭承薪火,春城汇众贤;整合驱癌魔,同心护民生”,精准点出了大会的使命和格局。开幕式上的诸多场景,让我对整合医学的价值有了直观且深刻的体会。文艺表演《合之策》以艺术笔触诠释“整合”要义,为严谨的学术氛围注入了人文温情;而樊代明院士分享的一组数据,更让我清晰看到中国肿瘤防治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从5万增至86万,《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指南)以16种语言覆盖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4亿人口,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十年间提升约10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从业者的接力奋斗,更彰显了“整合”理念的磅礴力量。
开幕式上,两件事让我尤为触动。一是大会发布的会歌《大雁颂》,想起樊代明院士那句“我想通过《大雁颂》提醒大家——不要斗,一起来,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争到世界第一”,恰是整合理念最生动的诠释,让“雁阵抗癌”的信念深植我心。二是后排两位同仁的投入交流,他们从樊院士整合医学的核心思想,侃侃谈到“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全流程策略,再到“抗癌-控瘤-扶生(保人)”的核心理念,条理清晰且饱含认同,还笃定地表示肿瘤学未来必然走向整合。他们的交流让我意识到,整合理念早已在行业内形成广泛共识。而开幕式超7852万人次的在线观看量(创下历届之最),更让我看到中国肿瘤防治前沿声音的全球影响力。
大会丰富多元的内容,为我带来了全方位的知识洗礼。会议涵盖国际前沿研究、科普宣教、人文关怀与权威指南发布等板块,其中专题论坛的价值尤为突出。数百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围绕肿瘤整合诊疗的核心逻辑、实践路径与未来趋势展开深度解读,尤其是免疫治疗领域的创新疗法,通过扎实的实验与临床数据,展现了在提升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方面的突破;临床诊断板块则聚焦个体化诊疗,新型诊断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早期诊断精准度,更为精准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坛上还有很多青年学者的报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身上透着蓬勃朝气,将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分享的研究成果既把前沿技术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有扎实的理论打底,又不乏大胆的创新想法,我真切感受到整合医学的理念正在我们青年一代中传承,也让我深感应以此为榜样,潜心钻研追赶。此外,会场里的交流氛围同样令人动容:与会者踊跃分享经验、碰撞思路,提问环节的犀利探讨、壁报展示区的深入交流,无不彰显着肿瘤学领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让我真切体会到“共享共赢”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如今盛会落幕,我带着满满的收获与与清晰认知重返团队。未来,我会将此次学到的前沿理念与临床经验融入日常研究,在导师聂勇战教授及团队的带领下,扎实打磨理论功底和科研技能,争取做出更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此,由衷感谢导师聂勇战教授和国重实验室平台给予的这次宝贵学习机会。
这场春城之约,让我对肿瘤防治事业有了更坚定的信念。我相信,一代又一代 “整合人” 接力奋斗,一定能让更多肿瘤患者重获新生——这正是我们坚守医学初心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