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四十载 踔厉奋发续华章
为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12月7日,天津市抗癌协会第六届第五次理事会议暨成立40周年文化活动暨2024年学术年会在津举办,以抗癌事业发展成果激励医学研究者踔厉奋发续写华章,勇攀肿瘤防治高峰。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王瑛教授,天津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岩,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侯建国,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副书记、校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赵强教授、徐勇教授、郑虹教授、薛凤霞教授、贾英杰教授,秘书长黄鼎智教授,以及协会老专家代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理事会上,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郝继辉教授带领全员全面回顾了天津市抗癌协会2024年的卓越成就。协会现有会员6566人,专业委员会43个,全年各专业委员会举办超过150场学术会议,参会人数累计超过2万人次,完成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余项;启动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活动,组织30余个学科50余名权威肿瘤专家开展大型公益义诊活动;组织专家进乡村,为百姓普及癌症防治核心知识,并开展妇科、胸部等12个肿瘤亚学科的义诊咨询活动;成功推荐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1项,评选出天津市抗癌协会科技奖5项和青年科学家奖5项;对标国际一流癌症组织建设,加入国际抗癌联盟(UICC)会员单位并开启系列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天津市的肿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凭借出色的表现,协会被中国抗癌协会评为突出贡献单位,并连续三年蝉联中国抗癌协会省市协会先进集体称号,实现了三连冠的辉煌成绩。
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赵强教授宣读了对肿瘤临床化疗、肺癌、肝胆肿瘤、儿童肿瘤、肿瘤临床检验五个专业委员会优秀表彰的决定。副理事长徐勇教授宣读了2024年度天津市抗癌协会科技奖和青年科学家奖的获奖人员名单,与会专家进行了颁奖。
理事会后,举行了天津市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文化活动。天津市抗癌协会成立于1984年9月,前身是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分会,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省市抗癌协会。1991年正式更名天津市抗癌协会。在金家瑞、王德元、张熙增、李强等知名肿瘤科学家的带领下,天津市抗癌协会逐渐发展壮大。2021年,在郝继辉教授接力的第六届理事会期间,协会更是深耕细作,迅速发展。2023年成功承办了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遍布5大洲108个国家,超过2万人次的肿瘤学者齐聚津门、共襄盛会,创下大会历史之最;先后承办“癌前病变”和“发育保护”两场中国抗癌协会技术指南巡讲,全国在线观看人数达六千万人次;2023年在津启动“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全国首站全域科普行动;发起天津市抗癌协会科技奖和青年科学家奖;2024年加入国际组织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治理,与国际顶流的癌症组织合作举办学会会议、开展人才培养项目,为天津市建设世界一流的肿瘤学科,培育国际化肿瘤科技人才开辟新的赛道。
活动播放了《天津市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纪录片》,展示了协会历史变迁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国际抗癌联盟(UICC)主席Ulrika Årehed Kågström教授特别为协会成立40周年录制了祝贺视频。天津市抗癌协会老专家代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谢广茹教授作为天津市抗癌协会成立与发展的亲历者,在天津市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活动上分享了自己与协会共同成长的经历和故事,高度赞扬了协会在抗癌事业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并对协会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厚望。活动对老一辈为天津市肿瘤防控事业做出贡献的肿瘤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荣誉表彰。
展望未来,天津市抗癌协会将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学术活动品牌、建设科普宣传网络平台、探索国际合作新路径、设立高质量科技奖项以及建立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在务实中开拓,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癌症组织,为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文化活动后,举行了2024年天津市抗癌协会学术年会主旨报告会。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马丁院士在线上做了《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的学术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肖志坚教授对《基因检测的伦理学初探》研究进行了学术分享;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交流了《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微环境与临床转化应用》的科技成果;天津大学的范秋筠教授以医工交叉视角进行了题目为《高梯度弥散磁共振成像与脑结构在体解析》研究;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姜宏景教授对食管癌新辅助治疗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此次年会由天津市抗癌协会主办,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肿瘤临床学会(ASCO)协办。年会采取“1+N”结合的形式,即1个主旨报告和24个分会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及天津市超过千余名医生前来参会。会场氛围热烈,与会专家就各肿瘤亚专科的学科发展趋势、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临床转化与应用进行了观点分享,取得了丰厚的学术交流成果。未来,天津市抗癌协会学术年会将打造成为全市肿瘤学科交流的一平台高地,通过引智共享、聚智赋能的方式,提升我市肿瘤学科发展的国内外影响力,从而助力我市肿瘤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