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您谈谈癌症筛查的必要性?有哪些肿瘤需要进行早期筛查?
答:因为大多数癌症在早期没有症状,所以通常当临床上出现症状时,已经是中晚期了,因此,癌症筛查非常重要。癌症筛查的主要目的是在表面健康人群中发现早期癌症或者癌前病变,这样可以显著提高癌症的治愈率。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能够明确降低死亡率的癌症筛查包括结直肠癌和宫颈癌。大部分证据表明这两种癌症筛查非常有效。此外,肺癌和乳腺癌也有大量证据表明筛查可以降低死亡率,所以这几种癌症是国际上公认的。当然,还有几种癌症在我国是高发的,但国际上的经验相对较少,例如食管癌、胃癌和肝癌,以及两广地区的鼻咽癌。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我们在高发区进行了许多防治研究,包括癌症筛查,也发现在高发区进行这几种癌症的筛查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但是这些证据大多来自于高发区,对于非高发区的普通人群,我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收集整理证据。
问:在目前的癌症筛查领域中,哪些新的筛查方法或技术正在受到关注?
答:传统的筛查技术大多是基于影像学的技术,例如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癌筛查,内镜用于消化系统筛查,以及B超和宫腔镜用于肝癌和宫颈癌筛查等。然而,目前血液检测技术,特别是多组学技术的应用,在癌症筛查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最近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将血液检测和多组学技术应用于癌症筛查,特别是多种癌症的筛查。这被认为是一个热门的发展方向。此外,一些传统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进步,例如利用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的影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传统影像技术在筛查中的效率。这些技术的改良和进步为筛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问:您负责过多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如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肿瘤随访登记项目以及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您看来,现阶段的我国癌症早筛推广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面临的主要瓶颈和挑战有哪些?
答:首先是农村癌症早期筛查项目,该项目于2005年启动,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其次是淮河流域早诊早治项目,成立于2007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成立于2012年。这些项目都在逐步推进,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从筛查的癌种和覆盖的人群来看,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都在扩大,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现在,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财政支持本地高发癌症的筛查工作。因此,无论从覆盖范围还是筛查效果来看,近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和人们对筛查的认知也有了提高,筛查的检出率和早期诊断率也有明显提升。在国家对癌症筛查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相信癌症筛查将会取得更好的进展。
在当前癌症筛查推广工作方面仍面临许多挑战:首先,筛查范围还相对较窄,目前癌症筛查工作主要通过公共卫生项目来推进,但这种项目缺乏持久性;另外,尽管国家每年增加了投入比重,但受益的人群仍然很少。因此,未来还需要提倡机会性筛查,让公众自觉意识到筛查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这样可以提高筛查的覆盖范围;最后,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对不均衡,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缺乏和专业人员不足,并且基层医务人员对筛查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有待提高,因此,下一步需要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