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医院肿瘤血液科 余敏
今天参加了第26期《CACA前沿播》“基于深度学习模型优化II期结直肠癌风险分层与辅助治疗决策”的线上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体会到了技术突破对临床实践的革新意义,也引发了我对精准肿瘤治疗落地路径的深度思考。
在临床工作中,II期结直肠癌的风险分层始终是决策难点。传统分期依赖病理特征(如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检出数、血管神经侵犯等),但存在主观性强、预测效能有限的问题——部分低危患者可能因过度评估接受不必要的辅助化疗,承受毒副作用与经济负担;而少数高危患者又可能因评估不足错失治疗时机。此次前沿内容中,深度学习模型通过整合多维度数据,实现了对肿瘤生物学行为更精准的量化评估,其风险分层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传统方法显著提升,这为解决“治疗不足”与“治疗过度”的矛盾提供了新方案。
从临床应用角度看,该模型的价值不仅在于优化决策,更在于推动“个体化治疗”理念的落地。例如,模型可通过挖掘病理图像中肉眼难以识别的细微特征,识别出传统标准下被判定为“低危”但实际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进而指导其接受辅助治疗;同时也能筛选出真正低危的患者,避免过度医疗。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分层,与临床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原则高度契合,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缩小临床指南与个体差异差距”中的潜力。
此次学习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肿瘤治疗的进步需“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既要主动学习前沿技术,理解其核心逻辑与应用边界,也要在临床中积累真实世界数据,为模型的优化迭代提供反馈,最终实现“技术服务于患者”的根本目标。未来,期待能有更多经过临床验证的深度学习工具落地,助力II期结直肠癌乃至更多肿瘤的精准治疗,让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生存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