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研究生们发了一篇《细胞》(《Cell》),他们很高兴,但我高兴不起来。细胞层面的发现,能对整体健康起作用吗?”
3月21日,第九届医学家年会在京召开。在院士论坛环节,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就“什么是医学家”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医生的成长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跟着老师和书本学习,术业兼修,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
第二阶段,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加以研究,研学并进,独树一帜,成医学人才;
第三阶段,广纳博收形成体系,从而著书立说,传经布道,成医界人物。人人都向往着这个目标,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不仅促进个人成长,也会促进医学发展。
分化是医学发展的力量
整合是医学发展的方向
最近一二百年,国内外少见希波克拉底、李时珍、华佗这样能被人类长期记住的医学大家,可能原因之一是现代的医生站位不如以前的高,现代医学专业过度分化,专科过度细划,研究者多局限于分子原子等微观研究,脱离了整体。所以,医学需要整合和转向。分化是医学发展的力量,但整合是医学发展的方向。
医学是为人服务的,人体当然具有物性,要靠科学技术来研究,对分子层面微观的研究才能探究出人体的物性,挖掘到疾病的某些治疗方式;但人体更重要具有人性,是有思维、随时可变、个体化的人体。医学从开始都是从以人性理解疾病的治疗,所以特鲁多说“医生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
随着时间的变化,医学对人类物性方面的疾病有了手段,并无限放大,到最后只注重人的物性,而忽略了人的人性,这是非常片面的。以前的医学大家常常是能将保护人性和治疗物性相整合,关注的是健康层面,创造的成绩和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事实的考验。所以人们能记得他们,医学家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践行整合医学理念
更可能成为医学家
“最近我的研究生们发了一篇《细胞》(《Cell》),他们很高兴,但我高兴不起来。细胞层面的发现,能对整体健康起作用吗?”樊代明院士表示,从宏观到微观的降维研究重要,但最后要升维到整体,再到有生命的人体,升维就是整合思维。把不同层次降维思维的微观研究结果,再升维回到宏观的层次去分析和把握,形成一次次闭环研究,才更能推动医学发展。
医学要应对未来的挑战,就需要将对人性的研究和对物性的研究相整合,成为整合医学。14年前,我国首先创新提出的整合医学,目前已得到了国内和国际业界的认可,并成立了数十个国家参加的世界整合医学协会。克罗地亚原副总理Ante Somonic在为樊代明颁发世界整合医学协会终身名誉会长证书时曾表示,医学遇到的问题是西医学解决不了、解决不全的,需要其他医学的参与,要重拾以前丢掉的,如中医。但单独推行中医是不够的,最好是整合医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
2023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信未来中国可以培养出更多不仅懂微观技术,更懂整合思维、特别是应用整合医学理念和方法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医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