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候丽红 | 融合之道,生生不息——2025整合肿瘤学大会的云南回响与生命哲思
2025-11-13 10:06

  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候丽红

  有幸于11月8日线上参与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这场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的学术盛会,不仅规模宏大,更以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呈现了一场整合医学的视听盛宴。尤其是开幕式《合之策》的演绎,以及大会对整合医学理念与云南地域文化特质的巧妙关联,引发了我诸多思考。

  一、视听与思想的交响:《合之策(8)》的观感 

  作为一名线上参会者,开幕式上《合之策(8)》的完美呈现,跨越屏幕的阻隔,将我无差别地带入了心之所向的彩云之南——云南。作品通过诗歌朗诵、舞蹈表演与音乐演奏的融合,将整合医学的理念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语言。这种朴素而自然的表达,恰恰呼应了整合医学所倡导的“健康促进,力从自然”的内涵,使不同专业背景与文化层次的观众皆能沉浸其中,直观而生动地领悟整合医学的精髓。作为本年度“合之策”系列的收官之作,《合之策(8)》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深化与升华。从区域整合医学大会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其主题也从“局部整体,尽微至广”到“自然多样,循象问道”。一路走来,“合之策”不断涤荡心灵,每一次呈现都带来更深刻的感悟与启发,它已成为我们科研与临床工作的理念基石,也是防病治病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思想罗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整合医学的内涵仍在不断延展,其释义持续丰富,辐射范围与受众群体日益扩大,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也期待明年整合医学理念更加宽广的阐释空间与实践可能。

  二、整合理念与地域文化的共鸣:云南的“两D”密码

  本次大会将会址选在云南别具深意。云南在地质演变中形成了逾6000米的垂直高差,孕育了从热带到寒带的立体气候,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两D密码”:多样性(Diversity)与多变性(Dynamics)。并呈现为自然环境、物种、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社会中历史文化与意识的多向性,人类文明中百族传统文化与繁荣发展的多元化,既有一日四季又有寒暑同天的演进多变性。这种自然生态的多元共融,恰好成为整合医学理念的生动注脚。整合医学强调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各种医学知识、理念和方法,如同云南自然、社会、文化所展现的大融合、大包容。“循象问道,道向何边”。大象自身长寿且罕见癌症的生物学特性,也暗示了生命体内部可能存在的某种和谐抗瘤机制,引人深思。这种地域特质与学术理念的呼应,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领悟到,整合医学旨在构建的,正是一个如云南多元生态般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

  三、生命本质的探寻:涌现与升华之间的螺旋式上升

  薛定谔认为生命是数理化,人是遵循物理定律的复杂分子机器,生命现象可被还原为原子运动,本质上是数与数之间的联系。钱学森认为生命是开放的复杂系统,倡导将人体视为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探索生命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樊院士提出生命并非线性前进,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非线性过程,如同DNA的双螺旋结构,在时间的单向河流中不断演进、涌现出新的层级。从无中生有到涌现再到升华,也暗示着这其中潜藏着中介因素与机制的能量奥秘,如声、光、电、磁等,对这些中介机制施以联合干预,可以更有效的呵护生命。因此,整合医学的智慧在于不拘泥于单一的药物或技术,而是如同协调一场交响乐,既尊重化疗等干预手段的生物学基础,也珍视中医、营养、心理甚至音乐、艺术等能调节生命系统内在旋律的柔和力量,最终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实现对人这一完整生命体的整体呵护与和合共生。

  四、感悟与展望

  参与此次盛会,我深刻领会到肿瘤防治理论与实践的生动范式。当肿瘤防治的视野从“抗癌”到“控瘤”,再次扩展到现在的以“扶生保人”为核心,当治疗策略从线性的“对抗”演进为螺旋式“上升”的综合管理,我们便为未来的健康事业开启了更多可能。期待整合医学的理念能如同云南的万物共生般蓬勃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与曙光。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