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关于协会  >  40周年
【CACA40周年】第九届理事会
2024-11-10 17:50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2022年12月24日,中国抗癌协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隆重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天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陆为民参会并致辞。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名誉理事长、监事长郝希山院士,副理事长詹启敏院士、季加孚教授、李强教授、徐瑞华教授、吴永忠教授,党委书记陆伟教授、秘书长王瑛教授以及沈洪兵院士、范先群院士、邵峰院士、邬堂春院士等院士专家共392位全国代表参会。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投票现场

  大会通过了樊代明理事长《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王瑛秘书长《第八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徐瑞华副理事长《关于修改中国抗癌协会章程的报告》、吴永忠副理事长《关于修订中国抗癌协会会费标准的议案》等文件。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和第二届监事会成员。在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及领导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八、九届理事长樊代明院士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合影

  第九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理事长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副理事长

  陆伟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赫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樊嘉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沈洪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范先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郭小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徐瑞华 中山大肿瘤防治中心中心主任、院长

  朴浩哲 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吴永忠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王瑛 中国抗癌协会

  张建功 河南卫生健康干部学院党委书记

  程向东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李子禹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石汉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主任

  秘书长

  赵勇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合影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现场

  会议同期选举产生第二届监事会,詹启敏院士当选为监事长,李强教授当选为副监事长。组织召开第九届常务理事会中共党员大会及第九届理事会党委第一次会议,会上单保恩教授宣读了中国科协《关于同意中国抗癌协会党委委员推荐建议人选的批复》,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党委,陆伟教授当选为党委书记,詹启敏院士当选为党委副书记。

  第九届名誉理事长证书颁发仪式(左:郝希山院士,右:樊代明理事长)

  第九届荣誉理事证书颁发仪式(左:樊代明理事长,右:罗荣城教授)

  对名誉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名誉副理事长于金明院士、王红阳院士、张岂凡教授,以及30名“荣誉理事”予以表彰和颁牌。对第八届期间工作表现突出的13个专业委员会、11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授予“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先进单位”称号并颁牌。

  第八届先进专业委员会颁奖仪式

  第八届先进省市抗癌协会颁奖仪式

  第九届常务理事会中共党员大会

  一、“十七件大事”筑牢品牌

  第九届理事会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核心理念,以CACA指南推广为抓手,在第八届理事会“六件大事”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建大军、开大会、写大书、办大刊、立大规、开大讲、进大学、绘大图、举大考、立大项、发大作、颁大奖、明大势、开大播、建大营、拓大疆、结大果”的十七项重大战略举措,推动协会事业迈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1建大军

  第九届理事会换届前,协会会员总数42万余人,一年多来已发展到超82万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

  组建各瘤种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30家,各瘤种中西整合专业委员会27家,各瘤种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25家,各瘤种整合防筛专业委员会10家。随着技术篇CACA指南的推广和应用,编写团队专家组建了一批专业委员会,其中包括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肿音乐干预专业委员会、肿瘤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等。目前专委会数量增至218家。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建立中医系列、护理系列、器官保护系列、整合防筛系列、整合康复系列等一批前沿、交叉学科,不断丰富“合纵-连横”的学科建设体系。扩大单位会员队伍,加强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用转化对接,增强协会在全国范围的覆盖面与凝聚力,共同推进抗癌事业的发展。目前,团体会员单位已达到162家。

  2开大会

  组织召开学术会议是集中智慧、规范行动的重要举措。协会创新办会理念,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提升会议的品牌影响力,获得巨大成功。从2023年开始,协会的品牌学术会议中国肿瘤学大会(CCO)更名为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以2023年大会为例,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抗癌协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大会采取“1+N”创新办会模式,在天津市举办主会场,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设立各大癌种的学术分会场,全国联动,助力各地区肿瘤防治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会议邀请超过10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探讨,实现“以天津为中心,启神州之聚;以中国为中心,聚世界之合”的学术热潮。大会创下三个历史之最。第一,参会规模最大,全国线下参会总人数16.5万人,中外院士共计21人,讲者4862人。第二,学科覆盖最全,会议按照三级学术会议体系,设主会场1个,主题会场18个,学术分会场199个。第三,投稿数量最多,大会共收到投稿论文17581篇,汇编收录14512篇,入选壁报5627篇。会议践行学术与科普并重,同期举办科普大会,以“溯本求源·精医重道”为主题,溯中国抗癌协会之源,精肿瘤防治科普之道。大会齐聚“医、患、众”,带来一场“学术与科普并重”的肿瘤防治科普盛宴。

  3写大书

  为推动肿瘤整合医学的发展,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上千位权威专家,集体编写出版《整合肿瘤学》大型学术专著,该书分为《基础卷》和《临床卷》6大分册,3650页,620万字,该书是迄今我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内容最广的整合肿瘤学鸿篇巨著。《整合肿瘤学》已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荣获中国第十届“出版奖”,是前10名中唯一一部自然科学领域的图书。

  4办大刊

  2021年,中国抗癌协会与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强强联合打造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 (HIO)英文旗舰大刊。樊代明院士担任主编,期刊编委会阵容强大,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和国内外知名院士等一百余位知名专家,国际编委占比72%,目前下载量超14万,读者覆盖全球五大洲的86个国家。2022年,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202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为国内正式期刊。HIO设有4大栏目,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成为国内肿瘤医学领域与世界同行交流对话的重要窗口。据统计数据显示,CACA指南的阅读量在每期文章中位居榜首,是最受海内外读者欢迎的文章。

  5立大规

  2022—2023年,由樊代明理事长担任总主编,中国抗癌协会组织13000多位专家,331人次院士,集体编写完成我国首部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即CACA指南,中英文及试题库合计3000万字。指南覆盖53个常见瘤种(瘤种篇)和60个诊疗技术(技术篇),共计113个指南,涵盖了97%以上的中国肿瘤疾病谱。指南秉承“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十字方针,是兼具中国特点和国际视野,适合中国人群的肿瘤指南规范体系。

  指南被翻译成越南语、缅甸语等16个语种。完成试题库、思维导图、病例解读、查询工具、核心科普知识、AI大模型等全方位立体建设,开创我国原创肿瘤医学指南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创新发展之路。

  6开大讲

  CACA指南发布后,中国抗癌协会组织指南参研专家组成600余人的精讲专家团,启动“CACA指南发布暨精读巡讲”全国系列活动。2022年2月起,历时164天,在全国13个省会城市完成了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等38场CACA不同瘤种指南发布暨精读巡讲活动。2023年2月起,历时226天,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完成了整体评估、支持治疗、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器官保护、基础研究等62场CACA不同技术指南发布暨精读巡讲活动。2年时间,100场活动,33个省级行政区,累计总行程27万里;共有331人(次)院士,62位各地卫健委主任或副主任,以及来自93个不同学科领域国家一级学会的95个会长或副会长,对指南给予审评指导;10多家中央及2000多家地方媒体参与全国直播报道,全网观看总量累计超26亿人次;掀起全国“学指南、用指南、遵规范”的热潮,开创了我国原创肿瘤医学指南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创新发展之路。

  7进大学

  鉴于目前我国高校医学教育中使用教材普遍更新较慢、跟不上临床实际需要,中国抗癌协会创新性地提出将指南体系引入校园,以“进课堂、进临床、进图书馆、进教材、进试题库”五进、协作(产学研合作)、互动(鸿雁大讲堂、知识竞赛、志愿服务)一系列措施为基础,纳入肿瘤防治的先进理念,旨在推进肿瘤医学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医学发展客观规律的高素质人才。

  2023年2月起,中国抗癌协会从河南起步,开启CACA技术指南全国巡讲和指南进校园活动。足迹全国,与当地知名高校、医学院校签署CACA指南进校园合作协议,累计226所高校引进CACA指南,210所高校领导交流发言,24位省教育厅领导、7位省卫健委领导给予点评指导,开创了我国医学教育的全新实践模式,高效推进了中国式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成功打造了中国“新医科”。

  2023年12月,CACA指南进校园工作交流会在温州医科大学成功举办,会上举行了CACA产学研转化联合体、“CACA指南 我知你知”校园科普行活动启动、指南进校园委员会聘书颁发和赠书仪式。2024年6月,CACA指南进校园创新发展大会在中国医科大学成功召开,会上为6家单位授予了CACA产学研转化基地,举办了成果展,进一步强化高校整合教育思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医研成果转化。2024年,协会建立指南进校园工作委员会。在深化“五进”工作的基础上,协会着力打造“鸿雁大讲堂”品牌活动,已分别走进昆明医科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潍坊科技学院、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大连舰艇学院,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临床整合医学思维的培养和创新理念的激发。协会各分支机构响应号召,组织各类指南进校园活动:“CACA指南校园行——整体评估指南巡讲”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CACA指南进校园上海科技大学专场”等活动成功举办,为促进肿瘤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教学研究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8绘大图

  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方便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便捷、高效运用CACA指南,协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系统梳理完成53个常见瘤种的诊疗流程和60个诊疗技术的实施路径,使指南的运用实践变得更加流程化、结构化和逻辑化。同时结合其可视化的突出特点,复杂的信息以更加直观、易懂方式呈现,有助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中国抗癌协会创建“CACA AI”等智能应用工具,通过数智融合应用,力求满足CACA指南临床实践中的多层次、多领域需求,实现CACA指南的智能化建设。通过搭建CACA指南数智平台,嵌入CACA指南思维导图,不仅极大地提升了CACA指南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也为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辅助工具。

  9举大考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协会依托CACA指南,建立了“培训-考核-认证-应用”四位一体化的指南认证评价体系,通过以考促学,助力医生职业生涯发展,推动肿瘤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培训和考核体系,协会搭建了三级平台。(1)学习平台:考试不是最终目的,通过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将指南查询、精品课件教学、专家解读、试题库练习、疑难知识点解析、学员答疑等板块,实现以考促学,截至2024年6月底,累计36000名学员参与CACA指南培训学习;(2)考试平台:通过公开报名、审核、全国统一考试,完成各疾病和技术的指南认证工作。目前已经搭建完成29个常见肿瘤疾病系列和60个技术手段的考试平台,并面对全国开放报名考试,截至2024年9月底,累计15843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了CACA指南考核认证,获得协会颁发的认证徽章,认证专家信息也已收录在“中国抗癌协会CACA指南认证专家名录”。(3)工作平台:通过认证的专家将有资格进入CACA指南工作平台,有资格受邀参与CACA指南的各类学术交流、继教培训、科普宣教等工作,以及科研协作、指南编写、并将被优先推荐为相关专委会的委员、获得各类人才举荐机会。工作平台为认证专家提供CACA知识库、素材库、选题库,方便专家们参与指南推广解读工作中。

  CACA指南认证已经成为肿瘤医学领域权威、有影响的行业人才培养及认证体系。

  10立大项

  面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宏伟愿景——“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提升15%”的总体目标,协会聚焦CACA指南更新中的重大难题、科研热点领域、临床痛点问题,组织开展一系列重大原创研究,产出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为学科建设和临床实践助力,展现我国医学科技工作者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与卓越贡献。

  11发大作

  国家始终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高质量,具有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近年来我国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家们凭借不懈的努力与卓越的才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世界医学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第八届理事会以来,协会各分支机构委员更是以卓越的科研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共在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Science、The Lancet、JAMA、Cell、Nature Medicine等10本全球顶尖的学术期刊上,累计发表了超过百篇的高水平论文。不仅彰显了我国科学家在肿瘤学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创新能力,更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了宝贵的声誉与地位。

  12颁大奖

  中国抗癌协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奖励工作,并作为重要工作实施,设立了奖励科研成果的“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奖励优秀人才的“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同时还积极组织推荐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等。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分为肿瘤基础医学、肿瘤临床内科、肿瘤临床外科、肿瘤科普4个专业评审组,已完成11届评审,共255个项目获奖。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分为基础和临床2个专业评审组,已评选八届,共有80位优秀青年人才获此殊荣。获奖项目汇集了我国肿瘤医学领域中的最新、最优秀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本领域中的较高学术水平,已有14个项目获得国家奖。协会具有直接推荐国家奖资格,推荐的项目已有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尤其是2012年协会首次直接推荐的由第三军医大学卞修武教授等完成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每届颁奖仪式在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中国科协、国家奖励办等上级领导多次参加颁奖仪式并做重要指示。近几届参加开幕式的全国肿瘤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医务工作人员、获奖代表及有关人员每次超过30000人。颁奖大会受到了广大技术人员的高度关注,增强了科技奖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调动了肿瘤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3明大势

  为了让肿瘤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专业信息和前沿动态有更好的了解,协会在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每年对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和总结,撰写发布《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从学科发展的高度,全面梳理、归纳肿瘤医学各领域(常见瘤种、诊疗技术、基础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依托临床经验,对学科的发展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解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与建设性意见,体现权威性、前瞻性、时效性、全局性,同时,对原创重大成果,优先推荐纳入CACA指南,完成从“前沿成果”到“指南规范”的学术双引擎闭环建设。

  2018-2023年,《报告》已连续对外发布6册,其中,《报告(2022-2023)》年获得了中国科协学科发展引领工程-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的支持。《报告》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恶性肿瘤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同时对未来恶性肿瘤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还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创新、优化诊疗流程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14开大播

  中国抗癌协会打造了“网站、客户端、学习强国号、微信公众号、视频号”5端融合的媒体传播矩阵,同时建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新媒体矩阵,现有关注用户累计超过200万。协会充分发挥专业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优势,以CACA指南推广工作为抓手,与媒体共同打造“活动共建-内容共建-栏目共建-平台共建”的肿瘤防治融媒体生态。2018年以来,分别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医师报、百度、今日头条、健康界、生命时报、爱筛网、TOPMD、大专家、乐问医学、丁香园、医脉通、良医汇、医视界、CCMTV、医朵云等媒体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专业策划、专业创作、专业传播”,共筑“社媒融合”新生态。

  2022-2023年,CACA指南全国精读巡讲100场,2000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参与直播报道,全网观看总量累计超26亿人次;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全球线上直播观看总量2.2亿人次;中澳、中拉、中非、中美、中加、中新、中欧等系列抗癌峰会全球实时在线观看总量达1.28亿人次;掀起全国“学指南、用指南、遵规范”的热潮。

  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中国科协信息中心共同开展“一体两翼”科普信息化评价工作,采用大数据技术自动抓取215个全国学会、32个省级科协的自有网络平台以及主要第三方平台的科普信息数据,结合科普中国资源使用和传播情况,定期发布科协系统科普新媒体传播榜。2023年1-12月,科协系统科普新媒体传播榜,中国抗癌协会9次排名第一,1次排名第二、1次排名第三,1次排名第四。2024年开始,中国科协改为按季度发布媒体传播榜。截至目前,已经发布的两期榜单,我会均位列全国第一。

  15建大营

  协会秉承“防-筛-诊-治-康”的疾病全程管理整合理念,推动肿瘤防治工作实现“关口前移”(关注“防、筛”)和“重心后延”(重视“康复”)。在此背景下,为了让该理念、该模式能够真正落地,助力临床,造福患者,协会依托CACA指南的推广体系,打造了“5库6基地12个推广模块”独有的学科建设体系。其中,“6基地”即:科普宣教培训基地、整合临床培训基地、整合防筛培训基地、整合康复培训基地、产学研转化基地、一带一路培训基地。

  截至2024年10月,协会已在全国30个省67个市建设了309个基地。具体到实施层面,协会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有效引导需求清单,从需求侧、供给侧双向发力,为基层肿瘤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赋能。

  首先,针对当地常见瘤种和难治瘤种,前沿技术和适宜技术,引导对方根据自身临床实际和发展需要提交需求清单;其次,中国抗癌协会专家团对当地肿瘤防治现状(流行病学、肿瘤诊治的技术力量,优势及劣势)进行调研梳理,最终给出适合当地的肿瘤防治的整体策略和路线图,持续精准施策。

  主要工作内容几个方向。第一,医生对医生临床技能培训:线下讲座、科室交流、带教查房;第二,医生对患者肿瘤防治科普:公益义诊、科普患教等;第三,学科建设:将真实世界研究等相关的科研带到基层,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建设的提升;第四,人才培养:拿到中级以上的医师可以进行CACA专科医师考核认证,最终参与到CACA智库建设,并且在全国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中交流、培训,也有机会优先推荐为全国委员,给予成长的空间;通过基地向其所覆盖地区的医院进行向下的技能培训,如绍兴市可以向区域级、县级医院开展向下的培训;第五,临床支持系统建设:通过临床支持系统,可以进行远程诊疗,或不定期的线下的诊疗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肿瘤服务能力的同时,形成与大型医疗机构差异化的发展,助力打造以县级医疗机构为主导把好“防筛关”、地市医疗机构为主导把好“诊断关”、省级医疗机构为主导把好“治疗关”、全国各地康养基地为主导把好“康复关”,统称“四关”适合国情的肿瘤防治体系,最终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6拓大疆

  CACA指南,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其一经推出令世界瞩目。2022年12月,在中美抗癌峰会上,樊代明理事长在国际上推广CACA指南,与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现任主席、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现任主席进行高端对话,全球直播在线观众达500万人次,引起巨大反响。2023年5月,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欧洲癌症研究协会(EACR)主席、国际癌症进展学会(SPCC)主席及欧洲癌症组织(ECO)主席齐聚一堂,樊代明院士在峰会上推出《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参众达1250万人次,为欧洲国家提供了肿瘤防治的借鉴经验。2023年7月至今,陆续召开了中澳、中拉、中非、中美、中加、中新、中欧峰会,通过举办系列抗癌峰会,已将CACA指南推广至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德国、荷兰、丹麦、意大利、日本、韩国、斯里兰卡、孟加拉、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肯尼亚、南非等35个国家,全球实时在线观看总量达1.28亿人次。抗癌峰会是一个和国外相互借鉴肿瘤防治成功经验、进行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为全球癌症防控事业贡献了宝贵的“中国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全球肿瘤防控水平,造福全球肿瘤患者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中尼抗癌峰会

  2023年,伴随着CACA指南全国精读巡讲,协会在周边省份建立了8个国际交流中心,作为桥头堡,分别向周边国家辐射。其中,在新疆乌鲁木齐(向中亚五国),宁夏银川(向阿拉伯各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向蒙古国),黑龙江哈尔滨(向俄罗斯),广东广州、云南昆明、广西南宁(向东盟各国),辽宁沈阳(向朝鲜)等地共设立8个“一带一路”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

  依托整合医学理念,同时结合基地的区位优势,协会将与各地同道共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CACA指南多语种推广。其中,除中英文外,翻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的15种语言,累计17种语言,总字数3200万字。依托培训基地,以多语种翻译的指南版本为培训体系进行全面推广。除此之外,还开展国际学术会议、科研合作、临床培训、技术推广、远程会诊、科普患教等方面的工作,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我国与国际社会肿瘤科学的交流,推动我国肿瘤防治水平和医疗辐射能力的提升,带动“一带一路”国家肿瘤防治与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17结大果

  响应政策,赋能行业,助力临床,造福患者。中国抗癌协会携手八十万会员,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行动纲领,将“十七大”重点工作的每一步都视为通往最终胜利的关键环节,而非终点。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过程的精彩,更在于结出的硕果——即到2030年我国要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让健康中国的梦想照进现实,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抗癌的征途上绽放希望之光,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蓝图。

  二、学科建设,齐头井进

  协会以“CACA指南”为抓手,把握机遇,砥砺创新,各项业务工作均取得卓越成绩。

  1学术立基,根深叶茂

  2023年,协会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250场,线下参会人数52.5万次,有力推动了肿瘤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学术交流。18场品牌会议成功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各省市自治区抗协会每年举办数百场地区学术会议,有力促进了各地的产学研对接,推动了各地区肿瘤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规范化诊治的推广普及。

  2培训指导,服务基层

  自2023年起,协会共计获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89项,至今共计组织实施192项,授予学分543分培训学员38124人。为促进中国肿瘤医疗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协会优势,近两年开展了一批高水平、接地气的临床指导和技术培训,推动基层诊疗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为贯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继教原则,协会继教部门主动拓展项目申报渠道,邀请权威专家牵头申报开展一系列基层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活动。继教部门也不断深化继教服务,助力分支机构合规、高效开展高水平继教项目,提升肿瘤领域医务人员的专科诊治能力,使其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最佳诊疗策略。

  3刊群建设,打造平台

  作为肿瘤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协会高度重视期刊建设,37种“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发展迅猛,5种英文期刊被SCI收录;系列期刊以学科为纽带,积极发展,提升期刊质量,规范期刊发展,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纸媒基础上不断拓展数字化建设和多元化传播,极大助力我国肿瘤医学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交流。

  4肿瘤防治,科普先行

  1.组织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

  2023年,CACA肿瘤防治全域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天津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15)是由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至今已经成功举办30届,成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肿瘤防治品牌科普活动。2023年第29届宣传周全国启动仪式在天津盛大召开,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学习强国、科普中国、央视频、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等上百家媒体全程直播报道,全国实时在线观看总人数达6168万人次。宣传周期间,参与机构达5168家,直接参与活动人数达61.2万,举办各类科普活动21,715场,发送图书资料235.5万,受益公众人数超1.1亿,媒体报道总数225087篇,媒体阅读总人次超10.35亿。

  2024年,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陕西·西安

  2024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陕西西安举办。陕西周边五省(甘肃、河南、山西、四川、新疆)及全国各地区的领导、专家及现场1500位同道参加启动仪式。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上百家媒体参与直播报道,全国实时在线观看总人数达5561万人次。宣传周期间,参与机构达5575家,直接参与活动人数达68.5万,举办各类科普活动31788场,发送图书资料267万,受益公众人数超1.3亿,媒体报道总数100569篇,媒体阅读总人次超11.8亿。

  2.组织开展全域科普行动

  2023年,协会在天津创立举办“CACA肿瘤防治全域科普行动”。“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专业融合、全媒体传播、全民共同参与”,打造“四全”科普新模式;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网络,建立“七进”传播新形式。2023-2024年,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各地全域科普行动数百场,获得广泛赞誉。

  3.科普创作,硕果累累

  (1)出版精品科普书籍

  2022年,作为中国抗癌协会核心科普知识库建设重要项目,《健康中国“我”行动-癌症防治科普丛书》在京启动,并得到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该书定位为我国肿瘤一线工作者进行癌症防治科普工作的指导用书。丛书首批编辑出版10个分册,每个篇目按照癌症核心知识点,通过数字化手段融入科普视频和音频,将纸质图书与新媒体相结合,让公众对癌症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

  2023年,《科普中国·肿瘤防控科普丛书》项目在京启动,得到了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丛书主要集中在我国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癌种,聚焦重点、关注热点、普及要点,以社会医疗问题和患者健康问题为导向,制止流言、揭穿谎言、粉碎谣言,将近年来“全健康”理念深入融合,通过多机构、跨学科、跨地域的协同合作,以期积极提高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整体效能。

  组织专家编写《中国肿瘤科普之声》《胃,你好吗?》,引领肿瘤医生发出科普的声音。出版《逢生》系列患者故事集,组织医患、患患互动交流,推动常态化科普宣传。

  (2)共建精品科普专栏

  协会以CACA指南推广工作为抓手,与媒体共同打造“活动共建-内容共建-栏目共建-平台共建”的肿瘤防治融媒体生态。在该模式下,前后分别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设的《肺腑之言》栏目;与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录播的“肿瘤专家谈防癌”节目;与《三联生活周刊》合作出品的《医生的角色》系列专题;联合新华网客户端、乐问医学共建《肿瘤那点事儿》大型人文栏目;与人民网·人民健康共建《肿瘤三人行》专栏;与北京广播电视台·京视健康共建《京视探院》品牌栏目等,推动优质科普内容的生产、传播。

  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5海纳百川,智汇全球

  1.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彰显中国癌症防控水平

  2023年5月,中国代表团赴希腊参加了由世界乳腺健康学会(SIS)举办的第21届世界乳腺癌及乳腺健康大会。本次大会中国专家有34篇投稿被大会接收,其中13篇遴选为口头发言,21篇为壁报交流。会上中国专家与国外同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在国际学术舞台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了中国乳腺癌防治的前沿进展,传递了中国经验。6月16日,我会与韩国癌症协会(KCA)在首尔共同举办了中韩肝癌双边研讨会,中韩专家就肝癌的诊治与研究最新进展做了专题报告并进行充分讨论,反响热烈。10月18-21日,王瑛副理事长带队赴日本参加了亚洲肿瘤学会第三届国际学术会议,并应邀做大会发言。本次会议中国学者共投稿61篇,其中45篇接收口头发言,在亚洲学术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专家风采。

  中韩肝癌双边研讨会,首尔

  2.举办国际学术盛会,提升国际影响力

  2023年10月14-16日,我会与国际癌症进展学会(SPCC)、欧洲肿瘤学会(ESO)共同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了The BEST of BCY6暨2023中国年轻乳腺癌精准诊疗前沿论坛,会议邀请了2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话乳腺癌防控议题,由刘红教授主编的发布我国首部面向年轻乳腺癌的全景报告《中国年轻乳腺癌白皮书》在会上正式发布。

  《中国年轻乳腺癌白皮书》在会上正式发布

  11月18日,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天津召开,我会邀约来自世界100个国家的肿瘤专家,其中包括全球抗癌领袖、权威专家、学者齐聚神州,共享防癌抗癌新成果,共商全球癌症防控之大计,共赴“以中国为中心,聚世界之合”的国际学术盛宴。中国抗癌协会在大会发起成立世界整合肿瘤协会(WAIO)的倡议,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2024年,来自世界100个国家的肿瘤专家出席了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天津

  6推优荐才,做强品牌

  1.开展两院院士候选人推选

  根据2023年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协会积极开展两院院士推荐工作。经个人申报、推选专家委员会评审,推荐7名专家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候选人,其中2位为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2.开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通过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参与青年托举项目,2023年收到76份申请,经过协会和联合体专家评审,最终协会择优推荐的2位优秀青年人才获得资助。

  7党建强会,保驾护航

  1.开展党建特色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

  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继续延续党建强会品牌,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国抗癌协会党建强会特色活动”组织全国专家赴西藏林芝等地,扎根西部,组织党员专家为基层群众和患者开展科普患教、义诊咨询、公益赠书、技术培训等服务。活动得到中央电视台的两次直播报道。

  2.开展中国科协“党建+完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建设专项

  党建引领,开展科普平台建设。推动与各省市及各行业合作单位、协会各分支机构的党组织合作共建,建设党建科普基地(癌症防治科普基地)、建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常见十大瘤种防控平台)、制定科普标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完善科普评估体系等。

  3.承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党组织负责人国情研修班项目

  承接中国科协项目,与天津科协共同承办2023年全国学会党组织负责人国情研修班,来自全国学会的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研修。为期一周的研修班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获得良好培训效果和广泛好评。

  8公益服务,惠及民生

  1.启动“CACA肿瘤防治千县行”公益行动

  为推动全国县级基层医疗机构的肿瘤规范化诊治水平,由协会、新华网和基层医院共建党建合作平台,启动全国“CACA肿瘤防治千县行”公益行动(2023-2025),依托CACA指南的知识体系、专家优势,开展面对县域医院的指南推广技术帮扶、人员培训、科普患教、义诊咨询等公益活动,新华网作为独家合作媒体,负责活动直播、宣传报道、“新华名医”专栏打造和医生访谈等工作。计划三年完成1000个县的帮扶工作,为实现“到2035年初步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2.组织“癌症防治中国行”科普公益活动

  协会联合甘肃天水市科协,在天水市秦州区、平凉市崆峒区等地开展CACA“癌症防治中国行”系列科普公益活动,发布服务当地的肿瘤防治科普指南;开发与当地常见癌症防治规范的资源包等项目,“线下+线上”受众群众上万人次。本次活动获得中国科协2023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项目支持。

  9科技服务,助力创新

  协会以科技服务项目为纽带,广泛开展与创新抗癌药品/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的合作。2023年以来,继教与科技服务部继续积极支持协会专家开展临床研究、学科建设、科研基金、会议培训、县域/基层肿瘤综合诊疗及实践能力提升、疾病管理以及模式创新等合作项目。截至2024年8月,组织研究者发起新药临床研究8项,70余家医疗机构的2700余名受试者参与。组织学科建设类项目2项,构建了遍布全国630余家医院参与的学科建设合作网络,举办线下线上活动300余场;协助近百家医院将粒缺性发热(FN)评估表嵌入到医院的电子病历,确保肿瘤患者治疗前进行FN评估及预防治疗。设立科研基金项目10项,共资助课题308个。举办培训会议项目42项,召开线下线上培训会议460余场,培训医生11万余人次。县域/基层综合诊疗及实践能力提升项目已陆续启动13个子项目,开展多学科多形式活动100余场,包含提高基层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的基层肿瘤规范化诊疗“培训/查房/会诊”活动,提升基层临床医生实操技能的肺癌手术观摩培训活动和乳腺癌筛查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医院病理检测水平的分子病理检测实践及诊疗策略培训活动等;录制系列科普宣传视频,组织县域群众观看,已累计数万点击量;完成县域肿瘤专科建设现状及诊疗与管理能力的调研报告。持续开展肿瘤领域疾病管理项目,在全国范围内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523场患者教育课堂,同时进行乳腺癌和妇科肿瘤领域的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采用创新模式建设血液肿瘤线上数据中心平台项目,已开设5个子项目,有30余家医院参与,涉及AML、CML、MM、淋巴瘤等多个领域,服务患者超5万人次。

  10自身建设,夯基垒土

  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天津

  1.CACA不惑,传承鼎新,开展CACA四十年系列文化活动。2024年是中国抗癌协会40周年,主题定为“CACA不惑,传承鼎新。”旨在遵从金显宅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在学术上打的牢固基础和精神财富,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以创新来巩固基础。协会策划了成立40周年系列学术、科普、文化活动,4月25日,在天津启动,11月14日,在西安收官。系列活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彰显医药文化自信推动科技自主创新为主旋律,通过系列宣传,总结肿瘤防治经验,进一步推动肿瘤防治关口前移以及诊断、治疗手段不断进步,落实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癌症防控计划,为肿瘤防治贡献“中国方案”。

  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表彰仪式

  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文艺演出

  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会议现场

  2.入选中国科协2023全国学会治理现代化示范专项。2023年中国科协组织实施全国学会治理现代化示范专项,示范引领全国学会不断提高会员发展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协会成功申报并获得资助。

  3.开展专业委员会和省市抗癌协会工作考核,促进二级机构健康成长。每年召开中国抗癌协会工作会议,对专委会和省市抗癌协会工作进行总结和考核。经过现场汇报专家互评、评审专家与秘书处打分相结合,评选年度先进集体。每年各有10个专委会和4个省市抗癌协会成为排名末位单位。按照分支机构管理规定,本届理事会五年内如果有两次排名未位,专委会将被撤销。

  2022年度先进集体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大肠癌专委会、肿瘤营养专委会、胃癌专委会、天津市抗癌协会、广东省抗癌协会。

  2023年度先进集体为: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肿瘤营养专委会、肿瘤标志专委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天津市抗癌协会、陕西省抗癌协会。

  4.搭建全方位宣传阵地。协会不断致力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着力建设“一网、两微、多平台”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为会员提供精准多元的服务产品。2023年,协会网站发稿1681篇,新增“会员之声”栏目,发稿539篇;微信公众号发稿506篇,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50个,月发布信息近500余篇,微信公众号关注已达36万余人。中国科协网站报道协会各类活动10余篇,其中要闻1篇。协会APP发布信息5127条,开展直播会议247场,参与授课专家6,185人,发布课程5,863次,直播观看量累计5.2亿人次。累计16次居中国科协系统科学传播榜全国学会第一。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