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夏丽敏 | 整合之道:从CCHIO主旨报告看肿瘤防治新趋势
2025-11-14 09:02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肝癌专委会 夏丽敏

  2025年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虽已落幕,但“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主题所激发的思考仍在延续。作为本次大会主旨报告的汇报人,从数月前贵阳的遴选到最终在昆明主会场的呈现,这段经历让我对整合肿瘤学在中国的实践脉络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一、严格遴选,奠定整合基石

  高水平学术会议的背后,是严谨的组织与筛选。本次主旨报告的诞生,源于中国抗癌协会建立的一套成熟遴选机制。从全国范围内征集的多篇报告中,经过初评、分会场及主会场多轮评议,最终确定的九篇报告,确保了其前沿性与代表性。

  我汇报的课题《深入敌营 详辨肝癌病灶内的敌与我》,其研究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微观的整合实践,需要融合基因组学、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技术。在贵阳的遴选现场,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整合已成为学界共识。无论是探讨肺癌耐药的方文峰教授,还是优化儿童白血病治疗的竺晓凡教授,其研究都展现了跨越学科界限、促进临床与基础对话的共同趋势。

  二、报告呈现:整合理念的多元实践

  在主会场,九篇报告从不同维度展现了整合的深度与广度。首先体现了诊疗策略的整合,多个报告聚焦于治疗手段的协同与优化。游瑞教授对鼻咽癌复发转移的“巧减成增”策略、吴劲松教授在脑瘤手术中“保建并举”的探索,以及李鹤成教授为早期肺癌手术实现“少伤身”的努力,都体现了从单一技术应用向综合方案设计的转变,其核心目标是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平衡。其次着重技术方法的融合,精准医学的推进依赖于多技术平台的交叉。我的工作旨在整合多种先进技术解析肝癌微环境;杨田教授则强调在肝癌诊疗中集成多维度信息以指导临床决策。这表明,对复杂生命现象的理解和干预,已无法依赖单一技术路径。最后呈现了医学智慧的贯通谢恬教授将传统中药榄香烯成功研发为现代抗癌新药,是古今智慧融合的典范。张俊教授强调肿瘤管理必须超越传统“抗癌”范畴,向症状控制、生命质量提升延伸,在政策与人文的平衡中探寻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三、理念引领:从“循证”到“询证”的升华

  本次大会的深层价值,在于对整合医学核心理念的深化。樊代明院士在大会期间的阐述尤为精辟。他指出,肿瘤学界正在从“循证医学”迈向“询证医学”。这一字之差,意味着重大转变:“循证”是遵循现有临床证据,而“询证”则要求我们更进一步,主动询问并尊重医生的实践经验,更要倾听每位患者具体的生命叙事与价值选择。这推动医学从冰冷数据向有温度的人回归,最终实现“循证不唯证,经验好帮手”的整合智慧。这一理念与我的研究息息相关。我们不仅满足于识别肝癌微环境中的细胞类型,更致力于探究它们与患者预后的动态关系,从而为真正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同时,樊院士重新定义了肿瘤治疗的核心,即从激进的“抗癌”转向更为智慧的“控瘤”与根本性的“扶生”。这意味着目标不再是不计代价地清除肿瘤,而是将其视为可管理的慢性状态,最终目的在于扶持和恢复机体自身的生命力。竺晓凡教授“减比加好”的儿童白血病治疗策略,正是这一思想的生动体现——通过降低治疗强度而非盲目叠加,在控制疾病的同时,全力“扶助”患儿的长期生命质量。

  四、总结与展望

  回望此次CCHIO之旅,从严谨遴选到思想碰撞,我深切体会到整合医学已从理论构想全面渗透至中国肿瘤学的研究与临床一线。它化为了具体的研究设计、诊疗方案和指南规范。

  作为参与者,我将把这份对“整合”与“询证”的更深理解带回日常工作,在肝癌研究领域继续探索,致力于将前沿发现转化为能真正“控瘤扶生”的临床策略。相信在整合之道的引领下,中国肿瘤防治事业将汇聚更强大的协同力量,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