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王洋 | 宫颈癌手术迈向精准微创新时代:中国PHENIX研究推动全球治疗范式变革
2025-11-17 14:47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继红教授团队重大临床研究成果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辽宁省肿瘤医院 王洋

  2025年11月16日,在第31期CACA前沿学术播讲中,深入解读了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继红教授团队主导完成并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PHENIX研究成果。这项题为《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比较》的临床研究,以其严谨的设计、确凿的证据和突破性的结论,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妇科肿瘤临床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十年磨一剑:精心设计的临床研究典范

  宫颈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手术治疗策略一直是妇科肿瘤领域关注的焦点。传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虽能准确分期,却不可避免地带来淋巴囊肿、下肢淋巴水肿等长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通过精准定位肿瘤淋巴引流的第一站"哨兵"淋巴结,为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提供了可能,然而该技术能否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完全替代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始终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PHENIX研究作为一项多中心、随机、非劣效性临床试验,其设计体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多家顶尖医疗中心,历时十年潜心探索,纳入了符合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通过术中冰冻病理确认淋巴结阴性后,才在手术台上被随机分配至单纯活检组或淋巴结清扫组。这种精巧的术中随机化设计,既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又体现了对患者安全的高度负责。研究最终成功纳入83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超过五年,庞大的样本量和长期的随访数据为研究结论提供了坚实保障。

  突破性发现:微创手术实现疗效与生活质量双赢

  研究结果令人振奋。数据显示,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组的三年无病生存率达到96.9%,不仅未劣于传统淋巴结清扫组的94.6%,反而展现出更优的趋势。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差异的置信区间上限远低于预设的非劣效界值,确凿证明了单纯活检组在肿瘤控制方面的非劣效性。更令人鼓舞的是,在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方面,单纯活检组达到99.2%,显著优于淋巴结清扫组的97.8%,这意味着采用微创手术策略的患者因宫颈癌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整个随访期间,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组无一人出现腹膜后淋巴结复发,这一发现彻底消除了临床医生对微创手术可能增加区域复发风险的顾虑。在手术安全性方面,研究结果更加凸显了微创手术的显著优势。与淋巴结清扫组相比,单纯活检组的淋巴囊肿发生率从22.0%降至8.3%,淋巴水肿发生率从19.1%降至5.2%,感觉异常和疼痛发生率也显著降低。这些数据意味着每十位接受微创手术的患者中,就有一到两位能够避免长期困扰生活质量的并发症,真正实现了肿瘤治疗与生活质量保护的完美平衡。

  深远影响:重塑宫颈癌诊疗全球标准

  这项研究成果对我国宫颈癌诊疗实践产生深远影响。PHENIX研究提供的强有力证据将直接推动我国宫颈癌诊疗指南的更新,使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后免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成为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选择。这一变革将促使各级医疗机构加速推广和规范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让更多患者享受到精准微创手术带来的获益。对于广大宫颈癌患者而言,这意味着在获得同等甚至更优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加快康复速度,改善长期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医疗经济负担。

  在国际层面,PHENIX研究填补了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领域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空白,为全球妇科肿瘤学界提供了明确的手术策略指导。这项研究推动了宫颈癌手术从"最大耐受治疗"向"有效且最小伤害治疗"的理念转变,引领全球宫颈癌手术进入精准微创新时代。研究成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发表,彰显了中国临床科学家解决全球性医学难题的能力与智慧,体现了我国在妇科肿瘤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与话语权。

  未来展望:精准诊疗新征程

  随着PHENIX研究解答了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处理的根本性问题。未来研究将聚焦于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与处理策略,探索在特殊病理类型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价值。随着分子影像、新型示踪技术和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等创新技术的发展,前哨淋巴结检测的精准度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对PHENIX研究队列的持续随访,将为该手术策略的长期疗效提供更多证据。

  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凝聚着中国临床科研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的执着与智慧。它不仅代表着技术方法的进步,更体现了现代医学以患者为中心、追求疗效与生活质量并重的人文关怀理念。随着这一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无数宫颈癌患者将迎来手术创伤更小、康复质量更高、长期生活更美好的治疗新纪元,中国智慧正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