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委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抗癌协会承办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安宁疗护”发布暨精读巡讲活动于北京隆重举办。
安宁疗护秉承“身安,心宁,疗愈,护航”的照护理念,契合了健康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体现了医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文明进步。《CACA技术指南-安宁疗护》遵循整合医学理念,聚焦如何帮助癌症患者实现优逝,走好人生的最后一程。该指南为全球首个全面、系统阐述安宁疗护的指南,为安宁疗护的规范化开展提供指导。指南涵盖总论、安宁疗护筛查、安宁疗护沟通、症状管理、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精神支持、善终服务8大模块,立足中国人群,纳入中国数据,展现中国成果,服务中国患者,以评—扶—控—护—生为指导方针,并贯穿指南始终。这部指南必将有划时代的意义,能够为我国肿瘤终末期患者安宁疗护多学科照顾技术实施提供全方位指引。
指南精读环节由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主持,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李子禹教授进行致辞。特邀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候任理事长李林康教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教授,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唐向东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张文宏教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进行点评。湖南省肿瘤医院肖亚洲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李志刚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潘战宇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慧青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董雪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路桂军教授,就医学界和公众最关注的肿瘤诊疗高招之一—安宁疗护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系统、精彩的专题讲座。现场参会代表3000余人。
中国抗癌协会所属170家分支机构、31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全国各地560家医疗机构、115家康复会均组织观看大会直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经济参考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抗癌协会客户端、健康报、医师报、百度、新浪、微博健康、大专家、肿瘤资讯、丁香园、CCMTV、乐问医学、爱筛网、ONCO前沿、肿瘤瞭望等100余家媒体参与直播报道,全国实时在线观看总量达5118万人次。
一 开幕致辞
樊代明理事长
樊代明院士指出,CACA指南的编写发布有其必要原因:①不是所有指南都水土相和;②不是所有指南都一成不变;③不是所有医生都按指南行医;④不是所有院校都用指南施教;⑤不是所有患者都受指南保护;⑥不是所有医政都用指南施管。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到2035年,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国抗癌协会秉承整合医学理念,组织肿瘤领域专家编写了瘤种篇和技术篇两部指南。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瘤种篇53计(谋),聚焦“防-筛-诊-治-康”,防为上计、筛为大计、诊为妙计、治为生计、康为远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术篇60技(招),聚焦“评-扶-控-护-生”,评为首招、扶为高招、控为实招、护为新招、生为绝招。
“CACA技术指南-安宁疗护”精读巡讲围绕“What Why Who How Objective”五部分内容进行,同时结合MDT to HIM,组建多学科整合诊治团队,制定个体化整合诊治方案,最终实现最优化整合诊治效果。
乔杰院士
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院士表示,CACA指南的战略性符合我国的发展规划,时代性融合了国际进展,特别是融入了中国自身的经验、体会和研究。CACA指南特别强调肿瘤防治,赢在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和科普性。CACA指南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图书馆、走进了教室。未来,希望师生们能够一同推动CACA指南深入人心,能够更深入地探索,以使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以及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技术方法,可以应用于肿瘤的诊疗和防护中。
李子禹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李子禹教授表示,此次指南发布暨精读巡讲活动的收官之战落地北京,充分体现了中国抗癌协会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抗癌协会的信任与肯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既是指南编写的参与者,也是实践者,更是积极的推广者。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相信CACA指南推广实践能够为广大癌症防治工作者带来整合医学思维下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癌症防控新体系,形成癌症防治新模式,这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工程,必将推动肿瘤防治事业再上一层楼。
二 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导引
《CACA技术指南-安宁疗护》主编、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肖亚洲教授指出,癌症死亡负担在我国日益严峻。当死亡无法避免,如何提高终末期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终末期肿瘤患者面临多种困境,承受着多维度、多方面痛苦。安宁疗护让生命有尊严,照护有品质。
肖亚洲教授
病情评估 以人为本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李志刚教授围绕生存期评估与病情告知两方面展开介绍。在安宁疗护实践中,病情评估覆盖照护的全程,是多维度、多学科协作的评估,也是科学与艺术的整合。病情告知是高质量安宁疗护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患者及家属做出与他们的偏好和目标一致的医疗决策。病情告知应遵循SPIKES方案。综合的评估和有效的沟通是践行高质量安宁照护的必要条件。
李志刚教授
疾病管理 不分轻重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潘战宇教授指出,症状控制是安宁疗护的关键问题。终末期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高,其中恶心呕吐和肠梗阻多见。消化系统的症状与肿瘤、非肿瘤以及心理状态三方面相关,进行评估和治疗时要从这三方面考虑。药物与非药物的综合治疗,心理与非心理的综合调控是主要手段。此外,中医治疗方法的合理运用在消化系统症状控制方面也有确切疗效,应合理配合。
潘战宇教授
疾痛舒缓 精更求精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慧青教授指出,晚期癌症特别是终末期患者疼痛发病率可高达70-90%,其中难治性癌痛占比10-20%。肿瘤膨胀性生长挤压、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组织、癌细胞释放致痛介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等均可导致癌痛的发生。余教授详细介绍了癌痛的影响、特点、机制、分型、评估、诊断和精准镇痛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典型病例介绍了癌痛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
余慧青教授
疾苦消遗 重在慰灵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董雪教授指出,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精神存在的整体,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是促进人精神健康的重要条件。精神照护是安宁疗护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家庭会议需要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明确照护目标和计划。生命回顾尽量选择在患者病情稳定、状态最佳的时期进行,以尊重患者感受和表达意愿为准则。
董雪教授
患者安去 患属安宁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路桂军教授指出,终末期肿瘤患者照顾者常因丧亲发生多种哀伤反应,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及帮助,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悲伤或抑郁症状,可能发展为情绪障碍甚至延长哀伤障碍。专业人员应协助丧亲者在合理时间内正常悲伤,以促进丧亲者之后回归正常生活。
路桂军教授
三 著名专家团点评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候任理事长李林康教授表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是全国一级学会,目前聚集了医学、法学、管理方面的专家,企业和社会工作者等爱心人士。协会的宗旨是传播生命文化,关怀生命过程,维护生命尊严,提高生命质量,延伸生命预期,创立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关怀事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十分愿意和中国抗癌协会加强协作,在晚期肿瘤患者的安宁疗护中携手前行,让生命温暖凋零,让死亡更有尊严。
李林康教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教授表示,安宁疗护关乎着生命的质量,关乎着医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文明。针对安宁疗护,国家卫健委出台了许多政策,稳步扩大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完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建立安宁疗护服务制度体系,提高老年人和疾病终末期患者生命质量。《安宁疗护》指南的发布和精读巡讲,向医务工作者普及安宁疗护的理念和技术。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将安宁疗护作为主体,十分愿意与中国抗癌协会协作,推动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
范利教授
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唐向东教授表示,心理学治疗对于癌症患者的恐惧、焦虑、睡眠障碍等有非常大的帮助。CACA指南在癌症患者的最后阶段中对心理学的关注、人文的关爱、精神病学最新的药物治疗等这几个方面都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作为精神科医生和睡眠专家,相信CACA指南在未来定能对临床实践起到引领性的作用。
唐向东教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张文宏教授表示,如何在疾病的终末期减轻患者的痛苦、维持生命质量,是现代医疗的重要部分。如何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把死亡看作生命的一个部分,让病人的离去变成生命的自然终结,也是医疗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安宁疗护》指南的发布和精读巡讲,体现了中国医疗对人类生命观的重视,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更多的是生命有价值的延续,表现出我们对于生命的尊重。
张文宏教授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表示,CACA指南为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各类专业人员提供了借鉴,对于确保安宁疗护服务质量,加强安宁疗护服务质量控制和行为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指南重要的是需要执行,希望CACA指南能够及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更多地造福需要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为建设健康中国,保障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提升安宁疗护学科建设和诊疗服务能力作出创新性的贡献。
王小娥一级巡视员
四 大会总结
会议最后,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邀请现场观众进行参会分享,并表示,要加强安宁疗护工作的开展,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关怀和照护服务,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