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由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肝癌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药学委员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合成生物医药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承办的“MDT to HIM(第9期):肝癌整合治疗统览下药物治疗研讨会”成功召开。会议聚焦肝癌多学科整合诊疗与系统性药物治疗的前沿进展,围绕外科、内科治疗策略、全程康复管理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吸引众多专家学者在线参与,实时在线观看总人数达655.35万人次。
会议在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肝癌委员会执行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药物治疗需在整合医学的理念统览下,统筹多方面资源与手段,构建覆盖“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十大关键方面的全周期健康照护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个性化和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樊代明院士致辞
孙惠川教授主持
01 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分别由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药学委员会执行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董梅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副主委、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周伟平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副主委、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谭广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钟莉娉教授主持。
主持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成教授对《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外科治疗》部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解读,从肝切除术适应证、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策略完善到肝移植术围手术期治疗的改进等多个维度,全面梳理了当前外科治疗的核心要点与临床实践规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鹏教授围绕晚期肝癌局部介入治疗的科学依据与临床实践策略展开分享,通过结合最新研究数据和典型病例,深入探讨了介入治疗在晚期肝癌综合管理中的定位与应用策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岚教授以指南更新为线索,全面梳理了肝癌系统治疗模式的发展路径与方向变化,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到联合策略的演进,系统阐释了当前治疗格局的转型与未来趋势。
黄成教授
王鹏教授
张岚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肝胆肿瘤整合护理专委会主委、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中英教授分享了肝癌靶向及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管理路径,指出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不良反应管理,其中护理团队在不良反应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不良反应评估、诊治、健康教育、延续护理等环节;中国抗癌协会肝脏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委、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红梅教授在探讨肝癌患者的整合康复与症状管理时指出,我国肝癌人群的特殊性决定了康复环节需得到更多重视。肝癌康复应以“整合”为核心指导思想,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式系统推进,具体应涵盖疾病随访、抗病毒治疗、营养支持、运动康复及生活辅导等多维度干预。
黄中英教授
张红梅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肝癌专委会副主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夏丽敏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取得的一项原创性成果。该研究深入探索了抑制性免疫细胞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解析了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功能特性及其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基于上述发现,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100A9中和阻断抗体,为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潜在新策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宏教授在以“肝癌新辅助治疗药物与策略进展”为题的报告中指出,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有望突破阻碍肝癌生存率提高的两大瓶颈,即手术切除率低和术后复发率高。转化治疗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手术切除机会,而新辅助/辅助治疗的推进则可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夏丽敏教授
赵宏教授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多个议题展开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思维碰撞,为肝癌的规范化诊疗和个体化策略选择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肝癌委员会执行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整合防筛专委会主委、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向邦德教授,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器官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宁宁教授,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肝癌专委会主委、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曾普华教授分别从个体化治疗策略、药物毒副作用的“减法”管理、肝脏功能保护、门静脉高压合并肝癌的综合处理以及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独特作用等角度,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肝癌治疗应坚持以整合医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多学科整合,将不同治疗手段和理念有机融合,在提升疗效的同时努力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交流讨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蒋涵羽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纪元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肝胆肿瘤整合护理专委会副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俞静娴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肝胆肿瘤整合护理专委会副主委、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沙丽艳教授分别从影像学与人工智能融合辅助肝癌精准诊疗决策、病理学生物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护理全程一体化管理模式构建、患者教育及依从性提升等多元视角,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专家们强调,肝癌的诊疗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多学科整合技术手段与管理路径,从而推动诊疗决策更加精准化、全程管理更加系统化,最终实现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双重提升。
交流讨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广雨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郭卉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杨连粤教授分别从多学科诊疗在肝癌全程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不同治疗阶段药物应用的差异化目标、深入理解药物作用机制与临床特点以及精准用药策略等角度,进行了系统阐述与深度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肝癌治疗应注重以患者个体情况为出发点,并强化多学科整合与个体化策略的结合。
交流讨论
02 会议总结
樊代明院士深刻指出,碎片化、分散化的治疗模式往往难以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甚至可能因缺乏统筹而引发过度诊断与过度治疗。为此,亟须通过“MDT to HIM”的模式,推动不同治疗手段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最优且个体化的整合诊治效果。与此同时,应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推动肿瘤治疗理念从“抗癌”逐渐转向“控瘤”,并最终落实到“保人”,更加注重器官功能保护与预康复管理。最后,樊代明院士进一步以“3 ALL”策略对本次会议作出高度概括:一是“All For Cancer”,即打破专业壁垒,通过“MDT to HIM”实现诊疗资源的有机整合,避免单科诊疗的局限性,系统提升肿瘤治疗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二是“For All Cancer”,即对肿瘤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量,综合考虑肿瘤的多样性特点,让更多患者能够从现有治疗手段中获益;三是“For Cancer All”,即着眼于肿瘤全程管理,贯穿“防、筛、诊、治、康”五大环节,注重治疗连续性和生存质量,实现对患者的全程呵护与个体化关怀。
樊代明院士
会议合影
本次系列会议旨在深入解读、系统拓展和精准细化CACA指南,全面推进MDT to HIM理念的落地实施,重点规范基层医生临床用药路径,提升合理用药水平,推动临床实践的规范化与创新性发展。
10月20日将举办“MDT to HIM(第10期)——脑胶质瘤整合治疗统览下药物治疗研讨会”,诚邀全国同道积极参与,共同为肿瘤药物治疗的规范化、精准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药学委员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