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8日(周六)下午13:30-17:00,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期刊出版分会场暨第三届癌症研究与临床诊疗前沿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部主办,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中国肿瘤临床》、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和《肿瘤学杂志》共同承办,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非因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和天津中铁物资印业有限公司共同协办。论坛主题为“肿瘤发生机制与临床精准诊疗”,旨在促进肿瘤学术期刊与肿瘤学术圈深入融合,助力中国肿瘤学发展。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任延刚编审(左上)主持,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张宁教授(左下)和现任主委步召德教授(右)分别致辞。
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张宁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专委会成立5年以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专委会在提高学术质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完善期刊管理制度、规范学术生态环境与促进刊群建设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凝聚了肿瘤学界与期刊出版领域的专家学者。张宁教授希望未来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能够继续为推动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做出一部分贡献。
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现任主委步召德教授首先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的参与和支持表示了感谢,介绍了过去几年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在出版领域的创新与改革,以及为助力肿瘤学发展所做的努力。步教授说,往届举办的癌症研究与诊疗前沿论坛深受与会者的喜爱与好评,希望本次论坛能够继续启发学术思维,深化学术交流,促进临床肿瘤学的学科发展,助推癌症研究和临床肿瘤学的进一步发展,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学术助益。
论坛第一学术单元由浙江省肿瘤医院夏庆民编审(左上)主持。北京大学的张宁教授(右上)长期从事肿瘤转化研究工作,在现场做了题为“见微知著之肝癌精准治疗”的报告;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的汤富酬教授(左下)主要从事人类早期胚胎、生殖系细胞发育以及癌症的单细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在国际上率先系统发展了单细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体系,开启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时代。他对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探索肿瘤发生机制做了详细的阐述;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的韩传辉教授(右下)长期聚焦于细胞死亡通路在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他通过分享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死亡困局与大家探讨肿瘤微环境在癌症诊疗中发挥的作用。
论坛第二学术单元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倪明副编审(左上)主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张志谦教授(右上)致力于肿瘤干细胞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调控的分子机制、治疗分子靶点和靶向药物方面的研究,在会场他就“克服干细胞癌仑伐替尼耐药新策略”这一话题进行了专业深入的分享;北京大学的曾泽贤教授(左下)主要聚焦肿瘤免疫学、有机结合数据挖掘与生物技术,研究肿瘤免疫调控机制与免疫细胞互相作用,从而揭示肿瘤免疫反应机理,旨在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向基因,为免疫调控基因的发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他对多组学驱动的肿瘤免疫靶点发现以及空间转录组合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的郑春红教授(右下)长期从事单细胞肿瘤免疫组学研究,现场做了关于“肿瘤新抗原识别性T细胞的探索及应用”的报告。
最后主委步召德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宣布2023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癌症研究与临床诊疗前沿论坛圆满落幕。此次论坛现场参会人数超150人,在线观看达10万人次。论坛邀请到的报告嘉宾均为肿瘤领域的权威研究专家,报告内容专业深入、呈现形式丰富多彩,集前沿性、精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更好地促进了肿瘤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引发了跨学科研究交流和思考,对促进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