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市人民医院 杨立
作为一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此次2025届首届CACA整合肿瘤器官保护大会的咽喉头颈/口腔颌面器官功能保护论坛, 本次长沙之行让我对肿瘤器官保护的理念与实践有了颠覆性的认知升级,收获远超预期。具体我结合会议内容汇报我的体会。
一、器官保护理念:从单一手术到整合治疗
以往我理解的“器官保护”聚焦于手术技巧(如功能重建、微创入路),但本次论坛彻底拓宽了我的视野。专家们反复强调器官保护需融合手术、放化疗、免疫/靶向治疗(如刘学奎教授提出“新辅助化疗免疫后手术豁免”策略);钟来平教授分享的局部晚期口腔癌新辅助治疗经验,凸显了用药方案对缩小肿瘤、降低手术损伤的关键作用; 陈晓红教授提出的“功能保全技术”,将术后生活质量纳入治疗目标,推动诊疗范式从“根治”转向“根治与功能平衡”。
二、顶尖学术引领:大咖演讲重塑认知高度
论坛云集国内权威专家,其前瞻性观点极具启发性:黄志刚教授(北京同仁医院)剖析头颈外科技术趋势,指出机器人手术、靶向治疗对保留喉功能的突破;蔡志刚教授(北大口腔医院)展示类器官技术在口腔癌研究中的应用,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工具;张陈平教授(上海九院)将修复重建与肿瘤根治深度融合,印证了“切除与修复一体化”的设计价值。
三、病例实战与MDT:落地临床的“黄金课堂”
病例竞赛环节覆盖颌面头颈肿瘤的复杂场景,评委团多维点评(如修复方案选择、免疫治疗时机),强化了MDT协作在疑难病例中的必要性;王鸿涵教授讲授的《免疫治疗时代头颈鳞癌MDT全程管理》系统梳理多学科协作路径,为我所在科室的MDT建设提供了范本。
四、同行交流与个人成长
本次大会我遇到了很多同行,交流了各自肿瘤治疗的心得体会,我汇报了《V型小切口腮腺切除术联合胸锁乳突肌瓣填塞》技术,得到了同行的宝贵建议。并且我们科室荣幸成为中国肿瘤器官保护联盟理事单位成员,为未来深度参与多中心研究,推动区域诊疗标准化提供了可能。
总之,本次论坛不仅是学术盛宴,更是一次理念革新。它深刻诠释了“整合保护”的内涵——以患者功能与生活质量为核心,打破学科壁垒,融合一切治疗手段的协同之力。作为联盟新成员,我期待将所学转化为临床实践,助力头颈肿瘤诊疗从“保命”迈向“保生命质量”的新纪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