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刘晋亚 | 融合与精进:整合治疗时代的药学使命与思考
2025-10-21 22:04

  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刘晋亚

  今晚非常荣幸能够在线参与由中国抗癌协会精心策划的“MDT to HIM(第10期):脑胶质瘤整合治疗统览下药物治疗研讨会”。本次会议虽在云端举行,但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汇聚丝毫不减,短短两个多小时,内容丰沛,高屋建瓴,令我受益匪浅,对脑胶质瘤的整合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领域有了更系统、更前沿的认识。

  一、高瞻远瞩:整合理念引领下的治疗范式革新

  会议伊始,樊代明院士的致辞便为整场研讨会奠定了基调。他所强调的整合医学理念(HIM)以及“MDT to HIM”的“立地”战略,深刻揭示了当前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这不仅仅是多学科专家在形式上坐在一起(MDT 1.0),或仅围绕指南开展工作(MDT 2.0),而是要求我们在“整合医学”的统览下,将各学科知识、技术、理念有机融合,形成最适合个体患者的“整体性”治疗方案(MDT 3.0)。

  对于脑胶质瘤这一高度复杂、异质性强且预后严峻的疾病而言,这种从“分散”到“整合”的范式转变,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它要求我们跳出单一科室的视角,以患者为中心,系统性地规划从诊断、治疗到康复、支持的全流程管理。

  二、前沿聚焦:药物治疗的“武器库”更新与精准化

  随后的专题报告环节,四位专家分别从外科治疗新进展、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及电场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我特别关注到药物治疗领域的飞速发展:

  超越传统:在替莫唑胺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专家们展示了更多化疗、靶向治疗的新证据与新选择。针对特定分子分型(如IDH突变、BRAF突变等)的靶向药物,正逐步从后线向前线推进,标志着脑胶质瘤治疗已进入“精准时代”。

  模式创新:肿瘤电场治疗的介绍令人印象深刻。这种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式,与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为复发或难治性胶质瘤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也拓宽了“整合治疗”的内涵——治疗手段不再局限于药物与手术,而是囊括了一切有益于患者的技术。

  研发动态:关于药物研发进展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巨大潜力,包括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免疫治疗策略(如CAR-T、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特定人群中的探索)等,预示着未来药物治疗的图景将更加多元化。

  三、全人关怀:支持治疗的基石作用与中医药智慧

  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将营养管理与中医药治疗提升到与核心抗肿瘤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探讨。专家们明确指出,科学规范的营养支持不仅是维持体能、耐受治疗的基础,更可能直接影响预后和生存质量。而中医药的介入,则体现了“扶正祛邪”的古老智慧在现代肿瘤治疗中的独特价值。这些都充分诠释了“HIM”理念中,关注患者生理、心理全方位需求的核心理念。

  四、药学赋能:从“供应保障”到“全程化管理”的角色升华

  最后围绕三大议题的讨论,尤其是“脑胶质瘤患者全流程治疗的药学服务”,引发了我的深刻共鸣。在新形势下,药学人员的角色早已超越传统的药品调配,更需要深入临床,为患者个体化服务和全程监护,深入解决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疑虑与问题。

  本次研讨会如同一场及时雨,不仅更新了我对脑胶质瘤药物治疗前沿知识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对肿瘤治疗的系统观和整合思维。樊代明院士在总结中的精彩致辞,更是激励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将CACA指南的精髓与“MDT to HIM”的理念真正“立地”于临床。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