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协会动态  >  协会动态
“糖盾”通用型CAR-T:血液肿瘤治疗新突破——CACA前沿播第27期成功举办
2025-09-24 22:44
图片

  9月2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CACA前沿播第27期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期聚焦细胞免疫治疗领域重大突破,北京大学/昌平国家实验室魏文胜教授团队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韩为东教授团队,分享了其发表于Cell的重磅研究成果: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敲除SPPL3基因,构建具有“糖盾”保护的新型通用型CAR-T细胞,解决了异体CAR-T的免疫排斥难题,为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提供了低成本、可及性更高的治疗新选择。

图片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上海科技大学王皞鹏教授,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张毅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林欣教授等出席会议并点评。会议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聂勇战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梁爱斌教授先后主持。

图片

  聂勇战教授主持会议

图片

  梁爱斌教授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通过中国抗癌协会APP、中国医学论坛报、医师报、大专家等32家媒体平台直播,线上累计超641万人次观看。

  理事长致辞

图片

  樊代明院士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在开场致辞中指出,2025 年以来,中国学者已在国际 10 本肿瘤领域顶刊发表 27 篇原创成果,彰显中国肿瘤研究的硬核实力。他介绍,CACA 系列学术活动已形成全球辐射矩阵:9 月 20-21 日在沈阳召开的东北区域整合肿瘤学大会开幕式线上观看达 1920 万人次;国际峰会已覆盖 60 余个国家、惠及超 3.8 亿人次,CACA 指南以 16 种语言推广至 150 余个国家;CACA 前沿播已排期至 11 月,下个月还将推出新乡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团队的顶刊成果。樊代明院士强调,本期通用型 CAR-T 研究是 “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 的典范,既解决临床痛点,又彰显中国智慧,为全球细胞治疗发展提供新范式。

  背景介绍及概念

图片

  刘洋教授作报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洋教授系统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核心概念。当前临床应用的自体 CAR-T 存在三大局限:制备周期长达 1-4 周,难以满足急诊需求;患者自身细胞质量差异导致 3%-20% 制备失败率;单次治疗成本甚至可以高达百万以上,临床普及受限。通用型 CAR-T 虽能突破上述局限,却面临 “免疫排斥” 核心瓶颈 —— 异体 T 细胞易被患者 T 细胞、NK 细胞攻击,存续时间短,直接影响疗效。团队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获得关键启发:发现肿瘤细胞通过 SPPL3 基因调控糖脂代谢,在表面形成 “糖盾”,阻断免疫细胞识别。基于此,团队提出 “肿瘤仿生学” 理念:通过敲除T细胞的SPPL3基因,使其表面形成类似 “糖盾”,既逃避宿主免疫攻击,又保留 CAR-T 的肿瘤杀伤功能,为通用型 CAR-T 研发开辟全新路径。

图片

  王皞鹏教授点评

  上海科技大学王皞鹏教授指出,通用型 CAR-T 是 CAR-T 技术普及的 “关键钥匙”,其成本可从百万元降至十万元以下,能惠及更多普通患者;研究最精妙之处在于 “向肿瘤学习”—— 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汲取灵感,用 “糖盾” 解决免疫排斥,既规避传统基因敲除的副作用,又体现整合医学 “以疾病机制为导向” 的核心思想,为细胞治疗研发提供新范式。

图片

  张毅教授点评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张毅教授强调,当前 CAR-T 虽获批十余种,但临床普及度极低,核心瓶颈是成本与可及性;本研究通过 “糖盾” 技术突破传统改造缺陷,其 “单基因编辑、保留 TCR” 的设计,既保证疗效又降低毒性,为未来 CAR-T “普惠化” 奠定基础;期待该技术进一步拓展至实体瘤领域,解决更多临床未满足需求。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图片

  拉毛切忠博士作报告

  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拉毛切忠博士分享了靶点发现与临床前验证成果。团队通过三条平行 CRISPR 筛选策略(抗 T 细胞攻击、抗 NK 细胞杀伤、抗自激活死亡),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共同锁定关键基因 SPPL3。实验证实:敲除 SPPL3 可使 T 细胞表面糖基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 “糖盾”—— 既能降低 HLA表面可及性以逃避 T 细胞识别,又能调节 NK 细胞配体的暴露以抵抗 NK 杀伤,同时增强对自激活死亡的耐受性;更重要的是,SPPL3 敲除不影响 CAR 分子的糖基修饰与肿瘤杀伤功能,体外、体内实验均证实其抗肿瘤活性与对照组一致。

图片

  施锦红博士作报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施锦红博士展示了临床验证数据进一步证实其价值。一期临床试验纳入 9 例复发难治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位四线治疗史,无自体 CAR-T 制备条件):首先采用 “TCR+SPPL3 双敲除” 通用型 CAR-T 治疗,客观缓解率(ORR)达 100%,完全缓解(CR)率 66.7%;后续优化的 “SPPL3 单敲除、保留 TCR” 方案,使 CAR-T 在患者体内存续超 6 个月,且无 1 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仅 2 例出现轻微皮疹,经短期干预后自限缓解。进一步检测显示,治疗后9天及124 天,CAR-T 细胞表面糖基化状态持续稳定,确保其长期抵抗宿主免疫攻击的能力。

图片

  钱文斌教授点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指出,当前自体 CAR-T 仅能覆盖少数复发难治血液肿瘤患者,而本研究通过 “糖盾” 技术解决了通用型 CAR-T 的 “毒性与存续” 难题 —— 临床数据显示,其疗效媲美自体 CAR-T,且成本更低、制备更快,能填补临床刚需;未来通过多中心验证与产业化推进,有望让更多患者用得起、用得上 CAR-T 治疗,推动细胞治疗从 “小众疗法” 走向 “大众选择”。

图片

  林欣教授点评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林欣教授强调,该研究不仅是 CAR-T 领域的突破,更是免疫学理论的重大创新 —— 首次证实糖基化可调控免疫细胞间的识别,为 “免疫排斥” 提供全新解决方案;这一机制可延伸至移植免疫领域,为器官移植抗排斥治疗开辟新方向;同时,研究由中国学者主导,从基础筛选到临床验证全链条自主完成,彰显中国在细胞治疗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

  未来发展

图片

  韩为东教授作报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韩为东教授阐述了未来研究方向。团队将重点推进几方面工作:一是扩展适应症,针对成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天津血研所等机构验证疗效;二是拓展细胞类型,探索“糖盾”技术在CAR-NK、Treg细胞中的应用,推动通用型细胞治疗多样化;三是探索实体瘤领域,通过替换CD19靶点,尝试将“糖盾”CAR-T用于实体瘤治疗;四是深化机制研究,探索糖基化调控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中的潜力,推动技术跨领域应用。

  理事长总结

图片

  樊代明院士总结

  樊代明院士在总结中结合自身 30 余年糖基化研究经历,高度肯定该研究的里程碑意义。他指出,过去学界对糖基化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关注不足,而本研究将糖基化与细胞治疗结合,首次证实 “糖盾” 可调控免疫排斥,既解决临床痛点,又拓展了免疫学研究边界,是 “从基础到临床” 的典范。

  樊代明院士强调,肿瘤治疗已从 “单纯控瘤” 转向 “整合保人”,该研究通过 “糖盾” 保护 T 细胞,既精准杀伤肿瘤,又保留宿主免疫功能,完全契合 CACA 整合肿瘤学理念;中国学者在 CAR-T 领域的这一突破,不仅改写国际细胞治疗格局,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肿瘤研究 “原创性、引领性” 的实力。他强调 CACA 前沿播的使命,就是让此类原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让 “中国方案” 惠及全球患者。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