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期刊杂志  >  期刊动态
引领创新,共谋发展——中国抗癌协会成功举办“肿瘤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分论坛
2024-11-21 14:26

  10月19日-21日,由海南大学、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办的2024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海南博鳌正式开幕。大会汇聚25国300余位专家,包括多位诺奖得主和中外院士,探讨如何利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建人类健康共同体。

  中国抗癌协会携手2024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特别策划“肿瘤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分论坛。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王瑛教授,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出版部总监Robert Kruger,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期刊总监Emilie Gun,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教授,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期刊负责人张月红教授,Experimental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主编吴孔明教授,《中国肿瘤临床》常务副主编孙保存教授,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常务副主编应国光教授,Springer Nature 大中华区期刊总监王重芳,Wiley 出版集团期刊发展部高级编辑主任雷蕾等60 余位专家学者、行业同仁参会。大会以聚焦肿瘤科技期刊创新、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就开放获取、科研诚信、学术运营、品牌战略等具体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 

  本次分论坛由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部部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国肿瘤临床》与Cancer Biology& Medicine编辑部主任刘惠琴担任主持。

  樊代明院士致辞表示:中国抗癌协会作为国内规模与影响力最大的肿瘤学术社团,重视期刊建设与发展,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质量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协会秉承开放与合作的精神,以“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学术论坛”等品牌活动为载体, 致力于为广大学者和期刊工作者构筑一个交流办刊思想与实践的优质平台。希望与会学者与专业人员充分研讨与交流,探索未来肿瘤科技期刊发展新策略、新路径,充分践行使命,推动我国肿瘤学科发展迈向新高峰。

  郝希山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科技期刊是衡量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标尺,办好肿瘤学科技期刊对促进肿瘤学科发展、学术交流及人才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主编,他对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中国肿瘤临床》和Cancer Biology & Medicine进行简要介绍。《中国肿瘤临床》是我国第一本肿瘤学期刊,创刊 60 余年来,不断创新发展, 入选中国科协精品期刊TOP50项目,获评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被PubMed, SCIE,MEDLINE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项目资助。郝院士对两本期刊的发展寄予厚望,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够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深化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推动我国肿瘤科技期刊的发展。

  王瑛副理事长随后作报告。她强调:中国抗癌协会一直倾力推进“建大军、开大会、写大书、立大规、办大刊、开大讲、进大学”等十七项工作,推动中国乃至全球肿瘤防治事业不断前进。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的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已成为中国肿瘤医学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品牌学术会议。2005年,协会创办了肿瘤学系列期刊,包括21本中文期刊、13本英文期刊以及3本科普出版物。其中5本英文期刊被SCI收录,24本中英文期刊被认定为核心期刊。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HIO)杂志作为协会旗下英文期刊的“后起之秀”,已被遴选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未来,HIO杂志的办刊重点将放在“加速国际化进程”上。通过加大媒体推广力度,多渠道组约优质稿源,促进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完善学术诚信制度等手段,着力提升稿源和编委会国际化水平。

  Robert Kruger教授介绍了AACR及其旗舰期刊Cancer Discovery,Blood Cancer Discovery和Cancer Research Communication的发展历程及运营机制。就期刊的创新性发展这一问题,Robert教授结合实例进行阐释,如:为提升期刊内容时效性,Cancer Discovery于2023年秋季着手构建2000至3000字的简评版块,以对肿瘤领域的新发热点问题作出快速响应。同时,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肿瘤研究,BioArt编辑部与Cancer Discovery 编辑部邀请并遴选了一批中国一线肿瘤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撰写专题评论文章,该专题已于11月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上。就如何加强跨期刊合作这一问题,Robert教授指出:各期刊要精准识别热门主题并适时开展跨期刊内容集,还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流转机制以保留高质量稿源。

  Emilie Gunn 教授对ASCO旗舰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及其子刊的创新与发展策略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ASCO系列期刊所采取的作者及审稿人培训策略——建立副主编与专科培训肿瘤医师的一对一导师制,为期一年,使该医师系统性学习学术期刊的运营机制,包括:如何评估来稿质量,好的原创性研究有哪些特征以及如何撰写优质论文等,为期刊建立并遴选目标作者奠定基础;此外,将3-4位目标审稿人与一位编委会成员组成小组,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同行评议程序指导,不仅能够严格践行审稿人监督制度,还能实现编委与审稿人的实时沟通。

  张铁明教授对开放获取、科研诚信、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学术出版新业态进行了深入讲解。张教授提出:建设自主出版平台和集群、推进中国自主的开放获取出版体系、强化对科研诚信的监督治理、加强与国际学术出版的合作互鉴、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出版人才是促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张月红教授指出:学术期刊作为传播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其传播力的核心在于可信度,因此,科技期刊的学术运营必须将出版诚信和科研伦理作为重要考量。据此,张教授对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JME)发布的2024《学术研究实施与报告和医学期刊编辑与发表的推荐规范》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颁布的科研诚信新政进行了深入解读,其中有关署名规范、科研诚信与科学诚信、科研不端行为界定等问题的新动态值得广大学者及期刊工作者关注。

  吴孔明教授以学术论文投稿及发表的各个环节为例,阐释了高质量出版物应遵循的准则。并对科研设计、期刊选择、论文投稿等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吴教授强调:作者、编辑和审稿人必须以高质量出版物标准为参照,规范学术成果发表的每一个环节。如此,科技期刊才能实现持续优质的发展。

  王重芳教授介绍了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为提升学术出版的严谨性和开放性所采取的系列措施,包括:支持并完善开放科学举措,加大对科研诚信管理的投资,优化投审稿平台建设以提升作者体验等。她强调:为践行开放科学原则,Springer Nature制定了数据共享政策、研究方案管理与共享政策、强制透明评审政策以及针对原创性研究的数据与代码可用性声明政策,这些政策值得国内科技期刊借鉴。

  雷蕾教授介绍了Wiley出版集团旗下的高影响力开放获取期刊,着重讲述了跨学科期刊Advanced Science的办刊经验。该期刊致力于推动跨学科的基础或者应用研究,覆盖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2015年该刊获得首个影响因子6分,2021年达17.521,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为14.3;年发文量大于2000篇,接收率24%,学科大类及小类中科院分区均为1区。雷蕾老师强调:这些成就得益于Advanced Science学术运营团队的专业和高效。创刊十年来,该团队始终专注于提升作者服务体验,并严格维护学术诚信。当前,Advanced Science稿件从提交至完成初审约需18天,从提交至接收约需80天。未来,Wiley Advanced系列期刊将继续扩大学科覆盖范围,关注老年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肿瘤学、遗传学等领域。

  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就SCI期刊评估的标准与要求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效果显著。此次分论坛得到了广大学者和期刊工作者的关注,反响热烈。中国抗癌协会将继续引领期刊创新理念,为海内外学者和期刊工作者搭建多维且高效的交流平台,加强一流科技期刊培育建设。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