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CACA前沿播第25期——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HIO)英文期刊:宫颈癌专题文章解读在线上成功举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仲秋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卢淮武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佟锐教授分别介绍了发表在HIO英文期刊的宫颈癌整合诊治指南、综述、原创论著。会议汇聚了国内顶级专家进行深度分享与点评。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洲肿瘤学会主席、世界整合肿瘤学会会长、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英文期刊主编樊代明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琦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朱滔教授等出席会议并参与点评讨论。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英文期刊执行副主编王瑛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共同主持。
王瑛教授主持会议
王丹波教授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APP、视频号、医悦汇、良医会等32家媒体平台参与直播报道,线上观看人次突破953万。
会议开始,王瑛教授介绍了中国抗癌协会与Springer Nature合作创办的英文学术期刊HIO,概述了HIO期刊的发展现状与取得的重要进展,并诚邀各位同道携手共进,继续支持期刊发展,共同推动HIO成为中国肿瘤学界迈向国际的重要学术平台。
樊代明理事长致辞
樊代明理事长在致辞中强调,CACA前沿播是中国抗癌协会精心打造的肿瘤前沿科技成果交流平台。本期聚焦宫颈癌专题,尤其是HIO期刊所发表的指南和研究,既代表国际水平,更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整合医学理念,是实现从“抗癌”到“控瘤”再到“保人”战略转变的重要实践。
林仲秋教授解读《CACA外阴癌整合诊治指南》
林教授系统介绍了外阴癌的流行病学特征、HPV关联性、分型与分期,强调“防-筛-诊-治-康”全程整合管理。重点解读手术个体化(如保留器官功能)、前哨淋巴结技术应用、放疗与免疫治疗结合等核心内容,突出CACA指南结合国际标准与中国临床实际的特色。
周琦教授点评
周琦教授赞赏指南立足中国实践、融入整合医学理念,突出外阴癌可防可治。建议加强妇科医生在日常检查中对可疑外阴病变的警觉性,重视女性健康,通过有效的预防手段降低外阴癌的发病。
马丁院士点评
马丁院士指出,外阴癌虽罕见但易漏诊,应重视老年群体和HPV疫苗接种的一级预防。肯定指南对手术精细化、腔镜技术与多学科协作的推进,并强调功能保护与康复的重要性。
卢淮武教授解读《抗体偶联药物(ADC)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卢教授梳理ADC药物发展历程及作用机制,重点介绍TV靶向组织因子和MIRV靶向叶酸受体α在宫颈癌、卵巢癌中的应用研究,展示其优于传统化疗的疗效数据。同时结合实际病例,分析不良反应如眼毒性、骨髓抑制等的多学科管理策略。
吴小华教授点评
吴小华教授高度认可ADC药物的精准治疗价值,称其实现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到“精准打击”的跨越。建议推进ADC与免疫、靶向联合治疗研究,并呼吁开展中国自主ADC创新药临床试验,发出更多“中国声音”。
佟锐教授解读《不同剂量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PEG-rhG-CSF )用于预防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佟教授汇报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长效升白药(尤其是低剂量50μg/kg)可显著降低3–4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减少放疗中断,且不增加总医疗费用,提示低剂量方案更具成本效益和临床可行性。
朱滔教授点评
朱滔教授肯定了该研究聚焦临床真实问题,设计严谨、指标全面,为同步放化疗中骨髓抑制预防提供高级别证据。建议下一步开展多中心双盲研究,并拓展到其他癌种,深化剂量优化探索。
樊代明理事长总结
最后,樊代明理事长对本次高质量的学术交流进行了总结并画上了圆满句号。他肯定了与会专家带来的精彩解读与深度分享。 樊代明理事长在总结中提出,肿瘤诊疗需从根本上转变理念:从“抗癌”到“控瘤”再到“保人”,强调生存质量与功能保护应成为核心目标。他呼吁医生重视“证据+经验+患者报告”三者结合的整体整合医学模式,并展望Flash放疗、ADC药物等新技术和药物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保人”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