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科普宣传  >  科普活动
2025CACA全域科普行动(辽宁站)成功举办
2025-09-26 22:11

  2025年9月21日,由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委员会主办的“2025CACA东北整合肿瘤学大会科普专场暨2025CACA全域科普行动(辽宁站)”在辽宁沈阳成功举办。

  会议设置大咖论道、实践真知、圆桌讨论三大板块,旨在为广大医护工作者与媒体搭建联通的桥梁,交流分享整合肿瘤学科普经验,提升广大肿瘤科普工作者的科普能力,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图片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科普委员会执行主任田艳涛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丹波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裘燕飞教授等领导嘉宾莅临大会现场。

  01 三重使命绘蓝图 共谋科普必答题

  本次大会上,以别开生面的科普小品展演拉开帷幕,《弱不禁风——被误解的胰腺癌》和《哪吒之仙魔大战蝴蝶结》节目,将医学科普融入舞台艺术作品,妙趣横生。

图片
图片

  科普小品展演

  大会分会场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科普委员会执行主任田艳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肿瘤防治正从“以治疗为中心”加速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科普是筑牢肿瘤防控第一道防线的核心。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肩负引领科学防癌、清朗伪科学谣言、陪伴全民健康全程管理等重任。希望以本次大会为起点,汇聚科普力量,推动“以科普促健康、以整合谋未来”的时代浪潮,让科学防癌理念在辽沈大地及全国生根发芽。

图片

  田艳涛教授致开幕辞

  大会分会场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丹波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感谢田艳涛主任将全域科普行动(辽宁站)落地沈阳,认为这是对辽宁肿瘤防治工作的极大鼓励与信任。

  她强调,中国抗癌协会将科普放在十分重要地位。对于医学从业者而言,科普不是“自娱自乐”,而是要用患者听得懂的语言传递专业知识,是展示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希望本次大会能够搭建起一个开放、融合、互鉴的平台。汇聚智慧、激发创新,真正把科普做成一项有温度、有力量、有回响的事业。

图片

  王丹波教授致开幕辞

  本环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泉教授主持

图片

  徐泉教授主持开幕式

  02 大咖论道  三大话题叙科普

  在大咖论道环节,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科普委员会执行主任田艳涛教授带来了《如何写出畅销科普书》。田艳涛教授结合自己创作《胃,你好吗?》的宝贵经验,指出医生做科普工作十分重要,自己的核心工作,就是把《CACA指南》创作成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谈及科普,田艳涛教授表示患者教育和大众科普在目标受众、科普内容、形式、目的和反馈互动方面有较大的差异,需要将患者教育转向大众科普;田艳涛教授还分享了撰写医学科普文章时寻找合适选题的四大技巧;最后,总结了临床科研与科普的双向赋能、互惠互利。

图片

  田艳涛教授《如何写出畅销科普书》

  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分享了《宫颈癌一二级预防的烦恼》。王丹波教授指出,宫颈癌作为女性生殖道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可防可筛,但我国宫颈癌筛查存在地区间筛查情况不均衡的现状。重点指出宫颈癌疫苗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当前人工智能对阴道镜检查带来强大助力。

图片

  王丹波教授分享《宫颈癌一二级预防的烦恼》

  浙江省肿瘤医院裘燕飞教授带来《“浙里防癌”科普品牌创建及推广》。裘教授首先介绍了浙江省肿瘤医院及“浙里防癌”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团队的创建源于服务国家健康战略、回应社会迫切需求、履行公共卫生使命,也是AI背景下应对科普需求与挑战的必然之举。表示其品牌始于2022年中国肿瘤学大会,并不断拓宽科普新路径,科普品牌起到了提升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和癌症筛查参与率的极佳效果,将不断提升科普业绩。

图片

  裘燕飞教授《“浙里防癌”科普品牌创建及推广》

  随后在现场答疑环节,大会为观众朋友们提供了与嘉宾交流提问的宝贵机会,并倾情献上田艳涛教授科普图书《胃,你好吗?》。

  本环节由浙江省肿瘤医院杜灵彬教授主持。

图片

  杜灵彬教授主持大咖论道

  03 实践真知 四维度切入科普

  在实践真知环节中,中国科普研究所王大鹏教授首先分享《对科普的思考及科普方法浅见》。王教授指出,了解自己的受众、讲好科学故事、明确自己的目标是做好科普的三大关键。科普中应该做到大众化、去术语化。同时要善用“三的法则”,注重颜值、言值和研值。打比方、举例子、营造画面感,也是科普的实用技巧。

图片

  王大鹏教授《对科普的思考及科普方法浅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秀琴教授带来《以科学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医患信任——临床医生科普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李教授分享了医疗现状和医患矛盾的根源,认为当今医疗是专业技术顶尖发展的结果,同情和关爱是医疗的本源;分享了与患者沟通的道与术,指出从信任到声誉,是个人IP水到渠成的关键;并建议善用数字工具为我们的常规工作赋能。

图片

  李秀琴教授《以科学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医患信任——临床医生科普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西安市红会医院王凯教授分享了《如何在“科”的同时做好“普”》。王教授指出,深度与易懂、速度与准确、流量与质量的矛盾阻碍有效科普。科与普的关系在于科是根基,普是手段;平衡二者需要做到内容既准确又易懂。关于未来,智能化科普升级、体系化生态建设和构建三级科普网络是未来的三大趋势。希望科普不是宣传副业,而是临床治疗的延伸。

图片

  王凯教授《如何在“科”的同时做好“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高亦博教授带来了《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科研人看肿瘤学科普》。高教授指出,当前我国依托肿瘤临床大数据研究项目立项正走向从辅助到自主、从数据到智慧、从孤岛到互联、结构化与标准化、从纸质到电子的几大趋势。癌症筛查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医疗数据信息化的重要体现。结构化、标准化的数据内容采集规范则是医疗数据数字化的特征。在肿瘤大数据智能化探索中,可以得出以下启示——注重数据安全与数据规范、避免IT思维惯性、避免关注虚假需求和过度承诺、注重复合型人才。

图片

  高亦博教授《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科研人看肿瘤学科普》

  本环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泉教授主持

图片

  徐泉教授主持实践真知

  04 圆桌讨论 共话科普融合力及未来策

  在圆桌讨论环节,四位大咖嘉宾,带来了关于医学科普的新观点、新智慧。本场大会圆桌讨论主题为,肿瘤科普的“融合之力”与“未来之策”。

图片

  沈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辽宁省优秀专家李晨阳教授表示,科普力量助推了沈阳市妇幼保健院三大公共卫生职能的实现;融合之力在妇科肿瘤防治方面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网红科普医生需要规范和正确的引导。

  辽宁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三病区主任刘宏伟教授指出漫画的形式有助于提升科普作品的“颜值”,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防患未然话肿瘤》创作中不断寻找画家的过程,正是不断贴近受众生活、促使作品更加喜闻乐见的过程。

  科普中国网许昆仑老师表示深化优质内容的供给、拓展传播渠道矩阵、完善科普服务生态,是当前科普中国的三大重点方向。

  百度智能云医疗行业总经理李宁老师认为,AI能够为医学科普带来更多选择,能够为医学科普带来更好的呈现形式,AI还能够为医学科普提供更精准的用户。

  本环节由辽宁省肿瘤医院张晶教授主持

图片

  张晶教授主持圆桌讨论

  05 全域科普  科普永远在路上

  在本次大会总结致辞中,王丹波教授指出,借助此次大会的东风,我国肿瘤科普的队伍逐渐壮大,更多重视百姓健康的优秀专家、媒体工作者不断涌现,并加入到肿瘤科普的行列。

图片

  王丹波教授为本次大会作总结

  在樊代明院士“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理念的指引下,中国抗癌协会将继续构筑平台,凝聚专家、媒体、社会力量,让全国肿瘤科普事业更加“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以实际行动助力我国健康事业不断发展!

图片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