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李晶 | 解码肿瘤代谢分型: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探索之旅——CACA青年先锋论坛“肿瘤代谢相关生物学分型研究进展”观后感
2025-09-26 12:01

  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李晶

  在2025年9月24日的CACA青年先锋论坛上,樊代明院士的开场致辞为这场学术盛宴奠定了高屋建瓴的基调,他强调“肿瘤代谢既包括某一个细胞的代谢或者细胞周围生态的代谢,更重要的是全身的代谢,全身的代谢一定会影响所有的细胞和分子”,瞬间使我感受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价值与临床意义。

  在第二环节,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江鹏研究员的“肿瘤与炎症中的尿素循环重塑”报告为我打开了代谢研究的新视野。他揭示肿瘤细胞如何“劫持”尿素循环,通过上调精氨酸酶1消耗微环境中的精氨酸,既满足自身代谢需求,又抑制免疫细胞功能,这种“代谢寄生”现象刷新了我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认知。报告中展示的小分子抑制剂通过阻断尿素循环关键酶,可同时恢复免疫细胞活性并抑制肿瘤生长,这种“一石二鸟”的治疗策略让我看到了代谢干预的巨大潜力。华东师范大学李磊研究员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晗教授的思辩环节,聚焦“尿素循环干预的临床转化可行性”,李磊研究员从基础机制出发强调其理论价值,罗晗教授则结合临床数据指出“患者个体代谢差异可能影响疗效”,他们的讨论让我清晰看到,科研工作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转化过程中,需要跨越基础机制、药物研发、临床验证等多重关卡。

  在直播最后最后,浙江大学医学院许大千研究员的“肿瘤代谢分子网络的时空调控”报告,将研究视角提升到时空维度,他展示的动态代谢图谱让我直观理解了肿瘤微环境中代谢异质性的形成机制——肿瘤细胞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微环境区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代谢表型。这种“代谢可塑性”解释了为何某些靶向药物会出现耐药现象。报告中提出的“代谢动态分型”概念,即根据肿瘤发展阶段调整治疗策略,为克服耐药提供了全新方向。任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与王子琦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思辩围绕“时空调控研究的临床意义”展开,任玉教授强调其在耐药机制研究中的价值,王子琦教授则关注其对放疗联合代谢治疗的指导作用,他们的讨论让我明白,只有深入理解肿瘤代谢的动态变化,才能真正实现精准干预。

  整场论坛在樊代明院士的总结中落下帷幕,他指出“代谢必须从全身考虑”的关键”。作为一名医学生,这场论坛不仅让我系统了解了肿瘤代谢分型的研究进展,更让我看到了卜鹏程、江鹏、胡泽平、许大千等专家在各自领域深耕的执着与智慧。从肠癌代谢的细致解析,到尿素循环的创新发现,从代谢组学的技术突破,到时空代谢的前沿探索,每一位讲者都在用自己的研究为肿瘤精准治疗铺路。

  未来,我也希望能在医学道路上保持这份对前沿领域的探索热情,将论坛中学习到的代谢分型理念融入专业学习中,尤其关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点。我相信,随着肿瘤代谢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基于代谢特征的生物学分型终将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个体化治疗的希望,而这也将是我们医学人共同的心愿。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