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梁寒 | 我与CACA:伴随中国抗癌协会共同成长
2024-06-08 06:57

1984年在金老倡导下在天津市肿瘤医院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而一年后我就来到肿瘤医院工作。当时由于“文革”刚结束,大学生相对稀缺,毕业后的热门是大学医院及卫生局所属的综合医院,肿瘤专业属于冷门。就是这个当年的冷门专业,在39年后的今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至于侵占了普通外科绝大部分的领地,这些都是后话。

2024年是中国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我在肿瘤医院工作的39年也亲历了我院乃至我国肿瘤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伴随着胃癌专委会的成长,2021年在我60岁生日的前2个月被任命为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第六届主任委员。

39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将一个懵懂的医学生历练成为经验丰富的胃肠肿瘤外科医生。经年的学习、思考、探索、积累,使我深愔Fortner教授的名言:外科成功的路途中充满着“Blood, Sweat and Tears”。据考证,这句名言最早是英国首相Winston Churchill在二战时期说的“I have nothing to offer,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他的本意是鼓舞英国民众奋起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振奋抗战斗志。Fortner教授所说的意思即外科医生的勇气和汗水,患者和家属的鲜血和眼泪。成为优秀外科医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除了具有医者仁心外的基本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勇气和汗水。同时要有超人的心理素质,缺一不可。所谓勇气就是敢为人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外科手术堪比活体雕塑,优秀的外科医生应该同时具备科学家的严谨和艺术家修养,对待每一台手术都像进行艺术创作。外科医生手术时是在搏动的血管、神经、组织及血肉间用手术刀进行“雕刻”,犹如在刀尖上跳舞。艺术家出现失误可能意味着毁掉一件作品,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如果偏离了哪怕1毫米,就有可能损伤大血管,导致致命性大出血。因此,优秀的外科医生是伴随着患者的鲜血甚至生命和家属的眼泪成长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应该感谢患者是他们将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我们。

2004年成立胃部肿瘤科以后,我带领全科医师规范标准胃癌手术,最初几年完成学习曲线期间,我科的胃癌手术死亡率一度突破了1%。虽然欧美由于医疗机构的年手术量太低(10例以下),导致胃癌根治手术的死亡率高达6%~8%左右,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医疗大背景下,1%的死亡率也是不可接受的。此外,选择医生作为职业就意味着要终生学习,只有付出汗水,才能收获成功。本人也常以易中天先生的话激励自己“未敢一日懈怠、未敢一事虎”。本人多年来养成了早晨较早来院的习惯。一位曾经的进修医生发来微信:“当年在您那学习时看到您每天六点半就到医院让我觉得很震惊,也很惭愧,回来后我也每天尽量7点前到医院开始工作,也许这是我学得最像您的地方了。”看来是“身教胜于言教”。

一、工作学习经历

1985年我从天津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市人民医院。当时的老四号病房主要收治腹部肿瘤,病种包括胃、肠、肝、胆、胰腺、腹膜后肿瘤等。刚参加工作,接管的第一位患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位24-5岁的女性胃癌患者,好像是和平路工艺美术大楼的售货员。入院时已经是胃癌腹腔转移,大量腹水。每天的治疗无非输液、放腹水。这位患者容貌姣好,但神情忧郁,她老公经常陪伴她站在走廊的窗前,默默地凝视远方。记得大概2个月不到的时间,她就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中国抗癌协会首任理事长张天泽教授当时60出头,高挑身材、学者风范十足。每周查一次房:查房时要求主管医生完全背诵病历。因此在张主任查房前,我们小大夫很紧张,要准备病历、熟背病历。当时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所有的医生都挤在一间大约只有20m2的办公室。科主任王殿昌教授只有一个办公桌,其他高年资医生每人只有一个抽屉。但是大家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每天中午饭后,由王殿昌主任带领大家学英语,读英文文献,练习口语。去图书馆时经常看到头颈科刘经祖主任在那里看书,春节去王殿昌主任家拜年时看到主任仍手不释卷。

老前辈们的治学态度给我以无穷的身教感染力。记得当时为了收听“美国之音”练英语听力,我买了个短波收音机,郝希山院长回国后,还曾经借用我的收音机。1987年医院搬到体院北的新址,图书馆的面积比老医院扩大了,定期举办青年医师英语沙龙。1989年金显宅教授患病住院治疗,治病期间我们邀请金老参加英语沙龙活动,记得那天金老精神很好,用流利的英语给大家讲了许多早年留学美国的趣闻,活动结束后大家要求与金老合影,金老欣然答应了大家的要求,于是在大家的簇拥下,在行政楼前留下了珍贵的纪念。2024年是金老诞辰120周年纪念,斯人已去,金老的铜像永远伫立在医院南院,陪伴着医院的发展。

图片

▲ 1989年与天津市肿瘤医院英语角同事与中国肿瘤之父金显宅教授合影

1990年瑞士政府与天津市政府签署了选派青年医师赴瑞士进修计划,前后两批共12人,我院选派2批,每批3人。瑞士圣加仑州立医院Sinn教授来津亲自面试,我有幸成为第二批赴瑞士进修的成员。在瑞士圣加伦州立医院普外科进修体会最深的是每周一次的病例讨论,相当于现在的MDT,一般是晚上6:00-8:00,开始前有三明治、饮料等。参加人员有外科、内科、影像、病理、康复、护理,特别是周边医院、诊所的医生也来参加病例讨论。这样看来瑞士早在30年前已有MDT模式。

此外,就是瑞士医生的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我出国前曾在内镜室工作2年,有一天我正在宿舍休息,桌上的传呼机响了,原来是Lange教授他们正在做一台胰头癌手术,需要术中胆道镜检查,Lange 教授知道我有内镜检查经验,让我来手术室进行术中胆道镜检查。还有一次,同Lange教授做一个前臂黑色素瘤病例,由于经验较少,不知如何进行皮瓣修复重建,于是Lange教授让助手去他办公室把相关专著拿到手术室,边参考术中描述边术式。另一次股骨头附近软组织肿瘤病例,暴露肿瘤、切除肿瘤后发现内部有敷料样物,结果经查病史,患者10年前因外伤曾在本院骨科进行清创手术,是当时术中遗忘在伤口内。这显然是一起医疗事故,第二天查房时,Lange教授直接与患者沟通了术中发现,让我惊掉下巴。当然后续肯定面临相关法律程序。

进修期间,发现瑞士、德国住院医师、实习学生人手一册外科学手册,这是一部德语经典外科手册该书为德国最权威的普外手册,已经第8次修订版。于是在德语专业书店购得该书,遂爱不释手,每天翻看。德国是现代医学的发祥地之一,特别是外科领域,众多经典术式均以德国、奥地利医师命名。遂产生将其翻译成中文的想法。一共大概利用了40余个周末休息时间翻译完成的,特别感谢瑞士圣加仑州立医院普外科主任Joche Lange 教授帮助本人联系原出版社及作者,原著主编Refferscheid教授已经过世,经过交涉,他的遗孀最终同意以象征性的1500德国马克(相当10000人民币)作为该书的翻译版权费。Lange教授从科研经费中为该书支付了这笔费用。该书在国内出版后,我分别给原出版社及Lange教授寄去了样书,时隔20年,2013年6月我再次拜访Lange教授时,在他办公室显著位置仍然放着该书的中译本。

图片

▲ 2006年与郝希山院士(左二)一起为一位天津大学院士做手术

1999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经过Lange教授的推荐,来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Charite MDZ分子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当时东西柏林刚完成统一10年,Charite MDZ分子医学中心以研究所为主并有大学医院,胃肠外科Schlag教授来自原西德海德堡肿瘤中心,主攻大肠癌的诊治。当时跟Schlag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直肠癌术前放、化、热疗的临床研究。每周进行一次课题研究进度讨论会,课题组人员分别汇报各自负责的课题进度情况。我具体负责直肠癌病例放、化、热疗前后肿瘤黏附分子表达变化的研究。上千张病例切片均由我来制备、染色、判读。这一年的基础研究工作紧张、充实,为之后从事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图片

▲ 2006年与徐光伟理事长(左)、季加孚教授(中)共同主持第四届全国肿瘤大会胃癌专场学术报告

2005年将在日本横滨召开第5届国际胃癌大会,横滨市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此前曾访问过我院,借此次国际胃癌大会时机,郝希山院长派我赴日,先在横滨市民医院胃肠外科参观学习一周,随后参加国际胃癌大会。当时日本同道已经在尝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但是中转开腹率很高。参观手术同时,也参加胃肠外科学术活动,并介绍我们自己的临床研究工作。

图片

2007年与郝希山院士(中)及其他教授讨论《肿瘤手术学》稿件

2007年随医院科主任参观学习班赴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参观学习10天,当时主要跟随Mansfield教授查房、观摩手术及出门诊,最深刻的体会是MDT治疗模式。记得有一个直肠癌手术,先由肛肠外科医生进行扩大根治联合脏器切除,然后由放疗科技术进行术中放疗,最后由整形科医生进行回肠袋膀胱重建。此外在门诊时,一旦病情涉及其他科室,主诊医生马上电话请来诊治会诊,制定诊治方案。MD Anderson 肿瘤中心信息化建设走在前面,每位主诊医生可以随时从电脑里调阅经治患者的所有资料。

2010年随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代表团赴日本东京癌研会有明医院参观交流。主要是参观手术室,观摩胃癌手术。随后与Sano教授团队进行了双边学术交流。我本人做了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结(No14v)清扫的临床意义的学术报告。

2012年赴大阪大学附属医院参观学习,并与日本同道交流胃癌扩大根治术相关问题。

2013年随天津市卫生局代表团访问韩国仁川市,并代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与仁川大学附院签订友医院协定,与胃肠外科进行学术交流,就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热灌注化疗做报告。

2017年随胃肠肿瘤科科主任高级研修班赴美国哈佛大学Shapiro Institute学习10天,研究班72名学员,本人担任班长。期间配合美方项目负责人安排了肿瘤相关课程30余课时,组织参观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上课期间组织学员参加讨论、交流,系统学习了肿瘤学临床科研思路及最新进展。

前后近30年的继续教育使本人掌握了基本技能,开阔了国际视野,把在国外学到的临床科研工作理念及时带回到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为后来专科发展及学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记得2006年4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参加CLASSIC中国研究者会,上半场茶歇时,研究总PI韩国国立大学Noh教授非常欣赏我的手术演示,他认为我的胃癌根治手术技巧完全达到日本同道的水平。询问我是否曾在日学习。其实我之前在瑞士及德国进修期间主要参加大肠手术,胃癌病例数较少。但是胃肠外科手术原则是相通的。2004年成立胃部肿瘤科,我们利用大概2年时间完成了标准、扩大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至2006年参加CLASSIC研究时手术水平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二、胃癌临床基础研究

1995年天津市肿瘤医院成为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后,医院在科研、教学上开始了快速发展的时期。1998年我成为天津医科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当时只有37岁,晋升副主任医师3年。记得招收的第一个研究生是来自武警医院的唐贺文。当时申请的卫生局课题“活性炭吸附MMC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后来我们在动物实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临床研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并总结发表在2000年《中国肿瘤临床杂志》上。后来该文章被国内许多作者引用,特别被发明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合肥工业大学缓释剂研究室许健健教授的关注,许教授从我们的早期研究中得到很多启示。2004年成立胃部肿瘤科以后,随着单病种临床诊治的逐步规范化、临床组织库、临床数据库的建立。我们逐步确立了以胃癌外科及综合治疗为全科工作的重点,以临床带动科研与教学。

1999年,天津市肿瘤医院将原来的腹部肿瘤外科分成肝胆肿瘤科和胃肠肿瘤科。当时本人在德国洪堡大学做访问学者,2000年回国后被任命为胃肠肿瘤科副主任。当时的科主任是王家仓教授。2004年,在郝希山院长的倡导下,将胃肠肿瘤外科又分成胃部肿瘤科和结直肠肿瘤科。本人被任命为胃部肿瘤科科主任。当时本人43岁,从事腹部肿瘤外科19年,可谓年富力强。当时国内胃癌外科比较突出的中心林立:从广东的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吉甫、詹文华、何裕隆教授的团队、福建协和医院张祥福、卢耀山、黄昌明教授的团队,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林言箴、尹浩然、朱正纲、燕敏教授团队,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徐光玮、季加孚教授团队以及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文范、陈俊青、王舒宝、徐惠棉教授团队和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张岂凡、薛英威教授的团队。上述5大中心胃癌临床研究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水平。我院在胃癌外科方面由郝院长主持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在我国胃癌外科领域占一席之地,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是天津肿瘤医院在胃癌外科方面缺乏整体优势。胃癌专科化独立建科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空间。

2012年我科成功主办了“中日韩胃癌天津高峰论坛”,400余参会人员聆听了30位日、韩及国内一流胃癌专家的精彩报告。2013年本人受日本胃癌协会的邀请,在大阪举行的第85届日本胃癌年会上作“中国胃癌手术治疗现状”的报告。2013年我科举办了第二届天津胃癌高峰论坛,并出版《胃癌根治手术写真》,该书凝结了过去8年我们在胃癌手术方面取得的进步。也是国内外第一部以手术野实景照片为主要内容的胃癌手术专著。该书2014年入选中国抗癌协会常见癌症诊疗系列丛书。

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丁香园网友评选的“2015年你不可错过的10本好书”(括弧内是编辑加的评语)中,《胃癌根治手术写真》(瞳孔里真实的手术视野)名列第8,推荐书目中不乏经典名著,如《实用内科学》(畅销60年不衰的专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国际权威骨科经典)、《热病》(对抗当今抗生素耐药的宝典)、《协和内科住院医师手册》(年轻住院医师不必后悔)等。《胃癌根治手术写真》出版10余年以来对我国胃癌外科医师的培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内各地参加学术会议期间以及在国内超过150家医院会诊手术时,经常有中青年外科医生坦言,这是看着这本手术写真学习的胃癌根治手术技巧,这是我最感到欣慰的。

2015年6月3日—6日在巴西圣保罗召开了第11 届世界胃癌大会,本次胃癌盛会中国医生参会人数超过100余人,仅次于东道主巴西。中国学者向国际同行展示了自己的工作,大会交流、口头交流、壁报交流以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专场,到处活跃着中国学者的身影,中国之声唱响国际舞台。我科在这次盛会中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壁报交流5篇,口头交流一次,大会特邀报告一次。我们的口头交流和特邀报告内容均具有原创性,得到了国际同行,特别是日本同行的高度认可。这次胃癌盛会对中国从事胃癌诊治和研究领域的未来将是里程碑式的事件,代表着我们真正开始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大会闭幕式上本人有幸在主席台上与以季加孚教授为代表的中国胃癌医生团队,接过了国际胃癌协会会旗,2017年将在北京召开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

本人从事临床工作30年以及从事胃癌外科10年之际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感到无比骄傲和欣慰。这是我们几代中国肿瘤外科医生的梦想和努力的结果。中国抗癌协会前任理事长张天泽教授,也是我院腹部肿瘤科第一任科主任,1983年率团访问日本,特别参观了名古屋社区胃癌普查车的工作流程,回国后撰文赞叹不已。腹科第二任科主任王殿昌教授1981年获得“世川奖学金”,在日本进修一年。带回了日本胃癌治疗理念。王家仓主任作为腹部肿瘤科的第三任科主任,主持了5年胃肠肿瘤科的工作。到2004年胃部肿瘤独立建科时本人有幸成为第四任科主任,这时腹部肿瘤科已经细分成肝胆、胃和大肠癌专业。本人主持胃部肿瘤科工作的17年,取得了一点成绩,都是在前面几代人的工作基础上以及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中日韩虽同处东亚胃癌高发地区,但是临床治疗的胃癌病例构成完全不同:日本临床诊断的胃癌病例中的80%都是早期癌,韩国早期病例的比例也高达50%以上。因此日韩医生关注的重点是微创手术,如胃镜下 ERM及ESD,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等。中国临床诊断的胃癌病例中90%均为进展期病例。因此如何提高进展期特别是III期病例的疗效是我们的主要工作。

我们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对于远端进展期胃癌,采取标准D2手术+对肠系膜上静脉旁(No14v)淋巴结清扫可以使患者的3年生存率提高17%。而且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是No14v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病例,3年生存率仍可达到34%。这一结果让担任主持的国际胃癌协会秘书长,日本东京癌研会有明医院,也是我的好朋友Sano教授印象深刻。特别是看到我们展示的肠系膜上静脉清扫后术野,赞叹不已。Sano教授坦言,依他本人有限的经验,发生No14v转移患者的预后非常差,这可能是得益于我们对No14v所属的解剖区域完全彻底的清扫。基于我们的回顾性结果,已经启动了国际注册的多中心随机前瞻性临床研究,希望在我们以及参与该研究的全国20余家单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获得预期结果,从而制定我国自己的临床指南,造福胃癌患者。这可能是做医生的最高境界了。

自2006年参加CLASSIC研究开始,积极参与胃癌多中心临床研究,在我国第一个胃癌围手术期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ESOLVE)中贡献了182例,占全部病例的近20%。RESOLVE研究的三年随访结果于2019年ESMO大会发表,从而奠定了中国局部进展期胃癌SOX围手术期治疗的标准模式。2023年ESMO大会上,张小田院长报告了RESOLVE研究5年随访结果,与XEOLX辅助化疗比较,SOX围手术期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5年总生存,进一步夯实了SOX围手术期化疗的中国模式。

图片

2019年在沈阳召开的第14届全国胃癌大会期间与郝希山院士(中)、朱正纲教授(左二)、季加孚教授(右一)、徐惠绵教授(右二)、梁寒教授(左一)合影

2019年我们在国内外率先尝试紫衫醇(腹腔、静脉)+替吉奥+信迪利单抗+阿帕替尼用于IV期胃癌的转化治疗(Co-Star 研究),该研究最终入组55例,33例采取转化手术,其中5例获得病理完全缓解(ypCR),生存分析显示,采取R0转化手术的病例与未手术病例比较,具有显著的生存优势,为免疫治疗时代IV期胃癌的转化治疗开辟了新的综合治疗模式,II期前瞻随机对照研究也于2024年启动。

在免疫治疗时代,我们在国内较早开始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例,PERSIST研究的前期单臂II期探索研究显示,经过免疫+化疗的新辅助治疗后,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高达33.3%,随后的II期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PERSIST) 初步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27.8%,治疗组5.6%,具有显著差异。

进入微创手术时代,传统的胃切除范围受到挑战,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局部进展期胃癌保留大网膜的前瞻随机多中心III期研究,该研究提前一半时间完成入组,初步结果显示,保留大网膜与对照组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均没有统计学差异,远期预后情况仍在随访中。

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是影像患者远期疗效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缓释化疗和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预防治疗胃癌腹膜转移。前期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及的回顾性研究证实腹腔缓释化疗可以显著改善病理III胃癌患者的远期生存,HIPEC-01研究是国际上首个针对局部进展期胃癌D2术后预防性HIPEC的III期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本院作为主要参与者贡献了130例病例,入组病例数位居第一,该研究将于近期公布3年随访结果,如果取得阳性结果,必将改写现有胃癌诊治指南,从而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III期胃癌远期生存率。

HIPEC-02研究是由我们发起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II期研究,旨在比较伴有腹膜转移IV期胃癌病例,采取HIPEC+腹腔化疗比较单纯腹腔化疗(日本凤凰方案),对转化R0手术的成功率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期中分析显示,治疗组可以获得更高的R0手术转化成功率及更高的远期生存率。随着免疫治疗的加入,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伴有腹膜转移IV期胃癌病例的R0手术转化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总生存。

三、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肿瘤外科医生

2024年本人已从医39年。值得欣慰的是自己生逢其时,又有幸在天津肿瘤医院提供的平台下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从而能快乐地工作。

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提供的:我从小就喜欢舞刀弄锯。父亲喜欢业余时间做些木工活,我也耳濡目染,7~8岁时就自己用木头做手枪。左手拇指虎口处至今留有5公分长的伤疤,当时由于害怕父母知道后挨揍,竟然没有去医院,自己找来纱布包扎,居然I期愈合,现在想想我自己都想为儿时的镇静的“壮举”点赞。

上初中二年级时放暑假时去河北行唐县姥姥家,当时刚盖完三间新房,还没有装门窗,我自告奋勇利用暑假的一个多月做好了全套的门窗。当时农村流行的口头语是说苦力活不过是盖房子时的和泥和做木工时的拉锯。那时完全没有电动工具,裁剪木料全靠一把锯,三伏天里一个15岁的少年连续一个多月完全使用最原始的工具做木工活,这种苦是现在的90后、00后无法想象的,这些活动既训练的手技也磨练了意志。

大学一年级暑假期间帮助同学边晓纯家做了书柜和茶几。另外初中时我还特别喜欢书法、绘画和篆刻。大学期间担任年级学生会宣传委员,参加工作后曾经为美国、日本来访教授治印。1992年去瑞士进修期间还随身携带篆刻工具,为 Lange教授及同事治印数方,本论文集里的两枚印章都是大学期间的习作。工作以后这些爱好都逐渐荒废了,但是所有这些训练都悄然为日后成就外科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得1992年在瑞士圣加伦州立医院进修期间,由于外科基本功扎实,很快Lange教授就让我担任第一助手。当时在外科实习的德国学生特别惊叹于我打结速度,给我竖大拇指。

40年的胃癌外科经历,深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除了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奉献精神等,动手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绘画甚至雕塑基础对快速提高手术技巧帮助极大。目前胃癌外科手术已全面进入到微创时代,通过模拟机以及手术视频录像回放、线上手术直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外科医生的手术学习曲线实践明显缩短。结合术前血管3D重建、术中吲哚菁绿淋巴导航等技术,手术已迈入精准、微创时代。过去40年外科手术技术进步超过了之前的所有时代。

2021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第16届全国胃癌大会期间当选为中国年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的六届主任委员。成为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第五位主任委员。第一任主任委员是北京大学原院长、中国抗癌协会第二任理事长徐光炜教授,第二任主任委员是原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瑞金医院院长朱正纲教授,第三任主委是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原国际胃癌学会主席季加孚教授,第四任主委是中国医科大学一附院肿瘤科主任、原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会长徐惠绵教授。

3年任职期间没有辜负同道的期望,2022年12月在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议期间,代表胃癌专委会获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3年3月在昆明召开的中国抗癌协会工作会议上,荣获2022年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该奖项含金量极高:中国抗癌协会一共有180个专委会,经过二次淘汰,仅有5个专委会获得该殊荣。

2024年3月1日在重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由于在京都参加第96届日本胃癌年会,因此有专委会秘书长代为汇报工作。转天樊代明理事长亲自给笔者打电话,工作汇报最后排名第6,未能再次获得先进称号。樊院士直言,如果由主委亲自汇报,极有可能获得先进,从而可以连任一届(三年)主任委员。2024年主持了《CACA指南——胃癌2024版》的修订工作,顺利完成主委交接工作。

四、职业幸福感

北宋名臣范仲淹曾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大概是人类社会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另一个职业是教师。可以说医生(关乎生命)和教师(关乎灵魂)是世间最重要的两个职业,然而医生同时又兼任这两个职业角色。天津西青医院普外科张宏印主任曾在我科进修,后给我发来短信息:“当年在您那学习,看到您每天6:30就到医院让我感到震惊,也很惭愧。回来后我也每天尽量7点前到医院开始工作,也许这是我学得最像您的地方了”。

40年工作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医生,我们要时刻敬畏生命,感谢信任我们的患者,是他们将生命托付给我们,最终也成就了我们。外科手术是现代医学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开放手术时代,特别是冷兵器时代,每一台手术都是外科医生与病魔的浴血奋战。外科医生用极端的方法拯救患者的生命,手术团队在狭小的空间使用手术刀、剪刀、高频电刀、超声刀、激光、高速钻头、电锯等设备破坏、气化组织,达到切除病灶的目的。外科医生应具备钢铁一般的意志,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手术时精神高度集中,忘记时间、饥饿、痛苦,意识被麻痹。外科医生一辈子都愿意站在手术台旁,因为没有一台完全重复的手术,外科医生兴致盎然地追求每台手术的完美。当手术刀下去时,没有退路。如果手术未如愿,内心自责程度超过世上任何职业。

几十年前,《中国青年报》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来稿踊跃,报社组织由各界代表参与的评审团对读者的答案归纳、排序,最后遴选出4个最优答案:1.刚刚为孩子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2.刚给病人做完一台高难度成功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大夫;3.在海滩上尽情地玩沙子,欣赏自己杰作的幼儿;4.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符,画上句号的作家。

美国读者文摘也曾经有一个公众测试: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事?答案有三,依次是:1.经过千辛万苦切除肿瘤的医生;2.给小孩洗澡的母亲;3.完成作画之后叼着烟斗自我欣赏的画家。

陈孝平院士说,医生应该做到三会:会做(看病、做手术);会说(做学术报告、给学生讲课);会写(论文);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应该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这样才能保障手术的成功。作为一名资深的肿瘤外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时常感受人生最幸福快乐的体验,这大概是上天对我们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的最高回报。

一位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家属事后给我发来短信息:“因为深爱我的父亲,因此才感到您的伟大,是您的努力为我父亲赢得了几年时间,使我们儿女有机会尽孝,请您为患者保重身体”。一位老病人家属的微信:“梁主任不是我夸您,您对医术、品德,对待病人,都是一流的,谁遇上您给看病那就是遇到了贵人,也是病人的福分,在我心中,您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专家教授,更是我的兄弟,我崇拜您的医术;敬仰您的人品;喜欢您的优雅宽容的个人风格和气质……”。曾经在门诊遇到一位老病人,东北女孩在津工作,患病时刚结婚,时年28岁。她患的是胃癌III期,(5年)治愈率最多50%;这次来门诊复查,已是术后7年,并且给我带来喜糖:6个月前顺利产下7斤的宝宝。

2013年我出版了《胃癌根治手术写真》,在一次国内学术会议期间,结识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肝胆外科王济平教授。稍后我给王济平教授寄去一本。几天后王济平教授给我回邮件对该书的评价让我受宠若惊,现将邮件摘录如下:“多谢赠阅兄台大作《胃癌根治手术写真》,愚弟这两天认认真真地拜读,感慨良多!近年来愚弟接触很多中国中青年所谓学者、专家,但品学兼优者甚少,兄台可谓其中之一。看书过程中,我每每拍案,抑或感叹!您的手术造诣却让我刮目相看。但不只手术技巧,更重要的是学术见识和治学,工作的态度!!!我也读了本书之序,感觉对兄台的评价还是不够深入及全面。您在此书上花费的心血愚弟感同身受,但恐怕也只知其一二。”《胃癌根治手术写真》也寄给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Steven Brower教授,其的评语:I just received your monumental work on Gastric Cancer and am so humbled to read such a definitive treatise on the Subject. I refer to your extraordinary Visual Lectures for Gastric Cancer all of the time to teach my House staff. 巴西胃癌协会主席Bruno Zilberstein教授接到赠书的评语:It is a marvelous book on Gastric Cancer Surgery.

在执业过程中得到患者家属和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及溢美之词使我倍感收获的喜悦,这种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感是其他职业难以企及的。

五、学术成绩

2022年第17届胃癌大会计划在天津举办,这也是第一次在天津举办全国胃癌大会,大会筹备组从2022年2月份成立,历时8个月进行了充分准备,共设置一个主会场及54个专题会场。计划邀请全国600余位讲者、讨论嘉宾参会。由于10月份党代会及疫情防控政策所限,最终于2022年10月27—29日以线下+线上形式在天津召开,本次大会以“传承、规范、合作、创新”为主题,以主旨报告、专题论坛、国际交流、临床研究、手术视频展演、青年专场、未来科学家评选等多种形式全面梳理了胃癌规范化诊治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外胃癌领域多学科专家汇聚于此,共同探讨胃癌早诊、病理、基因检测、影像、新药研发、外科、内科、放疗、免疫、靶向、中医、营养、护理等学科研究,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

会议期间全国17家中心进行手术直播、50余个分会场、包含中国抗癌协会客户端在内的5家线上平台实时直播,截至10月29日,线上累计观看量超过151万人次,400余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为全国同道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胃癌专委会常委,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陈路川教授发来热情洋溢的祝贺短信息:“梁寒教授,首先祝贺这次大会圆满成功,你们团队精心准备了这么久,可以说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看全国的同道,虽然大家不能亲临会场,但是大家的注意力这几天基本在会议为中心,而且参加会场还更多,所以说,这就体现了你们团队的精心准备。还有就是高效率,每个专场都准备得非常好,大家都非常满意。可以说这次盛会是胃癌专委会历史上一个浓厚的重笔:就好似维纳斯女神,虽然是断臂残缺,但是留下了非常美好的画卷。反而使大家终生难忘,到现在我们的心情都难以平静,最后也感谢梁教授及团队多年来对福建省肿瘤医院的特别厚爱,我们一定还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梁主委的殷切期望,谢谢,谢谢!”。

图片
2021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16届全国胃癌大会期间,当选第五届胃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发展历程40年》新书发布仪式。中国抗癌协会监事长郝希山院士、王瑛副理事长、郝继辉院长、巴一副院长、詹文华教授、朱正纲教授、程向东教授等参加了发布式。该书也是中国抗癌协会第一部专委会发展历程专著,是由全国100余位专家历时一年编写成稿。全书600余幅照片、120万字。包括胃癌专委会发展历程简述、老一辈专家人物传记、历史工作回顾、重要学术会议及国际交流、21位专家40年胃癌诊治心路历程、手术图片展、新中国胃癌防治发展概述、胃癌团队建设、胃癌防治发展进展、胃癌多学科团队建设、中青年医生成长经验以及中国胃癌防治未来展望等。并附胃癌专委会历届会员任职、重要科技奖励、胃癌领域专著汇总以及胃癌领域代表性学术论文目录等。该书集胃癌专委会历史文献、学科发展、老专家心路历程、中青年专家成长经验、学术成果及未来展望为一体的巨著,必将成为有志于胃癌防治青年医师重要的参考书。

自2005年参加在日本举办的第9届国际胃癌大会起,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2010年开始参加在新泻召开的第82届日本胃癌年会,至今已参加14届。在第94、95、96届日本胃癌年会期间召开的中日分会场学术交流中进行学术报告,主要介绍委员IV胃癌转化治疗、中国围手术期治疗现状以及免疫治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中的初步探索。

自2017年起,连续参加在韩国首尔举办的韩国胃癌外科周学术活动并应邀做学术报告,近年来还参加了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第10届国际胃癌大会、在意大利维罗纳举办的第11届国际胃癌大会以及在北京举办的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和2023年6月在日本横滨举办的第14届国际胃癌大会。

通过国际学术交流拓宽了视野,及时了解国际同行的创新性工作和行业发展趋势,从而紧跟学术前沿,就我们自己的临床问题开展临床研究,指导临床实践。

自2017年来,累计参加了8版《CSCO胃癌诊治指南》,4版《CSCO胃肠间质瘤诊治指南》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参与CACA《胃癌诊治指南》《CACA腹膜癌诊治指南》《CACA-ICG导航技术指南》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主持CACA《胃癌指南》2024版的修订工作。自2017年以来累计主持、参与60余项胃癌相关专家共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018年1月8日,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共同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此前还获得2016年度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与广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合作获得201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39年来专注于胃癌的临床研究,取得的成果被业界高度认可。2020年荣获首届天津名医称号。2021年、2022年连续成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ELSEVIER 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据统计2021年有4701位中国各学科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学者成为高被引学者,2022年约5000中国学者入选。该榜单是以全球权威的搜索数据库Scopus作为统计来源,从多维度分析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表现,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学者的高度关注。其中临床医学200人入选。2021年9月入选中国肿瘤科研专家提名榜“研”值巅峰奖,一共有24位专家入选,本人位列第12名。

图片

2023年7月15 杭州召开的CACA C-HIPEC技术指南精讲大会期间与樊代明理事长(右)合影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39年职业生涯回首:虽未做到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但也未敢懈怠,虚度光阴。共计出版专著、译著10余部。主编出版《胃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年)、《胃癌根治手术写真》(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主编《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主编出版《胃癌手术学》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4年;主译出版《临床基础外科学》(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年)、《胃肠肿瘤学-原理与实践》(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副主译出版《胃肠与肝胆肿瘤》(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副主译出版《恶性肿瘤TNM分期 第8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副主编出版《腹部肿瘤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3年及第二版2015年)、副主编出版《肿瘤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120余篇,通讯作者发表2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0篇。

2024年CACA成立40周年,本人参加肿瘤临床工作39年。从1985年入职就注定了与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的不解之缘:亲自聆听CACA创始人之一金显宅教授的海外游学经历、亲自参加CACA首届理事长张天泽教授查房、在CACA第三任理事长郝希山院士领导下从事胃癌外科及综合治疗工作、有幸参加樊院士973胃癌早诊项目、42岁成为胃部肿瘤科首任科主任,在自己喜爱的胃癌外科领域快乐地工作、60岁成为CACA胃癌专委会第五届主任委员并在CACA成立40周年之际圆满完成主委聘期工作。

CACA40年我国肿瘤诊治水平从跟跑国际先进水平,到并跑,到近年来某些领域领跑全球。江山代有新人出,2030健康中国美好愿景,我们共同期待。

图片

梁寒

教授、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癌中心主任

CACA胃癌认证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图片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