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肿瘤患者发生疼痛应主动向医护人员表达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
- 第1步:指出您的疼痛部位:告诉医生您哪里有疼痛,如胳膊、腹部。
- 第2步:表述您的疼痛性质:选出最能描述您疼痛的词语:酸痛、胀痛、闷痛、撕裂痛、刀割样疼痛、跳痛、压迫性疼痛;定位不准确的弥漫性疼痛、绞痛、痉挛痛;刺痛、烧灼样疼痛、放电样疼痛、麻木痛以上对疼痛性质进行了分类:躯体痛;内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
- 第3步:评估您的疼痛程度:在描述您“当前”疼痛程度、过去24小时内最严重疼痛程度和最常见的疼痛程度时,可参考NRS评估法:0:无痛;1-3: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影响);4-6:中度疼痛(睡眠受影响);7-10: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
观点2:癌痛患者规范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物的情况下很少上瘾。
- 部分患者面对癌痛甚至选择忍受也不愿接受止痛治疗,除了止痛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外,担心阿片类(吗啡为代表)药物成瘾是限制其使用的主要障碍,也是疼痛治疗中的最大瓶颈。“成瘾恐惧”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有必要予以澄清。
- 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专门治疗癌痛的方法:“三阶梯疗法”。即,1)轻度疼痛:首先选择的应该是第一阶梯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中,主要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药。2)中度疼痛:首选弱阿片类药物,其中,以可待因为代表,同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3)重度疼痛:需选择强阿片类药物,其中以吗啡为代表,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三阶梯疗法”是基于患者的疼痛强度、疾病进展阶段等原则按阶梯给药,权衡治疗手段,提供最理想的止痛策略和方法。近年来,欧美指南越来越多地强调在中重度癌痛阶段可以首选阿片类止痛药物尽快进行止痛治疗,并特别注明成瘾现象是十分罕见的。
- 从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及事实表明,阿片类药物是缓解癌性疼痛的常用药物。用于缓解癌症疼痛,成瘾概率极低,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治疗疼痛不用担心成瘾性。
观点3: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
- 恶心、呕吐、眩晕:首次用药的最初几天,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这些症状通常不需特别处理,用药一周后即可缓解。如出现眩晕,在最初的一周应注意安全,防止跌倒。以上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便秘: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缓泻剂,例如大便软化剂或麻仁润肠丸等药物。如果您在镇痛治疗中出现便秘,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我们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观点4:肺癌术后无需“忍痛”。
- 肺癌手术切口在胸部,因该部位肋间神经丰富,因此术后患者大多可能会感到疼痛。疼痛对术后机体恢复有显著影响,需要重视,无需忍痛。
- 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疼痛会使患者感到焦虑、抑郁,影响睡眠和休息,进而影响食欲和营养状况,导致免疫力下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 疼痛可能提示并发症。肺癌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血栓形成、气胸等,这些并发症都可能引起疼痛。如果患者盲目忍痛,可能会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 有效的止痛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存在多种有效的止痛方法,如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合适的止痛方法,有效减轻疼痛。
观点5:输化疗药建议安置中心静脉导管。
- 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外周静脉管径窄、血流速度慢,导致药物在血管内停留时间长,对血管壁刺激性就更大。因此由外周静脉输入化疗药物易引起静脉炎或药物外渗。
- 中心静脉导管的尖端可直达中心静脉,高速的血流能迅速稀释化疗药物,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预防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常见的中心静脉置管包括: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港。
观点6:并不是所有的化疗都会造成脱发。
- 化疗并不一定会引起脱发。脱发主要与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方法有关。比如氟尿嘧啶不会引起脱发;顺铂、氨甲蝶呤等仅会引起头发颜色变浅或变深;环磷酰胺只导致轻微脱发;而紫杉醇等会导致严重脱发。
- 化疗开始头发不会马上脱落,脱发大约出现在开始化疗的2-4周。脱发可以成片的,也可变细软干枯后脱落,残存的头发渐渐失去光泽。
- 化疗引致的脱发是可逆的,多数人在化疗结束1-2月后会逐渐长出新发。
观点7:化疗期间恶心难受,可调整日常进食习惯。
- 治疗期间恶心难受可调整进食策略为:少食多餐,每天进食6-8餐。
- 治疗期间应保证充足饮水量,每日>2000ml。
- 保持就餐环境清洁、通风、温度适宜。
- 宜清淡的高蛋白饮食,避免肥腻、煎炸、辛辣食物。可食用偏酸性食物开胃,如山楂、橘子等。如自觉口气明显,可舌下含一片薄荷糖或柠檬含片;如呕吐,务必在呕吐之后漱口。
- 饭后不要马上平卧,如饭后想休息,可以小坐,或抬高床头斜躺30-60min。
观点8:化疗期间出现肢体麻木或疼痛注意“三防”。
- 化疗期间经常出现的一种不良反应,如指间、脚间麻木或疼痛,走路脚踩棉花感,又叫周围神经病变。症状通常随着化疗继续而加重,化疗结束后逐渐缓解,小部分可持续存在。
- 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后注意“三防”:
(1)防冻伤:注意保暖,尽量使用温水,冬季可以戴手套、穿厚袜子,夏天避免直吹风扇,避免在空调房久坐,必要时可着长衣长裤。
(2)防烫伤:避免接触热源,洗澡、洗手时注意水温,烹饪时注意防护。
(3)防跌倒、防磕碰:感觉神经障碍严重时,活动时须有家属陪同。
观点9:口服靶向药应注意严格遵医嘱进行。
Ø 靶向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通过特异性地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途径来发挥治疗作用。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靶向药物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小的副作用。
Ø 口服靶向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时间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可随意更改。患者应每天在同一时间服药,以保持体内药物浓度的稳定。养成定时定点服药的习惯,可以通过做记录、设闹钟、 家人监督,提高用药依从性。
Ø 一般而言,漏服以后也可以继续补服,但是不同靶向药物的要求不一样,具体请参照说明书。
观点10:积极观察并处理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1)全身症状:乏力、虚弱,发热,关节肌肉痛。(2)胃肠道反应:腹泻很常见,主要为轻中度,呕吐常见,常为轻中度,常伴食欲不振、口腔溃疡。(3)皮肤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多见,还表现为红斑、干燥、瘙痒,中度可见脓疱性皮疹、多形性红斑,偶可发外周水肿、手足综合征、皮肤毛发脱色、荨麻疹。
- 护理:(1)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开始前和治疗期间每4-6周评估一次。(2)治疗期间每天监测血压,有异常及时处理。(3)应避免体重超重。(4)避免吃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建议选用优质蛋白,尽量不吃红肉,比如猪肉,牛肉,羊肉。尽量吃白肉,比如鱼肉、鸡肉、家禽类。(5)尽量避免吃柚子、橙子、橘子、石榴、杨桃等,会降低靶向药物的代谢引起不良反应。
观点11:放疗期间应加强放疗部位的皮肤保护。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①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沾洗,禁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②注意腋窝、腹股沟、外阴等多汗区域的清洁并保持干燥。
- 避免物理、化学刺激:①穿着柔软、宽松、吸汗的棉质衣物,避免摩擦。②不自行涂抹药膏及护肤品,禁用酒精、碘酒、红花油等刺激性或含重金属的药物,避免胶带粘贴。③禁止湿敷、热敷,禁用冰袋和暖具。④外出时避免阳光直晒,不做红外线等理疗。
- 防止外伤:①及时修剪指甲,勿挠抓皮肤,脱屑时忌用手撕剥。②如需要去除体表毛发,选择电剃须刀、电动刮刀。③禁止注射。④适当保护,防止磕碰损伤。
观点12:肿瘤患者要关注自身营养状态。
Ø 肿瘤本身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一般超过正常细胞,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会造成营养不良,当摄入不足时,从而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
Ø 肿瘤治疗会造成营养损失:手术、放疗、化疗等肿瘤治疗手段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造成损伤,导致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此外,放疗和化疗还会直接破坏肠道黏膜,导致营养吸收障碍。
Ø 营养不良会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其预后往往较差。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和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降低生存率。
Ø 良好的营养状态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充足的营养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耐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例如放疗化疗引起的疲乏、虚弱等症状。
Ø 改善营养状况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力,改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Ø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饮食习惯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全面。
Ø 少量多餐:肿瘤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较弱,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减轻消化负担。
Ø 饮食结构合理: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符合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结构比例。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支持身体的修复和恢复。建议适量增加鱼、禽肉、蛋类、奶类、大豆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高脂肪饮食时注意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等。
Ø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软烂的食物、流质食物等,避免刺激性食物。
Ø 进行营养咨询:如果患者有营养不良的风险、无法通过正常饮食满足营养需求,建议咨询专业的营养师,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补充营养素,如蛋白质粉、维生素、矿物质等或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方案。
观点13:“饿死”肿瘤细胞不靠谱。
- “饥饿疗法”认为不吃东西可以“饿死”肿瘤细胞。相信此疗法的肿瘤患者往往严重营养不良,呈“恶病质”状态,皮包骨,羸弱不堪,这与肿瘤失控生长导致的过度消耗和机体营养不足直接相关。
- 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确需要能量代谢,需要消耗机体摄入的能量,但节食抗肿瘤存在缺乏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持,如何选择节食方式和节食比例等存在诸多问题。所以一味地相信节食饿死肿瘤的说法是不可取的,绝不能以营养不良为代价去抗肿瘤,患者过度控制饮食,会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造成人体免疫力的下降,肿瘤发展和疾病恶化反而更快。
- 肿瘤患者应重视营养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延长生存时间,并节省医疗费用。
观点14:肿瘤患者能经口进食就经口进食,不能盲目选择静脉输入营养液。
- 人如果长时间不进食,肠黏膜就会萎缩,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坏,易于感染。肿瘤患者能经口进食就经口进食。吃不够可以使用口服营养补充,如果口服营养补充仍不能满足营养需求时,可以通过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当管饲肠内营养都不能满足需求时,才选择肠外营养(静脉输入营养液)。
观点15:盲目依赖抗癌食品和保健品不靠谱。
- 从营养角度上来说,某些昂贵的抗癌食品和保健品的特殊之处可能仅在于含有少量微量元素,这些元素摄入后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改变,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其抗癌作用。
- 其实大量补充抗癌食品及保健品对疾病本身的稳定和康复不利,肿瘤是一个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忽视正常饮食,花高价吃所谓的抗癌食品是错误的。
- 当患者进食不足时,不应仅仅通过抗癌食品或保健品补充营养,而应该咨询营养师,结合病情使用专业的口服营养补充剂。
观点16:肺癌患者术后要吃好。
- 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肺癌的方法。在手术治疗之前、期间和之后,良好的饮食是很重要的。患者需要适量的能量来维持良好的体重,同时也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保持或恢复健康。吃得好可以帮助患者感觉更好,并有更多的能量。
- 建议肺癌手术后采用高能量、高蛋白、中链脂肪酸(MCT)饮食,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减少胸腔引流量和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从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费用,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 具体推荐术后采用以下饮食方案:
主食:馒头、稀饭、米饭、面条等无油主食;
副食:注意选择低脂优质高蛋白食物,比如脱脂牛奶、鸡蛋、鸡、鸭、鱼、豆制品等,丰富的蔬菜水果;
饮水:白开水为主,亦可选择淡茶、果汁等;
烹饪方法:推荐以蒸、煮、炖为宜,可炒制,少吃煎、炸、烤制的食物。
观点17:肿瘤患者应保持合理的运动。
- 运动是肿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科学、适度的运动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加速作用。部分肿瘤患者出院后害怕癌症复发,完全不运动或不敢运动,实际上是不可取的。
- 运动作为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是肿瘤患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且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肿瘤患者治疗结束出院后,保持合理、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转移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抑郁的发生。
- 适度的运动能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助于减轻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减少手术带来的并发症。适当的运动还有助于改善患者整体状况,从而延缓癌症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存期。
观点18:肿瘤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快速康复。
Ø 早期活动对肿瘤术后康复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呼吸功能恢复:早期活动可以扩张肺部,增加肺活量,帮助患者排出痰液,预防肺部感染。
(2)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排气和排便。
(3)促进肌肉骨骼功能恢复:早期活动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
(4)预防并发症:早期活动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压疮形成、肠粘连等并发症。
Ø 肿瘤术后早期活动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活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患者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的量和强度。
(2)注意安全:患者在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跌倒。
(3)遵医嘱: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活动,如有不适应及时停止活动。
观点19:肺癌患者需要肺康复。
- 肺癌本身及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增加,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生活质量下降。
- 肺康复可以通过呼吸训练和运动训练来帮助患者增强呼吸肌,提高体力和抵抗力,恢复肺功能,提高呼吸效率,应对治疗过程中的身体挑战;通过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排痰技巧、进行营养知识和肺部保健知识等健康宣教,减少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心理支持和康复活动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 肺康复可以减轻肺癌患者疲劳,增加体力和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以肺癌患者需要肺康复。
观点20:肺癌患者的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
- 肺康复是一种基于患者个体化治疗,对患者全面评估后采用的综合干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局限于运动锻炼、健康教育、营养干预、行为干预。肺康复的核心是运动训练。
- 肺癌患者的生命和生活需要肌肉协调工作,比如呼吸,是由膈肌、肋间肌、腹直肌等协调完成。当不运动时,肌肉细胞会逐渐减少,肌纤维变薄,肌肉的力量和体积也会减少,肌肉就会萎缩,从而导致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疲乏等,影响生活质量。为了避免肌肉萎缩,保持肌肉的健康和强度,需要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和体能训练。所以肺康复是一个持续性的治疗过程,需要长期地坚持。
观点21:肿瘤术后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 肿瘤患者术后初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凝血功能改变,加之肿瘤本身可导致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很高。
- 患者术后应遵守医生的建议,注意佩戴抗血栓袜和使用预防用药等。
- 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术前戒烟、术后尽早下地活动、主动的腿部运动或腿部抬高,如床上的踝泵运动、直腿抬高动作等都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观点22:肿瘤术后要早期识别下肢深静脉血栓。
-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肿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识别DVT非常重要,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Ø DVT的症状主要包括:(1)下肢疼痛、肿胀;(2)下肢皮肤发红、发热;(3)患肢静脉压痛。
Ø 如果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上述症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
观点23:肿瘤患者应保证良好睡眠,改善患者身心状态。
- 长期睡眠不好会表现为反复的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早醒、睡眠质量差、总睡眠时间减少等,同时导致白天疲乏、身体不适、情绪低落或易激惹、认知功能障碍等。
- 遵守“睡眠十律”:①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卧室清洁,温湿度适宜,无噪声、强光、蚊虫干扰。被褥干净,柔软舒适,睡衣宽松、吸汗。②培养良好睡眠规律:定时入睡,定时起床。③每日规律运动:清晨和(或)傍晚锻炼身体, 睡前3-4小时内避免剧烈锻炼。④增加白天室外活动时间。⑤睡前不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⑥睡前避免暴饮暴食,少喝水。⑦睡前4到6小时内不喝浓茶、咖啡或吸烟。⑧若晚间睡不好,则白天小睡时间尽量不超过30分钟。⑨睡前温水泡脚,可配合足底按摩。⑩保持良好心情,及时宣泄郁闷。
- 睡前可选择渐进性肌肉放松、腹式深呼吸、瑜伽、冥想等方法放松身心,帮助身体迅速进入睡眠状态。尤其适合夜间频繁醒觉的人。也可在睡前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缓解焦虑情绪和压力。
- 必要时遵医嘱合理使用助眠药物。
观点24:癌性伤口居家护理小妙招。
- 保护伤口,衣着宽松,保持清洁,避免牵拉、摩擦、碰撞、压迫。
- 异味重时可在伤口外敷料上放干茶叶包或活性炭吸附恶臭,使用空气清新剂或空气清洁剂,每日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
- 保持心情放松,如练习深呼吸、冥想,积极应对配合伤口护理。
- 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请及时就医:1) 伤口突然出血量增多或者大量出血,纱布或棉球压迫不能止血;2) 伤口异味变重,坏死组织增多;3) 渗液量增多,变得浑浊、黏稠且颜色混合多样;4) 伤口突发疼痛或较前更加重。
观点25:帮助肿瘤患者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社会康复是肿瘤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标志着患者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重新融入社会,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许多肿瘤患者而言,疾病不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导致心理上的孤立和社会功能的退化。因此,社会康复不仅仅是简单地重新参与社交活动,更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康复过程。
- 获取社会支持,建立社会连结: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同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社交场合,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加入兴趣小组或俱乐部等,与他人建立新的联系。
- 加强体育锻炼,减轻疾病影响: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与精力的恢复,提高肿瘤患者应对繁重工作的能力。所以,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适度地运动(比如瑜伽、跑步、健美操等)可以帮助肿瘤患者改善体能,增强身体素质,以便以更好的身体状态重返工作岗位。此外,也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如果无法通过自我调整改善疲乏情况,请及时就医。
- 保持良好心态,促进社会融入:负性心理会对肿瘤患者重返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而减轻或消除病耻感,可以帮助肿瘤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同时,接受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不要苛求自己,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如果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正念训练、叙事疗法等来帮助调节情绪,形成较为平和的心态,增加对病情的接受度,并产生新的自我认同,减轻痛苦情绪及孤独感,缓解在社交过程中的焦虑、恐惧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