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靶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雨桐
在2025年8月19日举办的“CACA前沿播(第24期)”会议中,重点关注了以磨玻璃为主型肺癌无需淋巴结清扫的议题,聚焦于当前肺癌外科领域最具前沿性与争议性的话题之一——以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 GGO)为主要表现的早期肺癌的淋巴结处理策略。为全球肿瘤学领域呈现了一场极具学术价值的思想交流盛会。作为一名参会者,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医学界在肺癌外科手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些成果不仅代表着技术层面的显著进步,更是对传统肿瘤诊疗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与重塑。
随着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GGO型肺癌的检出率呈爆发式增长。这类肿瘤在病理上常对应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或贴壁样为主的浸润性腺癌(LPA),其生物学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惰性特征,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或远处转移。传统的肺癌根治术理念——“最大程度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Systema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LND)”——在这一特定患者群体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会专家通过多项大型临床回顾性研究、荟萃分析以及前瞻性试验的数据展示,就以下核心证据达成了高度共识:
- 极低的淋巴结转移率:大量数据证实,对于纯GGO(pGGO)或实性成分占比(Consolidation-to-Tumor Ratio, CTR)< 0.25(或直径< 3cm)的混合型GGO(mGGO),其淋巴结转移率接近于零(普遍低于1-3%)。特别是病理确诊为AIS和MIA的病例,其LNM率被视为0%。这意味着对绝大多数此类患者而言,系统性LND是一种“过度治疗”,其带来的获益微乎其微。
- 清扫的获益与风险失衡: 系统性LND并非无害操作。它显著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出血、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等手术风险。术后长期来看,它可能影响肺部淋巴回流,导致更严重的胸腔积液,并可能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不必要的打击。对于预后极佳的GGO型肺癌患者,这些额外风险完全无法被其微不足道的潜在获益所抵消。
- 影像学与病理学的高度一致性: 高分辨率CT(HRCT)能够精确评估GGO的形态、密度、大小及实性成分占比。这些影像学特征与最终的病理学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术前通过薄层CT扫描可以对淋巴结转移风险进行极为精准的预测,为选择性避免LND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本次会议成果丰硕,形成了清晰的专家意见与临床建议:对于经过严格筛选的、以磨玻璃成分为主的早期肺癌(主要为AIS、MIA及CTR<0.25的LPA),其生物学行为惰性,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在这类患者中,常规实施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缺乏循证医学支持,属于不必要的医疗行为,应予以避免。选择性淋巴结采样或完全省略淋巴结处理是安全、可行且符合肿瘤学原则的。未来,随着“CACA前沿播”持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临床应用,中国智慧必将引领全球肺癌诊治领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全球肺癌防治工作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与智慧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