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田祖宏 | 从拾穗者到破壁者:当肿瘤治疗遇上心脏守护——观CACA前沿播EGFR-TKIs心血管风险研究有感
2025-10-11 16:20

  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田祖宏

  在医学研究的广袤田野上,总有一些团队如同耐心的拾穗者,弯腰捡拾着被主流视野忽略的麦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小红教授团队正是这样的存在——他们非院士团队,也非来自一线城市顶尖医院,却将目光投向了EGFR-TKIs治疗中那些散落在门诊日常、被多数人视为“细枝末节”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最终在《英国医学杂志》绽放光芒,完成了从拾穗者到破壁者的华丽蜕变。

  这项研究的独特价值,首先在于其选题的勇气与智慧。在肿瘤研究竞相追逐“重磅突破”“颠覆性创新”的今天,一个地方医院的团队选择关注药物安全性这一“传统”领域,需要何等的定力?EGFR-TKIs的心血管毒性问题,如同散落在临床实践角落的珍珠,每位医生都曾瞥见其闪光,却少有人系统收集。康小红团队正是以其敏锐的临床洞察力,识别出这些被忽视的碎片化现象背后潜藏的体系性价值,在无人问津的赛道上笃定前行。

  从方法论上看,网状meta分析的选择更显其科研智慧。在没有条件开展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对已有研究数据的深度挖掘与整合,构建起证据的拼图。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研究策略,恰恰是资源有限的地方医院团队实现弯道超车的明智之选——不拼资源拼思路,不拼规模拼精度。

  这项研究的破壁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它打破了“只有顶尖机构才能产出顶级研究”的迷思,证明了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往往源自临床实践的真实土壤,而非仅仅依赖于先进的实验设备与充足的科研经费。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肿瘤治疗中“疗效至上”的单维思维,推动着肿瘤心脏病学这一交叉学科从概念走向实践,让“在延长生存时间的同时保障生活质量”的治疗理念真正落地。

  作为肿瘤基础研究工作者,我尤为赞叹这个团队对研究方向的精准把握。在基础研究领域,我们常常陷入追逐热点的困境,而他们却教会我们:真正的创新可能就隐藏在日常工作的细节中。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视为“背景噪音”的临床现象,或许正蕴含着突破性的科学问题。他们的成功启示我们,科研的价值不在于课题表面是否光鲜,而在于能否解决真实世界的临床需求。

  从新乡到伦敦,从地方医院到国际顶级期刊,这条路径本身就在述说着当代医学研究的另一种可能——坚持临床导向,坚守患者需求,即使没有耀眼的光环,也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康小红教授团队用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在科学的田野上,真正的破壁者往往是那些最懂得弯腰的拾穗人。

  当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愿意关注那些“不起眼”却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时,医学才能真正实现其“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初心。这或许正是这项研究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在通往精准医疗的道路上,每一个细微处的改善,都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