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张玲 | CACA前沿播报第31期学习感受:PHENIX研究——改写百年标准,开启宫颈癌精准手术新纪元
2025-11-17 14:49

  沧州市中心医院 张玲

  2025年11月16日第31期CACA前沿播,我们学习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继红、涂画教授团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PHENIX研究:《Sentinel-Lymph-Node Biopsy Alone or with Lymphadenectomy in Cervical Cancer》,这项突破性研究有望重塑沿用一个世纪的宫颈癌手术标准,开启精准手术治疗新纪元。

  一、 破局百年困境:从“最大可耐受”到“最小必需”

  在PHENIX研究之前,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始终遵循着一个百年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 + 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这一方案基于一个“合理但粗糙”的逻辑:为了清除可能存在的、肉眼难以发现的微小转移灶,必须牺牲大范围的正常淋巴结区域。

  然而,残酷的数据显示,超过85%的早期患者其实并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这意味着,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淋巴结清扫是一种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过度治疗,其带来的下肢淋巴水肿、慢性疼痛、淋巴囊肿等长期并发症,严重侵蚀了患者的生存质量。PHENIX研究正是为了破解这一临床困境而生。

  二、 PHENIX研究的四大核心突破

  1. 证据级别的突破:全球首个RCT

  PHENIX研究是该领域全球首个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在循证医学金字塔中,RCT提供的证据等级最高。它一举填补了“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否替代清扫”这一关键问题上高级别证据的空白,为全球指南的改写提供了无可争议的基石。

  2. 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确认:非劣效生存与更低复发率

  · 主要终点:研究达到了非劣效终点。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高达96.9%,不仅不劣于清扫组的94.6%,甚至显示出更优的趋势。这彻底打消了人们对于“缩小手术范围会影响疗效”的最大顾虑。

  · 意外之喜:前哨活检组的淋巴结复发率显著更低(0% vs 2.2%)。这一反直觉的结果提示,更精准的手术或许能通过对前哨淋巴结的更细致的病理检查(如超分期技术),发现被传统方法遗漏的微转移,从而指导更精准的术后辅助治疗,从另一个维度提升了治疗效果。

  3. 患者获益的直观体现: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研究数据明确显示,活检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及远期并发症方面全面占优。这意味着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遭受的长期病痛(如淋巴水肿)更少,能够更有尊严、更有质量地回归正常生活。这完美体现了现代肿瘤学“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的核心宗旨。

  4. 研究精神的典范:十年磨一剑的坚持

  这项完全由临床医生发起的研究,历时十年,入组838例患者,中位随访超过5年。它克服了多中心协作、质量控制、长期随访等巨大挑战。这种“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本身就是对中国临床研究者智慧、韧性与担当的最佳诠释。

  三、 深远影响与未来展望

  PHENIX研究的成功,其影响是深远的:

  1. 改写临床实践:它必将推动全球宫颈癌诊疗指南的更新,使前哨淋巴结活检成为早期宫颈癌手术的新标准方案。

  2. 推动理念革新:它标志着宫颈癌手术从“解剖学驱动”的巨创手术,正式迈入了“生物学驱动”的精准微创时代。

  3.彰显中国力量:作为一项完全由亚洲团队完成并发表在顶级期刊的原创研究,它代表中国临床研究已经具备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实力。

  PHENIX研究结论支持在早期宫颈癌中,以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传统盆腔淋巴结清扫,从而在保障疗效的同时,精准分期并减少手术创伤。此外,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关键次要终点表现的优势引发了更多的思考,这也是团队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未来的挑战与方向依然存在:如何进一步标准化前哨淋巴结示踪与活检技术并将其推广到各级医院?如何应对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的处理策略?

  结语

  感谢CACA平台的前沿播报,让我们能第一时间领略这一中国原创研究的璀璨光芒。PHENIX研究,如其名“凤凰”一般,引领着宫颈癌手术治疗从传统方案的“灰烬”中涅槃重生,开启了一个更精准、更人性化的新纪元。这不仅是患者的福音,更是对所有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巨大激励——以解决临床真问题为导向,坚持不懈,终能成就改写历史的突破。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