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鱼静敏 | 从“保心”实践看整合医学的未来
2025-10-11 16:21

  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鱼静敏

  2025年10月10日,CACA前沿播对康小红教授团队发表于《The BMJ》的关于“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治疗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研究进行了解读。这项成果不仅揭示了个体化的临床安全问题,更像一束探照灯,照亮了肿瘤诊疗模式转型的必然路径——即从“以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整合医学。

  一、 问题的显现:肿瘤心脏病学将“保心”推向前台,彰显整合之需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EGFR-TKIs在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所带来的高血压、心肌损伤等心血管风险。这标志着一个关键转折点:随着癌症慢病化,治疗目标必须从单一的“攻击肿瘤”,升级为“控制肿瘤”与“维护机体功能”并重的双线作战。肿瘤心脏病学的兴起,正是对此需求最直接的响应。它警示我们,若只顾“抗癌”而忽视“保心”,便可能在局部胜利中面临全局风险。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肿瘤诊疗走向精细化与人性化的必然要求,也为整合医学的落地提供了首个着力点。

  二、 理念的落地:器官保护专委会构筑系统性防线,践行“以病人为中心”

  认识到“保心”之需后,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系统性行动?中国抗癌协会早已成立器官保护专委会,正是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它从根本上打破了“头痛医头”的专科壁垒,标志着肿瘤诊疗进入了“以病人整体为中心”的新时代。该专委会的使命,是将对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保护前置并贯穿于抗肿瘤治疗的全流程。这与BMJ研究揭示的问题内在统一:研究的发现指出了“保心”的具体战场,而专委会的成立则构建了协同作战的指挥系统。二者共同表明,我们正从意识到行动,系统性地构建“既追求疗效,更守护生命尊严”的临床新体系。

  三、 体系的升华:“抗瘤、控瘤、扶生”三手硬,定义整合医学新范式

  基于上述问题,樊代明院士提出的“整合医学”思想,最终具象化为可执行的“抗瘤、控瘤、扶生”三手抓,且三手都要硬的临床范式。这三者构成了一个稳固的“医疗三角”,缺一不可:

  强力“抗瘤”是根基:是取得胜利的根本手段,需以最有效的手段力求对肿瘤清除或压制。

  精准“控瘤”是智慧:是面对复杂战局的战略艺术,旨在通过精细管理,实现与肿瘤的长期共存,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系统“扶生”是灵魂: 是整合医学的精髓,其核心正是器官保护与功能维持。它要求我们将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置于决策的中心。BMJ研究正是对“扶生”这一手中“心脏保护”环节最有力的叩问与强化。

  最终,这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抗瘤”奠定了生存的底线,“控瘤”拓展了生命的长度,而“扶生”则守护了生命的质量与尊严。唯有三者协同,方能实现“活得更长,活得更好”的终极目标。

  本次前沿播如同一份生动的宣言,昭示着一个更加整合、更关注患者长期生命质量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从“保心”问题的发现,到器官保护系统的构建,再到“抗、控、扶”整合范式的确立,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晰且必然的演进逻辑。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积极拥抱这一变革,将整合医学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为守护患者的全周期健康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