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协会动态  >  协会动态
Cell:限制糖代谢促进肿瘤肺转移——CACA前沿播第23期成功举办
2025-08-13 17:27
图片

  8月12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 CACA 前沿播第 23 期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期聚焦肿瘤糖代谢干预促进转移的重大进展,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邝栋明教授团队带来了其发表于 Cell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阐明了肿瘤糖代谢干预与免疫微环境间的复杂互作机制,并明确TIGIT阻断在逆转该过程中的治疗潜力。不仅突破了传统对肿瘤糖代谢干预安全性的认识,也为优化代谢靶向策略及实现肿瘤转移的精准防控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临床路径。

图片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洲肿瘤学会主席、世界整合肿瘤学会会长樊代明院士,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建明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病理学研究所平轶芳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勇彬教授、厦门大学药学院院长刘文教授等出席会议并参与点评讨论。会议由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赵永祥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贝锦新研究员主持。

图片

  赵永祥教授主持会议

图片

  贝锦新教授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中国抗癌协会APP、视频号、中国医学论坛报、医师报、良医汇、丁香园、医悦会、乐问医学、大专家、ONCO前沿等41家媒体平台参与直播报道,线上超 754万人次点击观看。

  理事长致辞

图片

  樊代明院士致辞

  樊代明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为了贯彻CACA 前沿播的宗旨:“站前沿。看更前沿”,入选前沿播的研究需满足三大核心标准:由中国学者主导、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研究工作于中国本土开展且维护中国患者利益,并与 CACA 指南、HIO期刊紧密关联。他强调,前沿播是表达中国人的智慧的重要平台,受众广泛,应避免过于学术,做到通俗易懂,向更多的普通民众传递我们对肿瘤防治所做的努力和最新进展。

  背景介绍及关键现象

图片

  邝栋明教授作报告

  邝栋明教授长期聚焦于组织免疫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疗效的研究,尤其关注肿瘤免疫与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研究过程中,邝教授注意到传统观点普遍认为糖代谢旺盛的肿瘤更具侵袭性,但通过对临床肝癌样本、多种肿瘤模型及大规模数据库的系统分析,团队意外发现糖代谢水平较低的肿瘤在术后更易复发,并且与肺转移风险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显示,低碳水饮食虽能抑制原位肿瘤生长,却在多种可发生肺转移的肿瘤模型中增强了转移能力。然而,这一过程并非由于葡萄糖缺乏肿瘤细胞自身转移能力的增强,而是通过“旁观者效应”促进了邻近葡萄糖代谢正常的肿瘤细胞扩散。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代谢缺陷的肿瘤细胞可塑造一种显著促进正常肿瘤细胞肺转移的微环境。据此,邝教授提出了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糖代谢受限的肿瘤细胞能否以及如何塑造远端预转移微环境?

图片

  李建明教授点评

  李建明教授高度评价了邝栋明教授的研究,认为其提出了一个重要且颠覆性的观点——单纯的低糖饮食或控糖策略在肿瘤治疗中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该研究提示我们在饮食干预与肿瘤代谢调控上需要更精细化的认识,不仅要关注糖代谢,还要综合考虑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多种途径。李教授指出,这种对“代谢知识”的深入理解,将为未来将免疫治疗与代谢治疗相结合、制定更精准的营养与代谢干预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图片

  平轶芳教授点评

  平轶芳教授指出该研究颠覆了传统认知——糖代谢活性低的肿瘤反而更易转移。她强调,在肿瘤的演进过程中,代谢异常与免疫系统互作密切相关,治疗压力可重塑肿瘤的自然发展轨迹,因此需要动态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邝教授的工作提示,虽然抑制糖代谢可在短期抑制肿瘤生长,但长期可能促进转移,尤其对生存期长的患者更应关注远期疗效。同时,肿瘤内部存在多种代谢特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亚群,其相互作用及与免疫细胞的协同影响了肿瘤进展。她认为,未来治疗应综合考虑肿瘤细胞、局部微环境和全身环境,采取多靶点联合策略,以在动态的肿瘤生态系统中实现长期控制。

  机制研究结果

图片

  吴财源副研究员作报告

  吴财源副研究员系统分享了团队基于“糖代谢受限的肿瘤细胞能否以及如何塑造远端预转移微环境”这一科学问题所获得的研究成果。首先,他阐明葡萄糖剥夺肿瘤细胞可诱导肺部PVR?巨噬细胞极化,随后通过PVR–TIGIT轴耗竭NK细胞功能,从而建立有利于肿瘤扩散的转移前微环境。基于此,他继续向我们系统介绍了葡萄糖剥夺肿瘤细胞诱导肺部PVR的分子机制。团队证实葡萄糖剥夺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进而激活HRD1催化TRAIL的K63位点泛素化修饰,并通过ESCRT复合体将其包装入外泌体。释放的外泌体TRAIL是导致巨噬细胞表达PVR的关键。这些工作阐明了肿瘤糖代谢干预与免疫微环境间的复杂互作机制,并明确TIGIT阻断在逆转该过程中的治疗潜力。

图片

  陈勇彬教授点评

  陈勇彬教授认为,邝栋明团队的研究从全新角度揭示了肿瘤细胞间的协作机制——一些无法抵抗低氧、高酸、营养缺乏等压力的肿瘤细胞,会通过“牺牲自己”来支持其他细胞,从而促进肺转移。这一发现提示,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应警惕其可能诱发新的转移模式。陈教授指出,该研究拓展了对肿瘤微环境的理解,不仅涉及肿瘤与间质的互作,还揭示了不同状态、不同位置的肿瘤细胞之间存在精密合作,推动转移、复发和耐药等进程。此类复杂网络的解析,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其他能够引发UPR(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压力因素,是否也会诱导类似的转移过程。

图片

  刘文教授点评

  刘文教授指出,邝栋明团队发现了一个临床上颠覆直觉的现象——葡萄糖代谢活性低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反而显著升高。研究进一步揭示,这并非源于低糖代谢肿瘤细胞自身转移能力的增强,而是通过“旁观者效应”促进邻近糖代谢正常的肿瘤细胞扩散。机制上,葡萄糖剥夺会诱导肿瘤细胞内质网应激,激活HRD1介导的泛素化修饰,并通过ESCRT复合体释放外泌体,这些外泌体可诱导肺部PVR阳性巨噬细胞极化,经“PVR–TIGIT”轴耗竭NK细胞功能,从而塑造有利于转移的肺部微环境。刘教授认为,该研究从临床观察到机制解析环环相扣,创新性极高,并对未来基于该机制的干预策略充满期待。

  临床价值及未来研究方向

图片

  魏瑗副教授作报告

  魏瑗副教授提出,本研究基于葡萄糖限制促进肿瘤远端转移的机制发现,首次建立了低样本量血浆外泌体TRAIL的高灵敏检测体系,并证实其可有效预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与肺转移风险,预测性能优于甲胎蛋白及肿瘤大小等传统指标,有望成为临床分层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时,研究为PET-CT在阳性范围内的定量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为后续多中心大样本确立复发风险阈值奠定基础。在治疗策略上,研究提示单纯低糖或生酮饮食虽可抑制原发肿瘤生长,却可能增加远端转移风险;联合靶向PVR–TIGIT通路的免疫干预可在维持远端免疫监视功能的同时控制肿瘤生长,值得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通过β-羟基丁酸补充模拟生酮饮食的抗肿瘤作用且不增加转移风险,为开发无需低碳条件的安全代谢干预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理事长总结

图片

  樊代明院士总结

  樊代明院士在总结中对本项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从临床观察出发,揭示了低糖策略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可能削弱免疫防御、促进转移的机制,为肿瘤代谢与免疫互作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这一发现充分体现了整合医学“从靶到态,再到整态”的核心理念——不仅要锁定分子靶点,更要放眼多细胞、多系统乃至整体机体的生态网络,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期控制。

  他强调,肿瘤治疗不能只追求“饿死”肿瘤细胞,还要避免“饿死”免疫细胞等防御力量;科研中同样要重视50%阳性与50%阴性结果的价值,通过多因素分析和多学科整合,把疗效从50%提升到70%、80%。这一理念正是整合医学“攻守同谋”的体现,即在“杀瘤”的同时守住患者整体机能。

  最后,樊院士呼吁基础与临床“双向奔赴”,将代谢、免疫、微环境等多维度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临床策略,并通过科普与平台传播,让基层医生和公众了解控糖等生活方式干预的潜在风险,推动科学认知落地,助力肿瘤防治新范式的形成。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