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刘芬玲
2025年9月24日,“CACA青年先锋”系列活动第三期,暨“肿瘤代谢相关生物学分型研究进展”在线上举行,此次会议邀请到了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作为特约嘉宾为大会致辞和会议总结,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卢瑗瑗教授和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通教授作为会议主持,会议最终在线观看人数超663万人次。
“CACA青年先锋”栏目,旨在加速青年人才的成长速度,形成"临床问题驱动科研创新,科研成果反哺临床实践"的良性循环,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注入强劲的青春动能。本次会议历时三个多小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究所卜鹏程研究员、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江鹏研究员、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研究员和浙江大学医学院许大千研究员分别就肠癌进展的代谢调控及干预策略、肿瘤与炎症中的尿素循环重塑、代谢组学与肿瘤代谢重塑研究和肿瘤代谢分子网络的时空调控展开了报告,多位专家教授就报告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肿瘤代谢重编程,作为癌症的核心标志之一,早已超越了经典的“Warburg效应”范畴,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复杂性的前沿领域。过去的研究侧重于揭示肿瘤细胞代谢的普遍共性,而近年来的研究范式正发生深刻转变:从对代谢现象的共性描述,转向对肿瘤代谢异质性的精准解析,即进行代谢相关的生物学分型。这一转变的核心目标是超越传统的组织学分型,依据肿瘤细胞独特的代谢依赖性对其进行重新分类,从而为开发精准的代谢干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驱动代谢分型研究蓬勃发展的动力源于临床与科学上的深层需求。首先,肿瘤的高度异质性决定了其代谢特征的多样性。即使组织学类型相同、驱动基因突变一致的肿瘤,其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具体利用方式也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直接导致了治疗反应的千差万别。其次,代谢重编程是肿瘤耐药的关键机制。理解不同亚型的代谢适应性变化,有望破解化疗、靶向治疗乃至免疫治疗的耐药难题。最后,代谢分型旨在发现新的、可成药的靶点。通过识别特定亚型所独有的“代谢软肋”,可以为开发精准靶向药物提供全新的方向。
更重要的进展来源于多组学整合分析。利用转录组、代谢组等大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人员能够在多种实体瘤中系统性地鉴定出前所未有的代谢亚型。这些亚型不仅揭示了复杂的代谢网络互作,还常常与已知的分子分型、驱动基因突变和肿瘤微环境特征相关联,提供了更全面的生物学见解。
肿瘤代谢分型研究标志着我们对其认知正从“一刀切”走向“量体裁衣”。通过深入解析肿瘤的代谢异质性,并将其转化为可指导临床的分型系统,有望最终实现针对患者特定代谢弱点进行精准打击的愿景,开启肿瘤代谢治疗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