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膀胱癌专委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共同承办的“2025CACA全域科普行动(贵州站)暨中国抗癌协会党建强会特色活动”在贵州顺利举行。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赵勇,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龙奉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潘灵辉教授,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执行所长徐波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主任竺晓凡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主任武爱文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癌防办主任乔良教授等国内肿瘤防治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话肿瘤防治新路径,推动科普知识落地贵州。活动由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外科主任唐开发教授主持。
本次活动既是中国抗癌协会积极响应国家“全国科普月”号召、落实肿瘤防治全域科普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协会以“党建带会建、党建促科普”为抓手,引领学科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的具体行动,为贵州肿瘤防治工作注入专业力量。
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龙奉玺在致辞中指出,肿瘤疾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我国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呈上升趋势,而贵州作为西部地区省份,在肿瘤防治资源配置、公众健康意识普及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防治任务尤为艰巨。“中国抗癌协会制定的CACA指南,始终立足中国人群发病特征,深度融入本土临床研究成果,既具备原创学术特色,又拥有国际影响力。”龙奉玺强调,此次CACA全域科普行动落地贵州,不仅将前沿的肿瘤防治理念与技术带到当地,更能助力完善贵州肿瘤防治体系;同时,活动邀请全国肿瘤防治领域精英专家带来学术盛宴,且以党建强会特色活动为载体,坚持“党建带会建”理念,以党建引领科普工作走深走实,最终让贵州百姓直接受益。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赵勇详细阐述了协会的核心工作方向。他表示,协会始终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理念,创新提出“四全”(全科—全程—全人—全息)的防治方针。“肿瘤防治,科普先行。”赵勇介绍,中国抗癌协会自1994年首创“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来,已陆续打造“肿瘤全域科普行动”“逢生”患者关爱项目、“科普训练营”医生培育计划、“CACA读书会”学术科普平台等系列品牌活动,核心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知晓率80%以上。“科普不仅是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关键,也是医生个人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能助力医患构建共同抗癌的信任桥梁。”赵勇补充,本次贵州站活动是“全国科普月,CACA在行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各方携手推动肿瘤科普惠及更多地区。
报告环节,各位专家围绕肿瘤防治热点领域带来深度解读: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潘灵辉教授以《涵养卓越“家”文化铸就学科新高地—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为题,分享医院通过文化建设凝聚团队、提升学科竞争力的实践经验;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徐波教授聚焦《大模型时代的智能肿瘤学》,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创新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竺晓凡教授以《脐带血我们还有多少未知?》为主题,深入解析脐带血在儿童血液病治疗中的价值与研究方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武爱文教授结合临床实践,讲解《胃肠道肿瘤诊治的全程管理模式》,强调规范化诊疗对提升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性;四川省肿瘤医院乔良教授则以《癌症能预防吗?》为切入点,用通俗语言普及癌症预防的关键措施,强化公众“早防早治”意识。
学术分享结束后,多位专家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深入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儿童血液病等相应临床科室开展带教查房。通过疑难病例共同研讨、个体化诊疗方案优化指导、关键技术操作现场示范等精准化形式,将国内前沿的临床诊疗经验与系统化诊疗思路,直接传递至当地一线医护人员,切实助力提升贵州本土肿瘤诊疗的规范化、精准化水平,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到基层。此外,中国抗癌协会还向当地医务工作代表赠送肿瘤防治科普图书,为基层医护搭建科普知识学习平台,推动肿瘤防治科普理念从“专家层面”向“临床一线层面”延伸。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中国抗癌协会落实党建工作与科普任务的深度融合,更是全国肿瘤防治领域专家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的具体体现。未来,随着CACA全域科普行动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推动贵州肿瘤防治体系完善、公众健康意识提升,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肿瘤防治目标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