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对外交流  >  整合肿瘤学
HIO口腔颌面肿瘤专题:探讨现阶段腺样囊性癌相关基因表达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3-04-12 16:53

  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HIO)是由中国抗癌协会与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强强联合打造的一本旗舰英文大刊,主编为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HIO是面向全球开放的自由获取同行评议期刊,设有专家述评、CACA指南、研究综述和原创论著四个栏目。日前,口腔颌面肿瘤专题文章已正式上线,可通过此链接浏览全文:https://www.springer.com/journal/44178/,敬请各位读者阅读和引用。以下为本专题综述文章的中英文摘要。

  探讨现阶段腺样囊性癌相关基因表达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席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被认为是一种“安静的”、多发生于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从组织病理学上,按照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构成比例,可分为筛状型、管状型、实性型,其中实性型预后最差。

  现阶段,ACC以手术切除+辅助放疗作为治疗金标准,但由于具有易复发性、嗜神经性,早期肺转移,切缘阳性、放化疗治疗不敏感等生物学特点,近50%以上的ACC患者易出现复发和转移(Recurrent and/or metastasis,R/M)。目前,尚未发现治疗的有效靶点,因此R/M ACC是无法治愈的,其5年、10年、15年的生存率仅为68%、52%、28%。随着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的广泛应用,其内部致癌机制逐渐被揭示,主要涉及MYB家族基因发生易位融合,Notch信号通路、DNA损伤修复通路(DNA damage repair,DDR)的激活和表观遗传学相关分子突变。本文综述了现有已报道的与ACC发生、发展密切现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及相应突变靶向治疗的进展,有助于了解目前ACC诊断及相关治疗中的通路和靶向基因之间的联系,为未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新靶点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图片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