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组织机构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协会动态  >  专业委员会动态
砥砺前行,来日方“肠”——中西整合结直肠癌专委会第四次学术会议
2023-08-11 16:19

  2023年08月09日,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结直肠癌专委会第四次学术会议以线上形式隆重召开。中西整合结直肠癌专委会主委程海波教授、梁洁教授,副主委张英教授、许阳贤教授、王晓艳教授、孙跃明教授、蔡国响教授及全体专委会成员100余人参会,学术会议由蔡国响教授、张英教授、楼海舟教授及张烨教授主持,许阳贤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程海波教授和梁洁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本次学术会议的主讲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研究所徐汉辰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胃肠外科许阳贤教授分别给我们带来题为“难治性晚期肠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探索”及“中西医结合肠癌全程管理的理念和实践”的精彩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共同探讨最前沿研究成果、最新治疗技术,分享宝贵的临床经验。

  徐汉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在结直肠癌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仅适用于MSI-H/dMMR型结直肠癌的治疗,约占患病人群的5%左右,开发更加有效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的联合疗法是目前免疫治疗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徐汉辰团队在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扶正治癌”理论指导下,致力于结直肠癌证候生物学及扶正中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包括四君子汤在内多个“扶正”的代表方剂可以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肿瘤组织中浸润的CD8+T细胞水平。研究团队首先建立了特异性识别抗原的T细胞与肿瘤细胞2D共培养模型及类器官模型,并基于模型对十个“扶正”代表方剂中594个中药单体成分进行了多维度筛选,发现中药白术的活性成分白术内酯I能够显著提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对其靶点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白术内酯I能够靶向免疫蛋白酶体的核心组成蛋白之一PSMD4,发挥促进肿瘤细胞抗原呈递的作用。通过结直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体内研究,证实了白术内酯I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单抗联合应用能够起到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应用单细胞测序及质谱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明确了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建立结直肠癌病人肿瘤类器官模型验证了这一结论。本研究为白术内酯I联合PD-1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证据。

  许阳贤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中西医结合肠癌全程管理的理念和实践,中医药在阻止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治未病方面,中医药尤其是中医药复方在预防肠炎、结直肠腺瘤向肠癌的转化方面有重要作用。其次,早中期肠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及辅助放化疗后,中医药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主要目的是延缓疾病复发和转移的时间。对于接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的中晚期肠癌患者而言,中医药治疗可以起到减毒增效作用。许阳贤团队在肠癌早筛方面,根据中医的体质辨识和肠癌高危因素,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肠安无忧早筛App;针对脾虚型肠癌进行了临床和实验研究,术前使用四君子汤能影响肠癌患者的预后和术后康复;通过围手术期应用中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针对肠癌对辅助化疗药物的耐药进行了中药逆转耐药的实验研究;进行了中药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协同增效作用的机制研究;同时进行了中晚期肠癌常规治疗后中药改善预后的临床研究。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朱晓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常文举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朱玉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马君俊教授分别进行专家点评及交流,线上学术气氛热烈有序。让我们感受到了中西医专家共同交流对促进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大会主席程海波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再次感谢徐汉辰教授和许阳贤教授的不吝相授,带来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宴。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彰显了我国专家学者的学术创新与临床应用结合的能力,专委会不仅是学术交流平台,也是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难得机会,带来了中医理论的新思路、中西整合治疗结直肠癌的新发展,为更多的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多福音!本次学术会议圆满结束,让我们敬请期待即将来临的下一场学术盛宴!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