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郑荣 | 向中原寻文化传承 向整合寻医学未来——2025CACA华中整合肿瘤学大会学习感悟
2025-08-19 10:05

  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郑荣

  八月的中原大地,暑气未消而热忱更盛。8月16日,怀着期待的心情,我踏上了郑州这片孕育中华文明的沃土。2025 CACA华中整合肿瘤学大会的会场内,思想的激荡远比窗外的热浪更为澎湃。当《合之策(5)——医分中西 整合致远》以恢弘诗篇揭开大会序幕时,作为创作的参与者,深感荣幸的同时,又惭愧于自己的所识之浅薄。这场以“中原”为起点的思想交锋,正是破解当代医学困局的密钥。

  一、中原立磐:文化血脉中的医学基因

  《合之策(5)》定于中原,绝非偶然。“中州立磐”四字道破天机: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从殷墟甲骨的 “疾” 字刻痕到《黄帝内经》的思想滥觞,从张仲景在南阳著《伤寒杂病论》到孙思邈在中原采撷草药,这片土地本就是中医哲学 “天人合一” 的具象映射。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医的 “整体观”,农耕文明里,先民观黄河涨落知四时更替,察草木枯荣悟生息规律,对自然节律的敬畏化作 “顺时养元” 的生存智慧,最终沉淀为中医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的核心认知。这种整体观里藏着中原文化的底色:就像黄河流域的农耕离不开 “水土气脉” 的协同,中医看 “病” 从不是孤立盯着某一部位,而是将人视作 “气血通贯、阴阳相依” 的整体。

  二、医比中西:突破非此即彼的认知囚笼

  关于中医与西医的讨论从未停歇,片面的支持或反对都显得局限。中医的优势在于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对人体机能状态的精准把握,通过望、闻、问、切等传统诊断方法,洞察人体阴阳气血的失衡,进而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综合调理,以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目的。而西医的优势则体现在其先进的诊断技术,如高分辨率的影像设备能够精准定位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以及手术、放疗、化疗等针对性极强的治疗手段,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急性病症的处理上具有显著效果。在循证医学主导的今天,中医常陷入 “用西医尺子量中医身子” 的窘境,用化学成分分析中药疗效,用标准化指标框定辨证逻辑,这种认知难免错位。中医又何以延续发展?合之策(5)中早有答案 ---- 取长补短,医道方全。不必让中医硬学西医的 “量化”,也不必让西医丢了自己的 “精准”,承认差异、各取所长,才是破局的关键。

    三、整合之道:在困境中开辟通途

  医分中西,然,医却也不应分中西。医分中西,是历史与认知的暂时分界,唯有整合才能使其发展。将中西医的优势有机整合,是突破肿瘤治疗困境的必由之路。在肿瘤治疗中,我们可以借鉴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先对肿瘤进行 “强攻”,尽可能地清除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同时,全程结合中医的调理,在术前通过中药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手术耐受性;术后运用中医方法促进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放化疗期间,借助中医减轻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此外,中医的 “治未病” 理念在肿瘤防治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运用中药调理等手段,帮助高危人群改善体质,预防肿瘤的发生,或增强肿瘤患者体质使其面对肿瘤负荷时能够有足够的支持,以获得更长的生存期与更高的生存质量。

  肿瘤治疗绝不是“战争隐喻”下的赶尽杀绝,而应回归“纠错生慧”的生态调节,回归“攻守同谋”的医学智慧。我们应以中医的 “道” 为引领,把握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规律,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以西医的 “术” 为支撑,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精准地诊断和治疗肿瘤。唯有将双方进行整合,以中医的“道”与西医的“术”铸成合璧之剑,才能在肿瘤防治的雄关漫道上,为人类劈开新的生路,为医学开启生生不息的未来。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