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在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期间,中国抗癌协会(CACA)与国际癌症支持治疗协会(MASCC)在昆明云南海埂会堂联合举办了“CACA-MASCC国际组织学术峰会”。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石汉平教授、国际癌症支持治疗协会(MASCC)主席Florian Scotte教授共同担任本次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CONS)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本次会议汇聚了中外支持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议题聚焦前沿与实战,涵盖了支持治疗的全球研究亮点与个性化管理策略、中国支持治疗未满足需求的现状洞察与标准化路径探索、数字健康转型下的患者素养挑战与对策,以及从中国智慧出发的原创性临床研究如何引领全球实践等核心议题,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开场介绍
会议在大会执行主席张俊教授的欢迎辞中拉开帷幕。张俊教授首先对中外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本次峰会的议程,并指出会议将围绕支持治疗的国际前沿进展、中国本土化实践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展开深度对话。他指出,随着中国癌症诊疗水平的飞速发展,支持治疗作为保障诊疗质量、改善患者生存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峰会汇聚中西方智慧,旨在共同推动中国支持治疗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
主旨演讲环节
本环节由四位中外专家带来精彩报告,分享了从国际视野到中国智慧的最新洞见。
第一环节由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石汉平教授担任主持。
MASCC主席Florian Scotte教授以《2025年支持治疗国际亮点》(News update in supportive care)为题,系统梳理了本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他重点介绍了个性化止吐方案、骨改良药物安全减量、靶向GDF-15治疗癌性恶病质等多项突破性进展,并强调“支持治疗是高质量癌症治疗的基石,这些研究正推动全球临床实践迈向新台阶”。
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CONS)主委张俊教授分享了《弥合差距:中国癌症支持治疗未满足需求的医生视角》(Addressing the gap: physicians perspective on unmet cancer supportive
care needs in China)。张俊教授基于全国247家医院的调研数据,深刻剖析了中国支持治疗的现状与挑战。(1)核心未满足需求集中在三大维度:社会服务支持(多学科协作不足、经济负担)、症状管理(乏力、贫血、CINV等副作用处理不足)和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2)标准化迫在眉睫:症状管理(如CINV三联方案、CTIT)、营养支持(肠内/肠外营养规范)和情绪管理是医生认为最需标准化的领域。(3)数字化程度滞后:患者报告结局收集仍以纸质为主,评估工具电子化率低,存在明显的城乡与医院层级差异。(4)瑞金实践:分享了建立中国首个“肿瘤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MDT门诊”的经验,展示了通过跨学科合作解决临床难题的成功模式。

第二环节由两位CONS副主委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肖莉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来自塞浦路斯理工大学的Andreas Charalambous教授分享了《健康与数字素养:数字健康转型的关键决定因素》(Health and digital literacy as key determinants of digital health transformation: insights from
the iNTERVENE project)。Charalambous教授从宏观视角阐述了素养在数字健康时代的核心地位:(1)低健康素养与癌症患者死亡率增加相关;(2)数字设备普及不等于数字健康素养,弱势群体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Charalambous教授介绍了欧盟iNTERVENE项目的宏伟蓝图。他表示,“技术若不能与用户能力匹配,将不仅无法造福,反而会加剧健康不平等。” 这一观点为所有致力于数字医疗的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CONS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分享了《中国智慧在全球肿瘤研究发展中的进程》(Global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wisdom)。邓艳红教授展现了中国抗肿瘤研究从跟随到引领的崛起之路:中国药企发起的肿瘤临床试验数量已占全球35%,超越美欧,位居世界第一。以替雷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创新药在欧美广泛获批,标志着“中国新药”成功出海。RATIONALE-305研究是首个由中国研究者主导的全球III期胃癌研究,其阳性结果确立了免疫化疗在中国的胃癌一线治疗标准,并为全球指南提供了关键证据。她展示的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历程与原创性临床研究,令在场听众深感振奋。从主导全球多中心胃癌研究,到提出改变临床实践的肠癌治疗新方案,中国研究者正从“跟跑者”转变为“领跑者”,为全球肿瘤防治贡献着不可或缺的“中国方案”。
自由讨论环节
在CONS常委、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的主持下,Florian Scotte教授、Andreas Charalambous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杨柳教授、郑州大学宋春花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周尘飞教授围绕以下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1)中外合作模式: 如何借助MASCC的国际网络,将中国的高质量IIT研究推向更广阔的全球舞台。(2)标准化与个性化平衡: 在推动支持治疗标准化的同时,如何兼顾中国患者独特的文化和疾病特征,实现个性化管理。(2)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 如何在推广数字健康工具(如ePRO)的过程中,避免“数字鸿沟”,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医患,并保留不可或缺的人文关怀。
大会总结
本环节由CONS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秦文星教授主持。
会议最后,Florian Scotte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议成功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实现了“国际前沿与本土实践相交融,临床研究与标准制定相促进”。他呼吁国内同道以患者需求为核心,携手推动中国支持治疗学科体系的建设。会议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