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陈克终 | 2025年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奖感受
2025-11-14 14:1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陈克终

  非常荣幸荣获2025年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临床组)。作为一名扎根临床一线工作十余年的外科医生,我一直以成为国家发展需要,人民健康需要的“临床科学家”为目标。这次能够成为临床组的五位获奖人之一,首先很感谢协会对我既往工作的肯定,同时也让我感到一份责任,勉励自己紧跟国家的方向,为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的重大需求开展科研。

  健康中国2030国家规划提出,到2030年,要把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中国肿瘤负担全球第一,肺癌又是我国排名第一位的肿瘤。十余年来,我一直在肺癌的精准诊治领域深入钻研。病人经常问的一句话,医生,我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好回答。因为不少肺癌患者即使做了手术也会复发,而临床上缺乏精准预测复发的方法。我还是学生时,就在想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既然每次术后复查要抽血,那么能否通过血液检测预测呢?聚焦早期肺癌的外周血分子检测,我发表了亚洲第一项该领域的研究,研发并证明了最佳的检测技术,获批国家发明专利,系列研究影响了多部国际肺癌指南。如今,我们只靠抽一管血,就能比照CT提早三百天预警复发,滴血验癌不再完全是天方夜谭,这也让我坚信,临床科学,能切实的给人民的健康带来获益。

  临床科学还需要广泛推广,让全国各地人民都能享受到最先进的治疗方案。作为80后青年一代,我一直用青春和热血践行这一理念。在我作为中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援藏的一年里,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胸腺切除等五项西藏自治区新技术。我还多次深入云南、江西等贫困地区支援,在当地开展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等六项于都县新技术,并手把手教当地医生学会了这些新技术。我相信,让新技术惠及基层人民,是助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国家规划的最好诠释。我还将自己的科研优势带到西藏,与当地医院开展肿瘤早诊早筛的科研合作,并通过对数千名高原职工健康大数据的分析,与人工智能团队合作,建立了首个基于AI的高海拔居住人群慢性病风险的预测模型。

  在我眼里,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对于繁忙的医生来讲,从来不是对立的两面,而是融入每一天的工作与生活。用科研思维整理临床线索,做科研项目回答临床困惑,出科研成果改写临床指南。临床科学家,会在整合临床与科研的路上不断前行。作为祖国的中青年一代,愿用青春的力量担当时代的责任,掌握整合医学的理念,用实际行动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