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对外交流  >  整合肿瘤学
HIO2024年第10期:多模态技术在眼附属器淋巴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5-03-06 15:13

图片

  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HIO)是由中国抗癌协会与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强强联合打造的一本英文期刊,主编为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HIO是面向全球开放的自由获取同行评议期刊,设有专家述评、CACA指南、研究综述和原创论著等栏目。目前,2024年第10期已正式上线,可通过此链接浏览全文:https://www.springer.com/journal/44178/,敬请各位读者阅读和引用。以下为本期综述的中英文摘要。

  多模态技术在眼附属器淋巴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通讯作者:周一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摘要】

  眼附属器淋巴瘤(Ocular Adnexal Lymphoma,OA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主要累及眼周组织(包括眼眶、眼睑、结膜、泪腺及泪囊),其诊断与治疗面临显著挑战。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7%,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EMZL/MALT淋巴瘤)占比达50-70%,好发于60岁左右人群。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临床治疗策略可涵盖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免疫化疗及生物制剂。

  近年,医疗领域通过整合多模态技术(如放射组学、多组学分析与机器学习)实现了诊疗能力的突破。多模态分析通过融合多源数据(影像、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等)揭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复杂性,为精准医学奠定基础。例如,机器学习模型可识别OAL的影像特征与分子标志物关联,视觉Transformer(ViT)技术则能高效解析高维医学图像。此外,多组学数据联合分析可预测治疗反应及预后,指导个体化方案制定。

  本文综述了多模态技术在OAL诊疗中的最新进展,重点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分子分型及预后评估中的潜在临床价值,并提出未来需结合大样本验证与跨中心协作以推动技术转化。

  【关键词】眼附属器淋巴瘤,多组学分析,机器学习,视觉Transformer模型,诊断,预后

图片
浏览全文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4178-025-00148-6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