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9日,万众瞩目的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春城昆明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赓续整合医学理念,汇聚全球医学精华,融合多学科智慧,打造了一场贯通传统与现代、联结本土与国际的高水平学术盛会。
科技期刊是学术成果的重要记录者,更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持续动力。卓越的科研设计是学术发展的根基,成功的论文发表则是连接研究与应用的桥梁,二者共同构筑了科学进步的阶梯。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设计与论文发表主题会场于11月8日下午成功举办。论坛汇聚了国内外肿瘤学及期刊出版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出版伦理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与标书撰写、人工智能应用、临床研究设计、论文撰写与投稿技能提升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报告与交流。会议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线上同步观看人数达到500万人次。
会议开幕环节由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部部长刘惠琴教授主持,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中国抗癌协会各位领导和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编辑同仁长期以来给予大力支持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王瑛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她代表中国抗癌协会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她指出论文是整合医学成果的“发声器”,更是中国智慧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在协会“十七项重点工作”纵深推进的当下,高质量论文已从学者个人能力的标尺,升维为“立地顶天”战略的核心支撑——既承载着CACA指南从临床实践到学术共识的转化成果,更肩负着将中国肿瘤防治原创突破推向全球的使命。自2012年创设本会场以来,CACA始终以“学术互通、价值共生”为目标,见证着科研工作者与期刊人在整合理念下凝聚成的科学共同体。
随后,进入本次论坛的学术报告环节,本环节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孙保存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夏庆民教授担任主持。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科研诚信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军鹏教授以《选题、数据、发表:AI时代科研“避坑”指南》为题发表演讲。他深入剖析了AIGC技术在提升科研效率的同时,对科研诚信带来的挑战,包括数据集的真实性与透明度问题、同行评议复杂性增加、原创性风险及监管难度提升等。他指出,在AI时代,科研选题应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与可行性原则,并进一步分享了数据管理规范与成果发表规则,通过典型案例揭示了AI作图可能存在的逻辑错误、抄袭及论文买卖等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彭志行教授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改革与申报策略进行分享。系统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体系架构与人才项目类别划分,并结合申报规则与注意事项,建议申报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申报类别与学科方向,以实现职业学术发展的最优路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副主任何英剑教授作了题为《物尽其用,量体裁衣——开展力所能及的小样本临床研究》的报告。他强调,高质量研究的核心在于专业的设计、严谨的方法学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问题的临床价值、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对人员与资源能力的合理评估。他指出,“探索创新”更适宜作为小样本IIT研究的方向,有助于节约时间与资源。何教授还结合PERMEATE等成功案例,阐释了如何通过小样本研究实现高效创新,并建议在资源允许的条件下优先考虑开展头对头试验。
在青年对话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阮健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孙林冲教授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先火教授围绕大会收获、AIGC在高效数据抓取中的应用、科研诚信保障及创新课题申请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分享了各自的见解与实践经验。
随后,进入本次论坛第二时段,论坛第二时段的报告由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院长钱朝南教授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任延刚教授共同主持。
美国肿瘤研究协会(AACR)出版部主任、Cancer Discovery 高级执行主编Robert Kruger教授分享了AACR旗下核心期刊的关键数据和指标。他介绍了Cancer Discovery的基本情况、编委团队与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论文撰写注意事项、同行评议要点及返修策略等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Kruger教授强调,该刊注重文章的新颖性、原创性、逻辑清晰度及论据充分性,尤其关注研究内容在癌症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Advanced Science肿瘤学科主编王衡馨教授以“编辑流程揭秘,期刊选择,投稿避坑”为题进行分享。她系统解析了论文各部分的撰写要点:题目应简洁明了,避免缩写与专业术语;背景需简明客观;材料与方法应尽可能详尽,如细胞系需标明名称与种类;所有动物实验须通过伦理审批;结论部分应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讨论部分需明确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常务副主编应国光教授介绍了CBM期刊的概况、编委团队、学术影响力、审稿流程及评审标准。他强调,CBM注重文章的创新性、系统性、独特性和可读性,尤其欢迎开拓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与新思路的研究。应教授建议,作者在撰写研究论文时应将背景、机制与病生理意义等内容提炼为要点明确的示意图,以增强文章独特性与可读性;撰写综述时,标题应精炼直接,要写好大纲,并避免“综而不述”。
在第二场青年对话中,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莹莹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郑向前教授与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方坚鸿教授分享了参会心得体会并与报告专家互动交流。徐莹莹教授指出,优质论文必然源于扎实科研。她认为,部分青年医生起步于优质团队与导师,具备良好的起点;而更多医生受限于资源与晋升压力,倾向于追逐热点与技术,此举对长远科研发展助益有限。她鼓励临床医生应“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从临床问题出发,注重长期积累,相信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终将水到渠成。
会议最后,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郝希山院士作论坛总结。他指出,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亟需涌现更多创新性研究。CBM等期刊的创立,正是为学者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郝院士对与会嘉宾的积极参与表达了衷心感谢,并鼓励大家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坚守诚信初心、激活创新动能、厚植培育土壤,让每一项研究都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实力量。
本次论坛成功搭建了一座连接科研创新与学术发表的桥梁,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份通往高水平研究的“行动蓝图”。中国抗癌协会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相关议题,为提升广大肿瘤学专业人员科研发表能力及提升我国肿瘤学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