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刘丹
昨晚有幸聆听了题为《CACA青年先锋第三期——肿瘤代谢相关生物学分型研究进展》的学术论坛。本次论坛并未局限于深奥的分子机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肿瘤患者全身性的“代谢战场”,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肿瘤治疗,必须超越局部病灶的清除,正视并干预由肿瘤引发的那场席卷全身的“代谢风暴”。这场风暴的破坏力,深刻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与生存质量,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一、深刻认知:肿瘤代谢失衡的破坏性本质
患者极度的消瘦、乏力,并非简单的“吃不进”或“营养不足”,其背后是一场机体代谢程序被肿瘤“劫持”后发生的根本性失衡。核心特征在于分解代谢远远大于合成代谢。人体好比一个精密的工厂,正常情况下分解与合成动态平衡。但肿瘤如同一个“贪婪的强盗”,它不仅疯狂掠夺营养,更强行命令工厂加速分解自身的“仓库”(如肌肉、脂肪)来供养自己,而建设自身、修复组织的“生产线”(合成代谢)却几近停工。当这种失控的分解速度超过了机体排泄或再利用有害产物的能力,抑或是全身调节代谢的“指挥系统”陷入紊乱时,大量的代谢废物堆积,便会进一步毒害器官功能,形成“代谢危象”的恶性循环。这最终会严重削弱患者耐受手术、放化疗等积极治疗的能力,甚至直接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代谢失衡不仅是症状,更是推动病情恶化的重要驱动力。
二、思维升华:从孤立机制到整体系统调控观
我们曾经或许过于执着于寻找某个关键的代谢酶或信号通路,希望能一箭中的。然而,肿瘤代谢紊乱是一个典型的系统性疾病,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细胞内合成分解酶系统四大网络协同失常的结果。例如,肿瘤带来的心理压力(神经系统)会通过应激激素影响内分泌;持续存在的肿瘤相关炎症(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细胞因子,直接干扰全身代谢;而代谢产物的异常又会反作用于神经和免疫系统。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反馈网络。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临床思维必须实现从“分析”到“整合”的飞跃。任何单一的干预措施,若不能考虑到整个网络的联动效应,其效果都可能大打折扣甚至被抵消。
三、实践方向:逆转代谢失衡的整合治疗策略
治疗目标必须从“单纯杀瘤”转向“扶正与祛邪并举”,即积极逆转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这其中,心理、营养、运动或许构成了三大不可或缺的支柱。心理调节(治“神”):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疏导,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有助于恢复神经系统功能的平衡,从而从源头上切断“情绪应激-代谢紊乱”的恶性循环。这是重建代谢平衡的“土壤”。营养调节(治“本”): 新时代的肿瘤营养支持绝非“鸡汤挂面”那么简单,而是精准的“代谢调节治疗”。我们研究目的是不仅能直接为合成代谢提供“优质原料”,还能起到抗炎、调节免疫的间接作用,从物质基础上对抗分解。运动调节(治“能”): 在安全前提下,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尤其是抗阻训练)堪称一剂“良药”。它能有效增强机体代谢能力,消耗有害产物,更是最强效的天然“合成代谢刺激剂”,能直接对抗肌肉流失,改善身体机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这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这一核心网络,形成一套强大的“组合拳”,旨在从系统层面重塑患者的代谢稳态。
此次CACA青年先锋论坛让我深刻认识到,肿瘤代谢管理是关乎患者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的关键战场。未来的肿瘤治疗,必将走向更加人性化、系统化和多学科协作的模式。作为一名基础医学的学习者,我呼吁并期待,这种强调整体代谢调控的先进理念能更快地渗透到临床实践中,让我们的治疗不仅能更有效地“祛邪”,也能更智慧地“扶正”,最终真正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伟大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