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2025中国抗癌协会整合科普大会分会场之一CACA读书会在京成功召开,来自全国权威专家、企业代表及媒体共同参与。作为中国抗癌协会精心打造的深度科普品牌,CACA读书会始终秉持“以阅读促思考,以交流聚共识” 的理念,致力于搭建学术深度与大众传播兼具的思想平台。
本期读书会聚焦两本重磅读物 ——《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与《逢生》,通过权威指南解读、跨界对话及患者故事分享,深度解析肿瘤防治核心知识,展现“科技赋能+人文关怀”的科普新生态。当《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的科学理性遇见《逢生》的生命温度,CACA 读书会展现了肿瘤科普的双重使命 —— 既要以技术创新筑牢防治根基,也要以人文叙事消解疾病恐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田艳涛教授担任主持。田艳涛教授在开场中指出,下午议程将聚焦“从学术到科普的精准转化”,通过权威解读与实战分享,推动前沿知识惠及基层。
CACA读书会启幕:
院士引领,解锁整合医学新纪元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强调科普是将医学语言转化为百姓行动的桥梁,为基层科普提供方法论指导。并分享了2025CACA西南整合肿瘤学大会期间发布并亲创的《合之策(1)》,该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局部整体,尽微至广”主题,从“局部重”“整体全”“重与全”三方面诠释肿瘤防治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协同,彰显自然景象与医学理念的生动融合,领略医学的博大精深,让与会者在领略学术风采的同时,也能感受对于生命、宇宙、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
五大科普项目启动
构建全周期服务网络
随后,大会启动五大科普项目,聚焦患者全周期管理与基层赋能。
“飞跃极限——肿瘤患者康复拉力赛”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恒瑞医药支持,本次赛事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整合临床实践与创新科技,切实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希望,为 “健康中国2030”战略贡献力量。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推进"互联网 + 医疗健康",中国抗癌协会与阿里健康共同启动“健康智医” CACA-AI智惠基层科普赋能工程,整合多方力量,以AI赋能科普。
在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下,中国抗癌协会基层赋能委员会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医朵云策划推出「科普领航」CACA 指南基层科普赋能行动项目,通过“人才培养-实践激励-生态共建”的良性机制,推动以CACA指南为核心的优质科普内容广泛传播。
中国抗癌协会携手轻松健康集团,共同启动“百姓轻松健康抗癌科普中国行”项目,打造全民可及的抗癌科普体系,让抗癌知识真正惠及百姓生活。
“与君同益"患者关爱项目,是在中国抗癌协会总会指导下,由科普委员会发起,君实生物公益支持,惠每数科开发运营的科普项目,作为2025年协会抗癌科普工作重要一环,与君同益"项目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以科技赋能健康,以仁爱温暖生命。
权威解读:
2025版核心科普知识深度解析
中华医学会科普部唐芹部长主持《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分册解读环节,主委级专家围绕高发瘤种与关键技术展开解析。
吉林省肿瘤医院、中国抗癌协会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程颖教授,解读《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肺篇),强调“低剂量CT筛查适用于50-74岁高危人群”,解析肺结节随访策略,破除“磨玻璃结节必为癌”等误区。
解放军总医院、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建雄教授,带来《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头颈篇)解读,警示“口腔溃疡超两周不愈需警惕”,呼吁关注HPV感染与头颈癌关联,推动“颜值守护与生命守护并重”。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国抗癌协会整体评估专委会主任委员张宏艳教授,解读《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整体评估),强调营养支持、心理干预与体能康复的重要性,提出“抗癌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战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秘书长李文斌教授通俗解读《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病理诊断),区分活检与穿刺、解析免疫组化报告,让病理诊断不再“晦涩难懂”。
跨界对话:
学术科普化的语言艺术与实践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叶峰主持“语言的艺术——学术与科普”圆桌讨论。
上海市东方医院、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委员会委员熊安稳教授,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抗癌协会前列腺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赵建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高亦博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武爱文教授和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郭圣明副社长五位来自临床、媒体、出版界的嘉宾共议,针对不同受众的“分众化”语言策略和如今短视频平台利用“碎片化语言”提升肿瘤科普传播效率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逢生”患者故事:
听见生命叙事中的科普力量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委员会秘书长王昱主持“逢生”患者故事讲述环节。
在患者故事讲述沙龙中,北京癌症康复会秘书长章玉携三位抗癌明星分享《用生命温暖生命》,以亲身经历为笔,以生命故事为墨,从团体活动、艺术疗愈、志愿帮扶深情讲述群体抗癌的温暖故事,生动诠释了守望相助、抱团取暖的抗癌力量。
青海省癌症康复协会会长张燕以《老爸的果园梦》为题,讲述了一位父亲在抗癌路上与病魔抗争的艰辛,以及家人十余年如一日的陪伴与支持。果园从荒芜到丰收的蜕变,象征着生命在逆境中的顽强与希望。
大连星海抗癌乐园会长季明珞以《我爱康复训练营》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从康复营的缘起、多样化康复项目、患者互助等方面,生动呈现科学康复训练如何帮助患者重燃生活希望。
“逢生”主题沙龙:
从患者故事中凝练科普知识
在北京抗癌协会秘书长秦茵的主持下,“从癌症康复到无癌人生,分享故事中的核心科普知识”主题沙龙拉开帷幕。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委员会执行主任、空军军医大学师建国教授指出,癌症康复的目标包括局部康复、身心康复以及防复发、防转移、防再生,同时还要注重提升生命质量。他特别强调了精神康复的重要性,建议患者学习专业的心理训练方法,借助抗癌故事中榜样的力量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有效缓解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全面康复。
针对癌症治疗和康复的关键点,北京癌症康复会会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表示,癌症是可防可治的,患者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可以通过群体抗癌的力量,帮助患者减少焦虑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携手走向康复。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红教授指出,年轻乳腺癌患者在诊疗与康复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其中误诊问题尤为突出。她呼吁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引导患者建立对科学的信任,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配合治疗。
《逢生》编委会执行主编张文英分享了编委会在收集整理抗癌故事过程中的发现。她提到,保持良好心态是患者获得新生的关键。此外,回归社会、加入癌症康复组织,实现从被关爱到关爱他人的转变,都对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慈铭集团医疗中心总经理沈春泉表示,健康体检在肿瘤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普和早期筛查,能够及时发现肿瘤患者,为后续治疗及康复赢得时间。
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并重,
共筑科普新生态
CACA读书会在“科普是顶天立地的系统工程”的共识中落幕。从院士的战略指引到企业的公益赋能,从核心科普知识解读到患者故事,充分展现了“整合科普”的多元维度——既有AI技术、短视频等创新载体,也不乏对患者心理、生活质量的人文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