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高志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技术日新月异,手术室里逐渐出现一位神秘的硬核手术达人,但作为一位内科医生之前仅有耳闻,并未深入了解,今天有幸通过中国抗癌协会的线上会议,全面认识了这位手术达人——那就是达芬奇机器人。
专家教授们精彩讲解了达芬奇机器人在各学科的应用及其优势,达芬奇机器人凭借其卓越的技术优势在泌尿外科、妇科、心胸外科、腹盆腔、眼科等多个医疗领域均被广泛应用。而低位直肠癌一直是困扰外科医生和患者的难题,保肛成功率较低,且有在狭窄的盆腔空间中,医生操作受限,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导致患者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而机器人手术的出现,为低位直肠癌患者带来新的曙光,堪称医疗领域的 “黑科技”。
达芬奇机器人有着高清三维成像系统,就像给医生配备了一台 “超级显微镜”,将手术视野放大至 10-15 倍,呈现出犹如电影级别的高清立体画面。借助这一系统,能清晰地分辨出直肠周围细小如发丝的神经纤维走向,以及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精准地避开重要结构,最大程度减少副损伤。另外其机械臂的灵活性更是令人惊叹,它仿佛拥有 “钢铁侠” 般灵活的关节,7 个自由度和 540° 的旋转能力,让其能在盆腔的 “九曲十八弯” 中自由穿梭。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面对距离肛门仅 3-5 厘米的肿瘤,机械臂可以轻松抵达传统手术器械难以触及的位置,进行精细的切割和缝合。机器人还有自动滤除手部震颤的功能,也为手术操作的稳定性和精准性提供了坚实保障。在血管结扎和组织缝合等精细操作中,即便主刀医生连续数小时高强度手术,机械臂依然能保持 “稳如泰山”。
通过此次的学习,不仅让我领略了机器人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卓越成效,更让我感受到了科技与医疗深度融合所迸发的强大力量。而我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充分了解内镜下经自然腔道微创治疗的优势,可以通过EMR、ESD等技术实现对肿瘤的微创切除。我非常期待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的普及,将内镜技术与达芬奇机器人相结合,进一步拓展手术的应用范围和提升手术效果。内镜可以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提供更丰富的实时图像信息,更好地定位病灶。?达芬奇机器人的精准操作能力与内镜的微创特性相结合,或许能创造出全新的手术方式。在处理深部腔隙内的病变时,利用内镜的引导,达芬奇机器人的机械臂可以更准确地到达病变部位,从而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此外,二者的融合还可能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借助先进的通信技术,医生可以在远程通过操作达芬奇机器人,结合内镜传输的实时图像,为异地患者进行手术,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达芬奇机器人与内镜的融合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微创的医疗服务,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