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范阿慧 | 昆明参会之我感及我思
2025-11-13 10:06

  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范阿慧

  这次参会看到了昆明11月的晴天,也看到了昆明11月的雨天。

  会场门前,有“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标语,有过去一年十七大的工作内容的立牌。大厅里陈列着CACA指南。柱子上的合之策,是近年文化建设的8大支柱性成果。

  一、开幕式处见思想

  开幕式极大,除了坐着的,还有站着的。而我是坐着的。会场的大屏上,播放着合之汇、合之策7。合之汇写的是极好的。今年看其中的内容和去年的感受竟完全不同了。除了浩大的气魄,感受到了其中的思考、思想、脉络和精神。过了1年才真正感受并理解了樊老师埋在文字里的力量。

  开会刚开始的时候,樊老师就提醒我们,要好好看主旨报告的题目。所以,主旨报告的题目和之前CACA指南技术巡讲的题目一样,一定是蕴含了老师的思想和主张的。实际上所蕴含的还是抗癌-控瘤-扶生的三把斧头和中体西用的时代主张。

  二、人文:在交融处听“涌现”

  人文报告的重心又是什么呢?老师说是ASSOCIATION,是涌现。涌现也是ASSOCIATION。这里有两个很有意思。首先是题目:生命的叙事与旋律。这也应和三位嘉宾的身份。樊老师作为医学家和思想家,解析生命元素的组成及相互关系、以及整体生命状态。李敬泽作为作家,叙述生命的状态;陈思思作为歌唱家,抒发生命的律动。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三位大家对道、文化和哲学的论述。樊老师说,文化是高于一切的,文化建设十分重要。哲学是底层的思维、道是运行的规律和价值取向。而文化是一种隐形的,基于道和助学的感性主张,是人与人的群体软联接。又或者说文化,正是那种基于规律(道)与学问,将人与人紧密联接的群体性“涌现”。

  三、院士论坛:览“天高地厚”而知方向

  院士论坛的内容,可以大致的分为三方面。韩国和巴西的院士讲的是肿瘤的流行病学和防筛。沈洪兵院士和樊嘉院士的讲演透露着大人群、大数据、大模型和实用性的碾压。王玉琢和曹义海院士是以科研思考为撬点,是以乳酸为点的面的研究和临床转化。范先群院士则围绕着眼科的恶性肿瘤进行了全面系统讲解,是临床问题到临床实践的全面覆盖和转化。还有赵红卫院士的自然科学对生命科学的影响和联合。樊老师说,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在执迷于单分子的多功能解释时,国内的先进团队已经开始,来源于大人群数据的多分子的诊断模型了。这里面相差的不仅仅是资金、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思维。这让我清晰地看到,当执迷于单分子的奥秘时,前沿已迈入多分子、大模型的诊断新时代。其间差距,不止于是资金与技术,更是思维与格局。

  结语:知天地厚,行脚下路

  樊老师总说,年轻人是要知道天高地厚的。知道天高地厚的,才能真正的知道该怎么做。此行,我窥见了学术的“天”有多高——那是整合的视野、文化的自觉、数据的伟力;也触摸了专业的“地”有多厚——那是临床的沉淀、科研的深耕、转化的执着。知天高,故不生妄念;知地厚,故能脚踏实地。带着这份对格局与路径的新认知,继续向前走。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