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十三朝古都披"金装",正是一年好光景。2024年11月16日下午,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肿瘤麻醉与镇痛分论坛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及肿瘤麻醉与镇痛整合护理专委会联合年会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及中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整合护理专委会联合主办,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承办。本次会议面向全国各级医院从事肿瘤麻醉与镇痛相关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的医务工作者,紧紧围绕肿瘤麻醉与镇痛的内容展开广泛交流及研讨。
☆开幕式 ☆
开幕式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荻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侯武刚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人。介绍了出席本次大会的所有领导和全国专家,并向所有参与本次会议的同道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侯武刚教授 周荻教授
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缪长虹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鼓舞人心的开幕致辞。他强调,肿瘤同防同治、赢在整合。两个专委会共同举办年会,从会议形式上做到了整合。在现代麻醉管理中,复合麻醉、多模式镇痛的理念也体现了整合。经历了总会开幕式的震撼现场,能够感受到中国抗癌协会这几年飞速迅猛的发展,同时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危机感,麻醉科、疼痛科业务体量巨大,但在技术创新、理论突破、技术转化等方面还有许多进步的空间。希望专委会在未来能够整合大家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在肿瘤麻醉与镇痛这个领域上多做出我们的贡献。
缪长虹教授 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王国年教授致欢迎词,王教授充满感情地感谢了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毛主席教导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整合富有深远的内涵,开启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在综合治疗中,麻醉与镇痛学科以及多学科之间的密切配合共同推动了肿瘤学科的创新和整体进步。本次年会为大家提供一个深入交流和探讨的机会,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激发思想的碰撞。
王国年教授 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创始会长孙莉教授致辞道,满怀喜悦的心情来到古都西安,又一年回顾我们专业委员会从开始筹备到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离不开学会领导的对我们的关心、支持和厚爱,更离不开在座的各位专家的所倾注的心血,每一年的相遇,不仅仅是学术交流,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对肿瘤防治事业的热爱才让大家相聚一堂。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所以我衷心的希望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情怀,把我们的专委会打造的更有特色,更具影响力。
孙莉教授 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亲自为专委会录制了开幕欢迎视频,他肯定了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在学术、继教、科普和社会服务领域取得的不凡成绩。对今年两个专委会首次联合举办年会的形式予以了赞扬。鼓励所有同道通过本次年会能继续推动肿瘤麻醉和疼痛学科的发展,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
樊代明院士 致辞
☆学术活动☆
开幕式后,学术活动正式开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李天佐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王国年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孙莉教授担任第一场主持。
主持人:李天佐教授 王国年教授 孙莉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缪长虹教授带来《深度揭秘:围术期禁食如何重塑肿瘤命运?》的学术报告,探讨围术期禁食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多元机制及临床应用。从禁食的发展史、禁食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禁食对肿瘤细胞代谢的影响、禁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禁食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多元机制。展示了团队近年来在围术期禁食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机遇和挑战。
主讲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缪长虹教授
题目:深度揭秘-围术期禁食如何重塑肿瘤命运?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潘灵辉教授作《围术期应激诱发细胞线粒体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的机制》学术报告。围手术期应激损伤问题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潘教授介绍了围术期应激因素的来源,导致器官损伤的表现,应激与免疫炎症反应的关系,重点综述了现今热门的线粒体调控免疫、炎症与巨噬细胞介导的应激通路、机械通气介导的呼吸机疲劳和术后睡眠障碍等,提出针对线粒体的治疗手段可能是免疫及炎症疾病的治疗靶点。
主讲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潘灵辉教授
题目:围术期应激诱发细胞线粒体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的机制
担任主持第二场学术活动的是浙江省肿瘤医院方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尹毅青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贾慧群教授。
主持人:方军教授 尹毅青教授 贾慧群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卢锡华教授带来《支气管镜诊疗的麻醉管理》的学术报告。安全无痛舒适的支气管镜检查被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但由于需要和介入科医生共用气道,所以支气管镜诊疗的麻醉管理对于麻醉医生而言具有挑战。卢教授分析了不同情形下的气道工具、通气模式、药物选择、麻醉方案制定、并发症处理,并举实例进行案例分析。
主讲人:河南省肿瘤医院 卢锡华教授
题目:支气管镜诊疗的麻醉管理
瑞士Bern大学的Hans-uve Simon教授线上授课,分享The mechanism of NET formation in Cancer。介绍了肿瘤环境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机制、生理条件下NETs抗细菌的机制,NETs调控肿瘤细胞和其微环境的机制以及NETs和中性粒细胞的死亡之间的关系。未来需进一步深入探讨NETs作为癌症治疗靶点的可能性以及对NETs形成的药理干扰。
主讲人:Hans-uve Simon,Bern University
题目:The mechanism of NET formation in Cancer
湖南省肿瘤医院杨金凤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曹铭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郑晖教授担任第三场主持。
主持人:杨金凤教授 曹铭辉教授 郑晖教授
天津市肿瘤医院王昆教授作《癌痛微创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的报告。分享了癌痛常用的各种微创介入技术的循证学证据级别和推荐意见。微创介入技术在治疗难治性癌痛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未来需要在更多高质量证据的支持下进一步探讨合适的介入时机和联合治疗方案。
主讲人:天津市肿瘤医院 王昆教授
题目:癌痛微创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南通市肿瘤医院曹汉忠教授带来《麻醉科医嘱实践体会》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当前麻醉科医嘱实施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管理流程中的关键难点。他特别提到了即时应变麻醉术DCI(Doctor’s Order Controlled Infusion)这一新技术的应用。DCI技术通过医生的实时监控和调整,实现了对手术麻醉过程的精确控制,显著提升了麻醉药物输注的精准性和便捷性。DCI医嘱模式短期解决麻醉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长期推动麻醉护理学的规范发展,促进人才前瞻性思维的日常化培养,实现安全拓展医疗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医嘱制及医嘱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是实现中国特色麻醉强国必由之路。
主讲人:南通市肿瘤医院 曹汉忠教授
题目:麻醉科医嘱实践体会
云南省肿瘤医院王忠慧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军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风侠教授担任第四场主持。
主持人:王忠慧教授 张军教授 刘风侠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张虹教授带来《基于情境模拟的麻醉护理教学》的报告。强调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模拟教学的重要性和必须条件,教案质量、流程设计的合理化过程。教学改革的推进要因人施教,与时俱进。情境模拟教学通过受训者的角色扮演,再现特殊甚至罕见的临床场景,帮助受训者沉浸在模拟的临床故事中,体验临床思维决策、团队合作等临床实际工作,在安全的学习环境下提高临床经验,对于强化麻醉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麻醉护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主讲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张虹教授
题目:基于情境模拟的麻醉护理教学
山西省肿瘤医院田首元教授带来《麻醉管理与肿瘤转归》的报告。手术创伤应激和麻醉管理对肿瘤手术患者远期转归有深远的影响,但到目前为止,不同麻醉药物或麻醉方法对肿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还没有定论。右美、利多、激素、NSAIDS等辅助药物也对患者结局有不同的影响。离体研究和在体研究结果有可能不一致。相信通过对不同肿瘤类型、不同肿瘤分期患者的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以及麻醉药物对肿瘤细胞和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的机制研究,未来一定会对这一问题逐渐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从麻醉科医师的角度让肿瘤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转归。
主讲人:山西省肿瘤医院 田首元教授
题目:麻醉管理与肿瘤转归
最后,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潘灵辉教授作大会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此次学术活动的深度、广度和规模;赞扬并感谢了所有为本次年会胜利举办作出贡献的组织者、专家、同道和赞助商;展望了明年在云南昆明举办的2025年年会。最后鼓励大家把肿瘤麻醉和镇痛推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肿瘤麻醉与镇痛团队更强大,在麻醉界拥有属于肿瘤麻醉的声音!
大会总结: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潘灵辉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