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李雁,于登平 | 手握长缨缚苍龙,建功立业在今朝
2024-12-31 14:44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李雁,于登平(自由职业者)

  我的恩师汤钊猷院士对临床肿瘤治疗的精练评价是“疗效是硬道理,生存是金标准”!对于我挑战腹膜癌这一临床肿瘤学“老大难题”,汤老师寄予厚望:“为填补国内空白做贡献”,并殷殷嘱托:“需求出发、质疑先导、精细实践、形成特色”(图1)。

  图1:恩师汤钊猷院士(右)题词寄语

  岁序更替,如白驹过隙。忙忙碌碌中,征战腹膜癌之路,已经艰难跋涉了二十五年。从上海到武汉,从武汉到北京,从中国到世界,时光的足迹刻印在手术台旁、实验室里、随访途中、学术会堂(图2)。

  图2:腹膜癌诊治创新探索历程,实现了防控腹膜癌的战略性胜利

  每一个病例,都是一部丰富的教科书;每一台手术,都是一段回味绵长的人生故事(图3)。

  图3:我和于先生(右)的合照

  这幅照片拍摄于2024年12月23日,是于先生治愈完全康复七年,专门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看我。

  图4:于先生的治疗过程

  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于先生的故事。

  我叫于登平,今年45岁,是李主任的腹膜肿瘤病人。李主任是2017年3月给我做的手术,术后到现在身体情况正常,是李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谢李主任。

  记得身体最早出现异常的时候是2016年11月,我当时出现拉肚子情况,总是不好,后来感觉肚子里面有液体(腹水)。12月我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肝左侧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瘤,医生说是肝癌,可把我吓坏了,赶紧就来到北京协和医院肝胆外科找专家治疗,后来经过专家腹腔镜检查后发现腹腔内已经布满了小肿瘤,肿瘤已经转移到整个腹腔里面了,协和医院的专家说像我这种情况没办法手术,只能保守治疗,吃一些靶向药控制肿瘤生长。没办法,我心灰意冷的回到家,无助的看着肚子上面挂着的引流袋,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摘下来,还能不能摘下来。

  在家的那段日子里,我不能放弃,开始尝试各种治疗办法:吃靶向药,看中医,免疫细胞疗法,用意念对抗癌细胞,甚至去烧香拜佛……,但是都没有明显效果。随着时间一天一天流逝,我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当时我每天大概会引流出2000 毫升血性腹水,白蛋白20多,血红蛋白浓度70多,心率130多。我想:我已经快不行了……。看着2岁的孩子,我心如刀绞。

  我想:难道我的病就没有办法了吗?就没有医生能治疗我的病了吗?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李雁主任是治疗腹膜肿瘤的国内首屈一指的专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2017年3月,我找到李主任。记得第一次见到李主任时,李主任戴着口罩,脖子上挂着听诊器,外面穿着白大褂,里面穿着手术服,寸头,眼睛很有神,听了我的病情介绍后,李主任从容淡定的对我说先住院,做检查,争取一周左右后做手术,我被眼前的李主任震惊到了,在经历了多少专家对我病情表示无奈后,我第一次感到李主任是那么的镇定,自信,给我特别踏实温暖的感觉。我想:我有救了……。

  在经历各种检查后,李主任在3月16日给我做了手术。我记得当天一大早不到8点我就被推进了手术室,我当时非常紧张,李主任笑着对我说:不用紧张,睡一觉就好了。麻醉开始后几秒钟,我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于登平,醒醒,于登平,醒醒……”,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叫我,我用尽全力睁开眼睛,李主任在叫我,说:手术结束了,非常成功。我缓缓的向李主任眨了眨眼睛,留下了泪水。手术后我被推到病房,当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

  在病房经历一周左右的恢复治疗后,我出院了。出院前,李主任各种叮嘱:吃药,后续治疗方案,各种注意事项等。后来,在李主任的治疗方案安排下,我又经历了6次化疗,在2018年元旦前,我完全恢复健康了,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我现在身体已经完全恢复健康了,生活也恢复了正常,找了一份压力不是很大的工作。手术后的这么多年里,我一直按照李主任的嘱咐,定期复查,每隔三个月去医院复查,指标一直都是正常的。调整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锻炼身体,开始几年坚持游泳,散步,后来就在家里活动,仰卧起坐,俯卧撑,健腹轮等等,方便灵活,随时随地都可以活动活动身体。记得手术后我体重只有100斤出头,现在早已经恢复到140多斤了,感觉现在的身体状况比生病前还要好。

  生病的我是不幸的,遇上李主任是不幸中的万幸,我能有今天,非常感谢李主任。每年,有很多类似我这样的病人,在李主任团队的治疗下恢复健康。

  是啊!于先生这样的病例,我国每年大约有76万人,他们的治疗需求,指引着我们的前进方向;他们的生命健康状况,引导着我们医者的价值追求;他们的家庭团圆幸福,提醒着我们医学的责任使命;他们的社会角色实现,告诉我们什么是健康中国!

  十年前,我背起行囊北上进京,创办我国第一个腹膜癌专业科室,从零起步,搭建规范诊疗平台,探索一套完整的诊疗体系,培养一批专业的腹膜癌诊治人才。如今,腹膜癌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全国各地的腹膜癌中心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支柱力量,仅仅在我们中心,5年生存者已经超过了三位数。

  回首过去,我们倍感充实;展望未来,我们更加自信。

  1935年10月,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鏖战、极限跋涉,突破了长征途中最后一个关口——六盘山,豪情满怀地写下了英雄词章《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置身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变局,引领一个领域的前沿发展,我们手握长缨缚苍龙,建功立业在今朝。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